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是“至聖”,在中國傳統文學中,孟子僅次于孔子,被稱之為“亞聖”。
但最近這幾天,孟子火了。孟子的“火”,不是因為他的思想,而是一個字:“是人”還是“斯人”。
引發讨論的,是初中生都會背的一篇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全國絕大多數版本的語文教材中,這篇課文都選到了初中教材。可以說,這篇文章,氣勢充沛,雄辯而色彩鮮明,把孟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來闡述事理的論辯風格,展現得淋漓盡緻,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簡潔明了的立論文。
但裡面的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竟然引發了巨大的争議:絕大多數讀者都說“明明是‘斯人’,怎麼變成“是人”了呢?”
還有人說“難道我的初中白上了嗎?”還有人言之鑿贊,稱就是“斯人”。幾乎可以肯定,如果進行一個調查,恐怕會有超過六成的人認為,教材就是“斯人”。
而事實上,人教版的所有教材,毫無疑問都用的是“是人”。人教版語文教材總編、著名的語文教育家溫儒敏也在微博回應。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我們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第一,《孟子》各個版本中,究竟是“是人”還是“斯人”?《孟子》是儒家經典,從成書至今,經曆了數千年。《孟子》成書在印刷術發明之前,傳播的書籍,大都依靠“手自筆錄”,難免會出現錯漏,即便是印刷術發明之後,排版者也可能發生錯漏,所以,《孟子》的版本還是比較複雜的。從内容形式看,《孟子》版本主要的類型包括三種:
一是白文本,指無注文的《孟子》原文本。現存較早的如:宋刻遞修本《孟子》一卷,藏于國家圖書館,宋刻石經《孟子》,存浙江杭州。
二是注釋本,指經過注釋的《孟子》,現存主要有趙岐的《孟子章句》(後世多稱為《孟子趙注》,是《孟子》主要版本之一)和朱熹的《孟子集注》,其版本繁多複雜。
三是在趙岐注本基礎上的注疏本,指在趙岐注釋的基礎之上,再次進行的疏解,如宋代學人以孫奭名義撰寫的《孟子注疏解經》,現存最常見的是中華書局影印的《十三經注疏》本。
這些版本,孟子的一些文章略有變化,但所有流傳的版本中,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也就是說“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才是孟子的原文(不知道孟子老先生是否認同,反正廣泛流傳的版本就這樣)。
第二,人教版曆年教材中,究竟是“是人”還是“斯人”?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上學,90年代學習這篇課文,一直到自己上大學學中文,在學這篇課文,後來做了語文教師,教這篇課文,可以肯定地說,我經曆的所有人教版的教材,都是“天降大任于是人”!
也就是說,人教社的回應和溫儒敏先生的說法,是非常客觀準确的: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從來沒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說法!
第三,為什麼明明是“是人”,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清楚記得自己學的是“斯人”?但問題來了,流傳最廣的人教社的教材明明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為什麼那麼多人衆口一詞說是“斯人”呢?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是”“斯”在這個地方含義完全一樣,更有大量的古文經典混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裡面的“是”,是指示代詞“這”“這些”的意思,結合上文,就是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到這些人的身上——那些人呢?就是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裡奚這樣的人。“是”做指示代詞,在先秦還有不少,比如,《詩·小雅·賓之初筵》中有“醉而不出,是謂伐德”,意思就是“如果醉了不退出,這叫敗壞了道德”(看來,古人都很在意酒德)。
而“斯”也有“這”“這些”的含義,比如,範仲淹的經典名篇《嶽陽樓記》中有“微斯人,吾誰與歸”,意思就是“沒有了這些人,我将和誰一道呢?”還有“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斯”的意思也是“這”。孔子《論語》中的名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等等。
所以,兩者含義一樣,還有其他大量的經典詩文用的是“斯”,時間長了,就容易混淆。
二是一些書法家亂改經典,導緻人們視覺錯愕。
很多書法家,包括一些書法愛好者,特别喜歡用孟子的這句話來勉勵大家。或許是為了避免大家把“是人”混淆為“世人”“詩人”,也或許是自己記錯了,就寫成了“斯人”,然後大家開始模仿,最後就把錯誤當成了正确。我随意找了一些,大家來看看是不是這樣。
由于這些書法作品流傳甚廣,有的還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人們看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一個固定的印象,最後就是“三人成虎”了!
搞清楚了《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我們還需要明白,這種讨論的重要性。其實,閱讀古人經典,并不意味着要“尋章摘句老雕蟲”,也不是要一字不差、一字不漏,要學的是思想精髓。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一般很反感直接考背誦和默寫。但對于初學者而言,還是需要老老實實的學原文原句,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想當然來做一些修改,以顯示自己與衆不同。
不過,這個讨論,很有意思,完全可以作為一次古代文化、文學的啟蒙讨論,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讨論過程中,我們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