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又叫刀魚、裙帶、牙帶魚等,廣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帶魚和大黃魚、小黃魚及烏賊并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産。帶魚無論是紅燒、糖醋、幹煎、炖或煮都是美味可口的,因此在日常餐桌上很受歡迎。
近日,廣東珠海一位女士在烹饪帶魚時,魚肉不僅“咯吱咯吱”作響,而且進了油鍋之後,更是或打卷、或炸裂,場面那真叫熱鬧。為什麼進了油鍋的帶魚會“瘋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探究竟。
相關專家分析,帶魚之所以在油炸之後出現爆裂“開花”的情況,是由于浸泡了非法添加物甲醛。更可恨的是,這些帶魚拿去檢測甲醛是檢測不出來的,因為帶魚浸泡後在魚的甲醛要麼已揮發,要麼是與魚肉裡的蛋白質結合起來了。
為什麼要用甲醛浸泡帶魚?
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爾馬林。它有強烈的殺菌防腐的功能,故可用來浸制生物标本。
甲醛非法添加到帶魚等水産品中能延長産品的保質期,還能使它色澤鮮亮,更富彈性。但甲醛是非法添加物,屬于國家二級有毒物質,嚴禁在食品中添加。
那麼,甲醛帶魚該怎樣鑒别呢?除了上述特點之外,加了甲醛的帶魚要比一般帶魚硬、不能打彎兒,正常帶魚肉是可以摁出指印的,能把魚鱗搓掉的,加了甲醛的帶魚肉特别厚實,有彈性,還有一種刺鼻的味道!
這些食品要謹防甲醛浸泡
平時我們都說家裡的裝修容易有甲醛隐患,其實不少食物中也會被非法使用甲醛浸泡。為了防腐和增加重量,鱿魚、牛百葉、鴨腸等水發食品和水産品,最容易成為不法商販的添加對象,用甲醛處理的水發産品能使重量翻倍,從而獲利更多。
除了水産品,豆腐、粉條、娃娃菜、泡椒鳳爪、香菇等常見食品中,也可能添加了甲醛。
甲醛對人體有什麼健康危害?
甲醛是工業中常用的防腐劑,對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還可能引發中毒或導緻白血病等腫瘤的發生,嚴重威脅身體健康。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無公害食品和水發産品的相關規定,甲醛的含量不能超過每公斤10毫克,如果超過這個含量,就說明人為添加了甲醛。
防患于未然:一看二摸三聞
看到這麼多食物都有添加甲醛的可能,安安心裡也是有點慌,但是别擔心!謹記以下4點,幫您挑選健康食材!
買:正規場所購買食材,防患于未然。
看:甲醛浸泡過的食物與正常形态有區别。
摸:甲醛浸泡過的食物容易沒彈性、發硬。
聞:甲醛浸泡過的食物會有刺鼻的味道。
安安的4個訣竅您都記住了嗎?
資料來源:
1.《警惕!買到這樣的帶魚千萬别吃,緻癌!》,健康傳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