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29 04:05:32

“住家戶裡不吹箫,有貓人家不燒桃”這句農村老話,主要流傳在我國長江中遊地區的農村,帶有一定的地域特點。現在這些地區多數農村,已經沒有了這兩種講究,隻有少數偏遠的鄉村,尤其是一些山區,依然還存在這種古老的習俗,而有這種講究的人,随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已越來越少了。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住家戶裡不吹箫)1

此句老話,前半句和後半句并沒有多大的内在聯系,分别指兩種不同的地方禁忌習俗,是一種并列句式。下面分别分析前後兩半句中所蘊含的地方民俗,以便讓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句農村老話。

1、住家戶裡不吹箫

箫是一種模拟風吹聲的竹樂器,發音淳厚,音色優美、圓潤、輕柔、幽靜、典雅,曆來為人們所喜愛。為什麼在農村,人們忌諱在家裡吹箫呢?這得從古代箫在農村使用的環境說起。

一、吹箫通常與喪事有關

箫,又名洞箫,為單管豎吹樂器,古代亦有排箫,現在除了仿古演奏外,基本用不上了。

箫開始時并不是竹子做的樂器,其來源于我國古老的骨哨,即用骨頭做的哨子,後來發展為用竹管制作,并不斷改進,成為古代一種使用頻繁的樂器。

據文物考古學得出的結論,箫的發明使用,距今有七千多年曆史,在曆史上曾經統稱為笛,也就是說在古代的一段時期内,笛和箫在名稱上沒有明顯的區分,隻有豎笛和橫笛之分。兩漢時期,箫稱為“篴”、“豎篴”或“羌笛”(古代居住于四川、甘肅等地區的羌族人民的一種竹制樂器)。魏晉時期,不管是豎吹的還是橫吹的,依然被稱為笛。到了唐朝以後笛和箫才有了區别,即“橫吹笛子豎吹箫”,因此,箫專指豎吹之笛。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住家戶裡不吹箫)2

吹箫,現在一般人認為,就是奏樂,或者出場進行表演,或者自娛自樂。但是,在古代,除了以上說的兩種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說法,那就是辦喪事吹箫奏挽歌和乞食。

《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箫給喪事。”

這句話的意思用翻譯成現代漢語的大意是:周勃(漢初将領,漢文帝時丞相)在随漢高祖劉邦起兵前,在沛縣,主要的生活來源就是靠編織蠶箔,還常常在人家辦喪事的時候,去吹箫奏挽歌獲得一些收入。

也就是說,在我國古代秦漢之時,民間辦喪事,有專門吹箫奏挽歌的人,就像現在農村辦喪事時,要請民間鑼鼓樂隊一樣,但還是差别,古代吹箫奏挽歌主要是為唱挽歌的人伴奏。

這種民間喪事習俗,直到現在的一些農村依然還保留了這種習俗。比如,湖南、湖北、貴州等地農村,農家辦喪事仍然流行唱挽歌,隻是名稱有所改變。比如,湖南西部、西南部,人們稱為唱“夜歌”,也稱唱“葬歌”,一般為老人去世後的第一個晚上,要唱一個通宵。湖南湘中一帶,則稱唱“挽歌”和“葬歌”,時間有的在辦喪事開始時的夜晚,有的在辦喪事過程中。然而,這種“挽歌”都以清唱為主,不再用任何樂器伴奏。廣西、貴州苗、侗等少數民族,則吹蘆笙伴舞來演奏“挽歌”。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住家戶裡不吹箫)3

通常來說,我國傳統的鑼鼓、吹箫(笛)、唢呐等樂器一般都融入了喪事的道場之中。現代樂隊(演出隊)則以現代元素加入到喪事,成為其中的一道比較靈活的程序,根據地方的不同,或者說家庭的不同,還有老人去世時的遺願等因素,可以安排,也要可以不安排,但是傳統喪事程序一般是不能少的。

