-1-
微信又又又更新了新功能。
這次更新的内容,被許多人評價為“尴尬到摳腳”!
說起來,微信也是好意,可能是考慮到現在很多人不刷朋友圈,導緻大家精心編寫的朋友圈無人問津。
于是推出一個新功能,把你的朋友圈推到對方跟前,不看也得看。
具體來說,就是當你給微信好友撥打視頻或語音通話時候,撥号界面會自動播放對方三天内新發的朋友圈。
當然喽,别人也能看到你的朋友圈自動播放。
無論對方是你的親密好友,還是同事、領導、客戶。
也無論你是不是早就看過了,卻打算裝作沒刷到過那條朋友圈。
總之你必須看。
這就鬧出了不少笑話。
比如,有人在撥号界面,看到了一隻貓咪剛剛切下來的兩隻新鮮的蛋蛋。
貓的面子要不要啊!
被做絕育就算了,還要給那麼多人循環播報。
如果是老師或者合作夥伴打語音通話,在屏幕裡忽然看到貓咪的蛋蛋,還要硬着頭皮把手機貼近耳朵。
算得上是社死現場。
當然,也有比較浪漫的。
一對新人剛剛在朋友圈發布了結婚的喜訊。
撥号界面自動開始播放,不知不覺中又給朋友們撒了一波狗糧。
-2-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微信上線了這項新功能之後,許多人快吓哭了。
提出了一系列要命的問題:
“如果對方屏蔽了我,或者那幾個朋友圈對我不可見,打視頻我還會看到嗎?家人們,這對我很重要!”
“我全部都發的分組可見,那些不可見的人會看到嗎?我跟領導打語音的幾率還挺高的……”
“同問,僅自己可見的私密照片,對方能看到嗎?”
“僅聊天,這樣的也會看到嗎?”
不得不說,這屆年輕人的社交恐懼症太嚴重了。
有人緊急開始試驗,最後得出結論:
如果你屏蔽了對方,對方沒有屏蔽你,那麼通話時,你能夠看到他的朋友圈,他看不到你的。
如果某條朋友圈對你分組不可見,那麼你也不會看到那條朋友圈。
如果朋友圈是僅自己可見的私密内容,那麼别人也看不到。
但還是有人不放心,反複試驗。
在試驗過程中,不止一人發現疑似bug:
“屏蔽的可以看到,我朋友把我屏蔽了,打語音通話的時候,我看到了她的朋友圈照片。”
“朋友們我也不太确定,先别緊張,我也是剛看到一次,顯示不太清楚是bug還是真能看到。”
這讓剛剛松了一口氣的人,心又懸了起來:
“其實感覺不是一個個驗證的話,誰知道這種分組可見哪天不會出bug呢?”
-3-
這世上有很多人可以和你語音通話、視頻通話,卻一萬個不想讓你看到他的朋友圈。
從吃飯都要拍個照發朋友圈,到後來的半年可見,六個月可見,三天可見……
再到分組可見,屏蔽某人,甚至幹脆設置成私密内容。
我們向外傾訴的欲望,已經越來越少。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個熱搜,叫“爸媽通知我買房了”。
裡面非常觸動我的一點,除了女孩爸媽一聲不吭給女兒買了第二套房,有錢又有愛。
還有她媽媽特意囑咐的一段話——不要把買房的事情到處跟熟人說。
“就算是親戚朋友,沒有幾個人真心祝福你買房子。大部分人都是嘴巴上一套,心裡酸得很。”
“就算是你的朋友,你也不要到處跟人說,人家不會覺得你在分享喜悅,隻會覺得你在高調。”
别說這位母親内心陰暗。
這可能是她活了幾十年的經驗之談,也隻有對自家的孩子,才肯掏心掏肺地這樣說。
越成熟的人,越會選擇低調做事。
因為你的高調,在自己看來,是坦誠的分享,在别人看來,就可能是故意的炫耀。
-4-
開心的話,要低調地說。
失意時的落魄,也不要讓太多人知道。
一個網友前兩年剛畢業,在城中村租了房子,又因為經曆了些意外事件,一度窘迫得連像樣的飯菜都吃不起。
最開始,他經常在朋友圈記錄自己的窘迫日常。
一會兒是城中村沒有暖氣,屋子裡有多冷啦。
一會兒是隔壁租戶不講理,跟他發生了什麼矛盾,鬧得不歡而散。
一會兒又突發感慨,說好想吃某樣東西,但要攢錢買冬衣,必須忍住。
時間一長,他發現自己不僅沒收獲同情,生活反而越來越糟糕了。
同事們對他趾高氣昂,經常指派他去跑腿做一些分外的雜務事,聊天的時候,還會不經意流露出一種不屑的語氣。
老闆呢,好像也認準了他是個窮光蛋,不太可能敢辭職,拼命對他進行PUA。
他終于明白了,什麼叫做“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
人際交往,有時像一個狩獵場。
聰明一點的人,都不會把自己虛弱的一面,輕易給旁人看。
就像《鱿魚遊戲》裡的女孩曉,就算腹部被紮了個口子,也要躲進衛生間偷偷包紮,忍着裝作若無其事。
所以啊,朋友圈這個東西,不能炫耀,也不能賣慘。
成年人的世界,天黑才能矯情,天亮就得拼命。
你隻能在忙碌了一天之後的黃昏,拍一拍天邊的晚霞,說一些雲淡風輕地句子。
發到你的朋友圈。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