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7:56:28

2021年5月22日一點零七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相信大家都很悲傷,也都自發地發起了對袁隆平爺爺的各種緬懷活動,我們緬懷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更加應該熟悉他的工作具體是什麼。大部分人都知道袁老的最大貢獻是雜交水稻,但是不知道的是雜交水稻這四個字背後隐藏着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艱苦卓絕的科學研究。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1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雜交水稻的糧食産量大,其背後的基本原理是生物學當中的雜交優勢,也就是其父母的基因差異越大,親緣關系就越遠,下一代的基因優秀概率就會更高。這個本質上是因為親緣關系遠,基因庫會更加龐大,有更多的基因選擇。自然界中的普通水稻其實有各種各樣的特點。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2

拿着雜交水稻的袁隆平

比如說有的穗子特别大,有的顆粒特别大,如果把穗子大的和顆粒大的結合起來就會産生穗子大,顆粒也更大的下一代,它的糧食産量就上去了,大家看起來起來簡單,但事實上雜交水稻要實現大規模的種植特别困難,因為水稻是雌雄同體自體繁殖的,一顆水稻的雄蕊跟雌蕊長在一起自己就繁殖了,要讓它跟其他的水稻自然發生雜交,概率特别低,用人工的辦法迫使他們雜交難度也很高,人工儲蕊是很麻煩的事。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3

上了年紀仍在關心雜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一個是水稻的花特别小,開花時間也很短,且一朵花就産一個種子,花粉隻在非常短的時間裡才有活力,人工一個個的操作效率太低。袁隆平在70年代經過長期的探索,檢查了1.4萬顆稻穗上的花兒,發現有四顆雄蕊沒有生殖能力的稻株,水稻的雄蕊沒有生殖能力,就沒有辦法自體繁殖,就隻能夠借助跟其他水稻的雜交才能夠産生種子,也就是這樣的雄蕊沒有繁殖能力的稻株,天然有雜交的優勢,并且這種雄蕊沒有繁殖能力的特性,在下一代還會被保留下來,也就是雜交的特性會一代一代地保留下去。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4

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字

如果人工去培育形成雜交水稻的優良品種,就可以大規模種植了,這個就是大規模種植的雜交水稻的基本原理,看起來簡單,但裡面要做的工作極其的複雜。種植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播種,栽培,光照,土地,環境,施肥,還有培育方式等等,可以說是又精細又複雜又耗精力。經過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的努力,雜交水稻的畝産量在不斷地提升,并且雜交水稻不僅在我國已經種植到了全球各地,袁隆平的科學研究不光是對中國的貢獻,更加是對全世界人民的貢獻。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背後的這些事嗎)5

粒粒皆辛苦

在此呢希望年輕一輩的科學工作者們以袁老為榜樣,把這樣的科學精神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