在喪事中,吹箫(笛)從農村一些專業人士的嘴裡吹奏出來,如泣如訴,聲音凄切、悲苦,更加烘托了喪事的悲切凄涼氣氛。唐朝詩人王之煥的《涼州詞》有這樣的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可見羌笛在古人聽來,為哀怨之聲。不同的地方,在喪事中使用箫和笛有所不同,有的箫和笛一起使用,有的單獨使用箫,沒用笛,有的單獨使用笛,沒有箫。過去,在一些農村,通常來說,吹箫和吹笛沒有區分開來,認為都是一樣的。

過去農村,鑼鼓、箫(笛)、唢呐、海螺号等樂器之中,鑼鼓、唢呐既可以在喜事中使用,也可以在喪事中使用,隻有箫(笛)、海螺号才在喪事中使用。凡是與喪事有關的東西,通常都被列為禁忌。因此,過去的農村,箫(笛)、海螺号是不允許在住家戶裡吹的,要吹也隻能到院子外,還要遠離别人的院子,否則被别人誤認為是家裡辦喪事,或者說,在“住家戶裡”吹箫(笛)和海螺号,會給住家戶裡招來喪事。這裡的“住家戶裡”指住人的房屋,也就是民居内,既指自己家裡,也指别人家裡。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住家戶裡不吹箫)4

當然,随着時代的變化,箫(笛)在農村的普及,出現了一些人的業餘愛好,再說,農村文化的發展,也改變了現在人們的思想。因此,現在農村絕大多數地方已經不再忌諱,這種講究也就大多已經消失了。但是,現在很多農村依然不允許在家時吹海螺号,其中的說法,與過去不準在家裡吹箫的說法還是一樣。

現在鄉村遊成為了一種旅遊品種的選擇,當我們到一些鄉村做客或旅遊,一定要遵守農村一句俗諺:“出門問路,入鄉問俗”,應該尊重農村地方風俗,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二是在一些農村與乞讨有關

舊時,農村乞食之人,在乞讨時,每到一家門口,會發出乞食的信号,有敲擊類,比如打蓮花落、敲碗碟、敲竹梆、打銅錢等,有演奏類,比如吹箫、拉二胡等。現在農村和城鎮居民中,很多家裡忌諱用筷子敲打碗碟,就是因為過去乞讨者乞食時,慣用的方式就是沿街沿村敲打碗碟,希望能夠得到好心人的施舍。而吹箫為乞食的信号,也是一種很古老的乞讨方式。

我國古代有一個成語“吹箫乞食”,這條成語出自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是春秋末期伍子胥乞食的故事。楚平王即位,任命伍子胥的父親伍奢為太子太師,同時任命寵臣費無極為太子少師。太子建對伍奢非常尊重,但是,對費無極嫌惡,費無極懷恨在心,并起了陷害太子建和伍奢之心。費無極通過精心設計,先慫恿楚平王占有太子建的新娘,使自己受寵于楚平王,成功離間楚平王與太子建的關系,然後費無極在楚平王面前誣告太子建與伍奢,說他們與他國勾結,密謀發動叛亂,以此陷太子建和伍奢全家于死地。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住家戶裡不吹箫)5

伍子胥知悉費無極的陰謀後,從楚國逃出。逃往吳國後,伍子胥無以為生,就在街市上靠吹箫乞讨為生。直到後來有識之士被人發現,推薦給了吳王。後來伍子胥輔佐吳王攻楚,并幫助吳國成為列國中的強國之一。伍子胥也成為春秋時期著名的曆史人物。這就是成語“吹箫乞食”的來曆。舊時,民間深受這句成語的影響,人們容易把吹箫與乞食聯系起來,吹箫也就成為乞食的代名詞。

也就是因為如此,這就好像農村人家吃飯時,家人忌諱用筷子敲碗碟一樣,人們也忌諱有人在家裡吹箫,認為吹箫會給家裡帶來不好的運氣,家裡子孫後代有的人會淪為讨飯的人,這當然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發生的,所以,過去一些農村人家,不論是何人,平時都不能在家裡吹箫。

另外,也有一些農村的習俗認為,在“住家戶裡”吹箫會招來野外的鬼魅以及一些不幹淨的東西,這隻不過是舊時農村用于吓唬人的一種迷信說法,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讓人不敢在“住家戶裡”吹箫,從而達到遵守“住家戶裡不吹箫”這種規矩。

總之,不管吹箫在“住家戶裡”的禁忌,所講的不管是人們對喪事的忌諱,還是人們對“乞食”的禁忌,都是過去一種唯心論,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聯系,當然也就沒有道理可言。如今,這種傳統的說法在農村已基本消失,成為了曆史,人們已經不再講究。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住家戶裡不吹箫)6

2、有貓人家不燒桃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養了貓的人家,不能在家裡燒桃樹,包括桃樹的枝葉和桃核,為什麼這麼說呢?

