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中文系畢業的,所以經常遇到朋友生了娃,叫我起名的事。
有的就是直接甩過來出生日期,你起個名吧。
有的還以為我懂陰陽五行八卦,特意發來他家娃的生辰八字。問我五行缺什麼,在名字裡用什麼字來補。
還有的在網上查到:人名的筆畫也暗藏玄機。于是還要求我跟他一起數筆畫。天格地格人格什麼一大堆。
其實五行缺什麼用名字補啊,數筆畫啊,這種現象,并不是幾千年流傳的。
不然的話,明朝皇室也就不會規定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起。比如萬曆皇帝叫朱翊鈞,他這一輩人朱翊鈴、朱翊镠全帶金。他兒子輩的朱常洵、朱常洛,就全都帶水。
同一輩人,出生時辰都不一樣,怎麼可能全都缺金?全都缺水?萬一誰補多了呢?
商朝寫甲骨文,秦朝寫小篆, 又怎麼去數筆畫?隸書楷書,不同朝代标準字形都不一樣,哪個筆畫是正确的?
所以,也不是不能幫忙算,甚至看四柱批八字,因為研究《西遊記》《封神演義》,也不是完全沒有涉獵。但我覺得,那都是文化現象而已,可以了解,但不要沉迷。
那麼,起名字是不是就可以随便起了呢?也不是。最簡單一點:娃的名字,是被人喊一輩子的。不管配什麼五行,首先總得好聽吧?
所以今天的話題就是,如何給孩子的名字起好聽。
一、技能1.0,聲母不能全一樣
我舉幾個例子,你看好不好聽:
“陳傳誠”“黃海華”“申壽山”“李麗玲”。
這幾個名字有一個共同的問題:聲母都一樣!
陳傳誠,聲母全是ch。黃海華,聲母全是h。申壽山,聲母全是sh。李麗玲,聲母全是L。
聲母如果重複,就顯得單調,跟繞口令似的。
所以起名的時候,一定要盡量避開。 這就是秘訣一:聲母要不同。
另外相近的發音位置不要放一起,簡單說就是:
bpmf、gkh、jqx、dtnl、zcsr、zhchsh,這幾組,要岔開,組内盡量不要放一起。
比如“潘夢帆”,三個字是p、m、f,是bpmf那組的,都是唇音,就很不好聽。
二、技能2.0,名字如何起得響亮?
有些家長總問我,我希望孩子的名字響亮,什麼樣的名字響亮呢?
說破了就是一層窗戶紙。
秘訣二:凡是韻母裡帶a的,全都響亮!
理由非常簡單:a o e這幾個字母,是按嘴張的大小分的。
a這個字母,念的時候嘴張得最大,所以最響亮。比e、o、i、u都響亮!
比如聲母後面一上來就是a的,比如a,an,ao,ang,是最響亮的。比如:霸、安、豪、朗。
a前面有i u ü的,比如ian,ua,iang,uang,uan,因為帶了a,也很響亮。比如:天、華、楊、王、軒。
一句話:帶a就響亮!
但是要注意,不是說起名要響亮,名字裡三個字就全都選響亮的,全響亮,等于不響亮。
你如果能用沒有a的不響亮的字搭配一下,那個響亮的字,就會變得更響亮。
三、技能3.0,注意平仄搭配
好,我們再深入一層,到了技能3.0。
起名字,有一種情況不容易注意到,就是聲調不搭配。
我舉幾個例子:
“張昌英”“劉雲明”“沈雨玮”“趙玉勝”。
這幾個名字,字面意義都不錯,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三個字,音調完全一樣!
張昌英,三個字都是一聲。
劉雲明,三個字都是二聲。
沈雨玮,三個字都是三聲。
趙玉勝,三個字都是四聲。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讀起來比較單調。比如“張昌英”三個字,全都是平平地出去,沒有變化。
“沈雨玮”三個字,每個字都帶拐彎,因為讀三聲的字,是音調先降再升。音調下去又上來,上來又下去,就讓人讀着很别扭。
“趙玉勝”三個字,每個字都是四聲,四聲字是音調完全下降的。第一個字音調降下去後,第二個字還得提一口氣再降一次,就很麻煩。
那麼怎麼破呢?很簡單,這就是秘訣三:名字的三個字,要有平有仄。
平就是一或二聲,仄就是三或四聲。平和仄在名字裡要協調。
比如:阮經天。阮是三聲,是仄聲,後面“經天”兩個字都是一聲,是平聲,“阮經天”就是“仄平平”,念起來就好聽。
又比如:張靓穎。張是一聲,是平聲,後面“靓穎”兩個字是四聲和三聲,是仄聲,“張靓穎”就是“平仄仄”。
又比如:王力宏,王和宏都是二聲,是平聲,力是仄聲,“王力宏”就是“平仄平”。
當然,還有平平仄、仄仄平等許多模式。姓的平仄是沒法改的,所以從名字上調就可以了。
如果給娃起名,有好幾個名字備選。首先要和姓搭配着讀一讀,把平平平、仄仄仄的組合優先排除掉。
四、技能4.0,注意韻母搭配
這個技能就更加複雜一點了。
比如這三個名字:“吳國茹”“張展蘭”“李啟義”。
這幾個名字,裡面都有平有仄,但是仔細讀讀,念起來還是不好聽。
因為這幾個字,韻母太像了!就比如“吳國茹”,拼音是wu guo ru,三個字韻母裡都有一個u,念起來在嘴裡捂着,完全張不開嘴。
又比如“張展蘭”,zhang zhan lan,三個字韻母裡都帶an,念起來完全合不上嘴。
“李啟義”,li qi yi,三個字韻母裡都帶i,念起來全都咧着嘴。
這就提醒我們另外一個問題:起名的時候,韻母盡量岔開,别都一樣!
