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納認為學習可以用強化來解釋?很多考生反映教育理論人物容易混淆,小編用糖葫蘆法将考試範圍内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串起來,讓複習變得更簡單!,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斯金納認為學習可以用強化來解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很多考生反映教育理論人物容易混淆,小編用糖葫蘆法将考試範圍内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串起來,讓複習變得更簡單!
小編今天總結下5納10斯,給你送分來了~
【5個納】
(一)加德納
“多元智能理論”之父,批判過去狹窄的智力定義,認為未能正确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将人的智能分為: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共八種。這對我國教育教學的教師觀、學生觀、創新觀和發展觀等都有影響,成為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
(二)布魯納
為美國20世紀60年代教育改革的領軍人物。對其我們需要把握兩點:
①認知-結構學習論:學習的實質是一個人把同類事物聯系起來,并把它們組織成賦予它們意義的結構。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②發現學習:強調學生在嘗試、檢驗、探索過程當中學習時的内在動機、學習過程和直覺思維。
(三)斯金納
美國行為主義學者斯金納最主要的貢獻是提出操作性條件作用基本規律:
①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回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 ;根據此心理學論,在教育上主張程序性教學。
(四)維 納
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從“三維度”出發把歸因分為:内歸因和外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等。
(五)比 納
1905年與西蒙合編“比納西蒙智力測驗量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用的智力測驗表。該量表由30個由易到難排列的項目,可用來測量各種能力,特别側重于判斷、理解和推理能力,即比納所認為智力的基本組成成分。
【10個斯】
教育學與心理學類出現了很多的“納”,複習者往往出現将名字混淆或人物與理論觀點不搭配的困擾。下面我們歸納出了十個重要的教育或者心理學家,以做區分學習。
(一)誇美紐斯
捷克教育學家是17世紀捷克教育家,是人類教育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著作《大教學論》,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标志着近代獨立形态的教育學的開端,又為其赢得了“教育學之父”之稱。他同時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張,認為“所有男女青年,不論富貴和貧賤,都應該進學校”。 發明了班級授課制。
(二)艾賓浩斯
實驗學習心理學的創始人艾賓浩斯為記憶材料發明了無意義音節。艾賓浩斯在記憶心理學領域的研究,主要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觀點主要是,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發展是不均衡的。材料在學習後最初幾小時遺忘最快,随着時間的推延,材料遺忘越來越少。總體就是遺忘先快後慢,呈負加速型的遺忘曲線趨勢。
(三)巴班斯基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創造了大面積克服留級現象的經驗,創立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即指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尋求合理的教學方案,使教師和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最好的發展。
(四)韋克斯勒
韋克斯勒是繼法國比納之後對智力測驗研究貢獻最大的人,其所編的多種智力量表,是當今世界最具的智力測驗。首次采用準差為15的一種标準分數來表示智力的高低,稱為離差智商。首創成人智力測驗量表。
(五)維果斯基
前蘇聯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概念。即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的過渡狀态。
(六)赫欽斯
美國教育家,永恒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強調人的理性發展,主張一種适用于任何時代的教育,即“普通教育”的思想;為了訓練和發展學生的理智能力,必須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整體的、基礎的訓練,即“通才教育”的思想;特别強調西方經典名著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
(七)羅傑斯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關注對人類自我實現潛能、人的積極自主性。對教學提出非指導性教學即學習促進者不是把大最時間放在組織教案和講解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簡化學生在利用資源時必須經曆的實際步驟上。同時認為對學習者有真正價值的則是意義學習。
(八)馬斯洛
人本主義學派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要層次理論,将人的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五層次。主張教育不僅要追求學生個人個人潛能或特性的實現還要為其完整而豐滿的人性的實現努力。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關心學生的生活,以排除影響學習的一切幹擾因素。
(九)斯金納
美國行為主義學者斯金納最主要的貢獻是提出操作性條件作用基本規律:
①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回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 ;根據此心理學論,在教育上主張程序性教學。
(十)斯賓塞
19世紀英國斯賓塞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提倡科學教育,反對古典主義教育; 提倡自主教育,反對灌輸式教育;提倡快樂和興趣教育,反對無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其名言:什麼知識最有價值?——科學知識。
如果您喜歡此文章,請添加mdjoffcn了解更多相關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