桃樹是速生林,農村有一種諺語:“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在我國農村傳統的水果樹中,除了棗樹挂果最早外,桃樹就是最早的了,也就是說,桃樹比其他果樹生長成林時間要短一些。但是,桃樹的壽命要比其它水果樹的壽命要短,在北方因為氣候幹旱,桃樹的壽命一般是25到35年。在南方由于氣候濕潤,桃樹的壽命一般是12年到20年,如果長期在一個地方種桃樹,其壽命縮短為10年左右,或者更短。

桃樹枯死後砍掉,一些地方風俗,如古楚之地的湖北湖南,桃樹幹可以做門闩,以及桃木劍、杖等,可用來辟邪的東西。這種習俗在古代就已經存在。

比如《荊楚歲時記》中有“造桃闆著戶,謂之仙木。”“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

這裡說的就是古代的桃符,後來演化為民間兩種不同的習俗,一是對聯,二是門闩。現在人一般認為,桃符演變的最終結果,就是現在的對聯,事實上,這隻是桃符演變的一部分而已。在我國民間,桃符習俗的演變,還有一部分由門外的懸挂的桃符,到門内做成門闩,其中的民俗含義也就是“辟除邪惡”。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住家戶裡不吹箫)7

桃樹除可用部分外,其它的通常當柴火燒,是一種易着火的好柴火。但是,有些農村風俗認為,如果家裡養了貓,桃樹甯可爛掉,或者送給别人當柴燒,自己家裡也不能燒。這裡面的說法是,如果家裡燒了桃樹,家裡養的貓就會逃離家裡。這其中又有兩種說法。

一是說貓帶有邪氣,燒桃樹對貓不利。

在農村,人們認為貓連十二生肖都不能進,是一種邪氣比較重的動物。再說民間有“貓是奸臣,狗是忠臣”,奸臣是邪惡之人,身上邪氣重。民間還有“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之說。看來農村人對貓的印象不太好,把它們看成是怪物。但是,貓是用來捕老鼠,可防鼠害,自己家裡養的貓,多少還是有點感情,如果離家出走,當然還是有點舍不得。如果家裡燒了桃樹,家裡養了貓就會被“辟除”掉,逃往他處,一去不複返。

二是“桃”和“逃”同音引起的聯想作用

在我國農村,人們通常把一些同音字和諧音字,作為民間聯想性的禁忌。比如,“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中的“桑”諧音“喪”,“柳”諧音“流”被民間認為不吉利,因而忌諱。同樣,有一些農村人家房屋前不能種桃樹,也是因為“桃”與“逃”同音,主要是過去農村人,怕家裡的财富往外逃走,而更為重要的是,古代農耕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怕發生水旱災害,在家無法生活下去,隻能離家到外逃荒。這就是農村人為什麼怕“桃”(逃)的原因。

獨居深山有什麼好處(住家戶裡不吹箫)8

養了貓的人家不能燒桃樹也是同樣的說法,民間認為,如果家裡把桃樹當柴火燒了,家裡的貓就會逃離家裡。

事實上,農村養的貓不比狗,俗話說“狗不嫌家貧”,狗對主人的忠心可以說是死心塌地,即便是和主人外出,與主人走散了,哪怕離家再遠,也會回到家裡來。而貓對一個家庭并不那麼忠心,喜歡到外去尋覓野食,如果它們覺得另一個地方比原來的家要好,就會留在那裡,再也不回到家裡來。這就是農村養的貓容易“逃走”的原因。也就是因為貓對主人不是很忠心,民間才有“貓是奸臣”之說。

總之,“有貓人家不燒桃”,貓離家出走,與家裡燒不燒桃樹沒有任何關系,而是與貓的習性有關。因此,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言的,隻不過是人們一種心理作用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