名人的名字,比如李宇春,“宇春”兩個字,就都帶u,念起來張不開嘴。
其實我的名字,就有點問題,因為“李天飛”這三個字裡,各有一個韻母i,讀起來就都咧着嘴。幸虧“飛”字的i,在字尾,不算完全破功。
這裡可以聊一個小知識:漢語的四呼。
漢語的發音,根據韻母,可以總結為四種,叫“四呼”:
開口呼:聲母後面第一個韻母是a o e的,以及z c s、zh ch sh後面的i。比如張(zhang),同(tong),樂(le),子(zi),池(chi)。
齊齒呼:聲母後面第一個韻母是帶i的,比如李(li),精(jing),強(qiang)。
合口呼:聲母後面第一個韻母是u的。比如吳(wu),純(chun),栾(luan)。
撮口呼:聲母後面第一個韻母是ü的。比如綠(lü),雨(yu),女(nü)。
開口呼是張着嘴的。齊、合、撮,不是咧着嘴,就是嘟着嘴。這四個必須搭配着來,才好聽。
所以這裡又有一個起名的原則。
秘訣四:名字的三個字裡,齊合撮呼的,盡量避免同呼!開口呼的也要盡量避免同韻母!
吳國茹、李啟義,都是三個字同呼,而且是同為合口呼和同為齊齒呼。這是要盡量避免的!
張展蘭,雖然三個字都是開口呼,聽起來還可以,但韻母太接近了,聽起來就比較單調。
所以起名的時候,如果姓吳、武、李、餘,名字裡就可以選開口呼的字,破一破這種嘟着嘴、咧着嘴的姓。
張、韓這種本來就響亮的張嘴姓,也可以加個“合撮”這樣的嘟嘴字調節下。
至少,姓張姓韓的,名字裡要盡量回避ang,an的字,用其他的開口呼裡o、e等調節下。
比如同樣三個字是開口呼,“張樂舟”就比“張展蘭”好聽得多。
五、技能5.0,浩軒紫梓諾涵怎麼搭配名字?
現在我們實戰一把。
現在的小孩,十個裡面有八個,帶浩、軒、紫、梓、諾、涵……
所以有一個段子,說:
六三班的梓萱欺負了子軒,子軒喊來紫萱,打錯了子萱,梓浩跑去告訴了梓夕,梓夕帶着梓沐來打紫萱,紫萱的同桌梓涵打了梓兮,梓兮又找梓浩打梓涵,梓涵拉着梓諾打了梓豪。問:最後哪個小朋友吃了虧?
又比如我帶娃去醫院,一眼望去,全都是涵、梓、諾、軒……
當然,起名字是自由,我也不想像其他網文一樣,笑話這些名字俗套。不過,我倒是想從技術層面支個小招。
比如“浩”和“軒”。有些家長覺得響亮,很喜歡起。
但要注意的是:浩和軒是不一樣的。
浩(hao)是開口呼,軒(xuan)是撮口呼。
如果想用軒,另一個字就盡量避開玉、語、雨、武等合口、撮口的字。不信你讀一讀:“宇浩”是可以的,“宇軒”就張不開嘴。
琪、夕、兮、曦、熙,都是常用字。這幾個韻母都是i,是齊齒呼。盡量不要選同呼的字和它配。
比如“翔兮”,就不好聽,因為xiang xi裡面,都帶i。念起來嘴都是咧着的。
又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起梓、紫、子等字,這幾個字也是帶i的,所以盡量要選帶a o e的字和它配,不要選帶i的。(但因為它們在z c s zh ch sh後面,算開口呼,不過,是開口呼裡嘴張得最小的)
比如,梓熙、子夕,就不如梓涵,梓浩好聽。
給孩子起名字怎麼好聽,注意事項基本就是這些。
總之一句話,孩子名字好聽的條件是:聲母、韻母、平仄,要有變化,要考慮和姓配合,不要單調。
當然,還要有一個更重要的條件:
秘訣六:要生得起娃!
好了,可以轉給那些要給娃起名的爸媽了!
本文轉載自李天飛,(ID:litianfei99)
李天飛,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碩士,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組成員,用一生的時間,陪孩子讀好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