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在上海疫情防控攻堅戰的緊要關頭,4月21日淩晨3點,經過900名建設者33小時晝夜連續奮力搶建,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2.0版升級改造工程順利交付。
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2.0版。 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建工 圖
由上海建工搶建的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擁有15000張床位,于4月初交付使用。此次2.0版提升改造,是在原有方艙醫院1.0版基礎上,對W1和W2兩個艙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後共提供8組搶救室以及2160張患者床位,使之具備更加完善的醫療救治功能,滿足搶救、醫技診斷、治療等一系列需求。
根據改造方案,兩個館各拆除三分之一床位,分别改造為4組搶救室以及庫房、衛生間等輔助設施,跟進增設插座、照明、無線呼叫按鈕、網絡通信、攝像監控等功能性設施。原有的四個庫房改造為護士站,并在東西兩側增設護士站,安裝配套的插座、台盆、開水爐及網絡等設施。改造完成後,兩個方艙共提供8組搶救室以及2160張患者床位。
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1.0版
4月17日晚,接到改造任務後,建築團隊迅速調兵遣将。曆經前期方案設計、深化,施工圖紙、材料清單完成,項目指揮部搭設完畢,各類材料、後勤保障物資相繼到位,4月19日晚間18點20分,W1、W2艙内患者轉移及消殺工作全面完成,在完成場地消殺後,上海建工的建設者們進入現場。
建設過程中,考慮到近日氣溫逐步升高,項目團隊依托圖紙設計基礎,細緻勘察現場情況,在全面了解既有空調設備參數和館内布局後,發動技術團隊集思廣益,結合現場實際敲定最優方案,将館内需要啟用的8台空調箱進行冷凝水管改造,冷凝水經原有廢水系統處理後排放。
建設者身穿防護服施工
同時,在館内靠邊的護士站設置挂壁空調,内區搶救室設置立櫃式空調,增設移動式空氣淨化設備,并根據空調設備數量,對布局設置進行了優化調整,确保将室内各區溫度控制在最适宜的範圍,大幅提升方艙投入使用後的舒适度。
此次升級改造工程,建設團隊共敷設總電纜、網線40000米;安裝UPVC排水管等2300米,各類潔具燈具等800餘套,空氣消毒機100台,呼叫機、監控攝像頭等450餘個;在場館外增設電源,供六輛CT、移動檢驗車等醫技車輛使用。
施工現場
施工人員頭戴醫用面罩、身着密不透風的隔離防護服奔走在各區域間,開展拆卸、搭建、敷設、安裝等工作,轉身、爬高十分非常不便,所耗費的體力是正常施工場地的數倍。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建設者24小時連續奮戰,與有限的時間賽跑。
此外由于防疫要求,場館内廁所禁止使用,為了減少去場外臨時廁所帶來的防護服消耗,所有建設者們基本上都是連續工作12小時,再去休息區喝水、吃飯,之後又繼續投入緊張的工作。
最終,從部署圖紙設計到竣工交付,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2.0版升級改造用時33小時完成。
責任編輯:高文 圖片編輯:蔣立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