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C工作室】
2022年5月7日,一名去過非洲的英國人首先在倫敦确診猴痘。随後在英國其他地區,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相繼出現了近千例猴痘病例報道。
什麼是猴痘?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和預防?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感染疾病中心主任醫師路明進行了解答。
什麼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緻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之所以稱為猴痘,是因為最早于1958年首次從丹麥實驗室的猴子皮膚疱疹(痘)中分離出該病毒,因此得名。
“猴痘”的名字雖然來自猴,但猴痘病毒真正的來源并非猴,其主要宿主為非洲齧齒類動物(包括非洲松鼠、樹松鼠、岡比亞袋鼠、睡鼠等)。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名9個月的男嬰被确診為第一例人類感染病例,自此,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
此次的猴痘疫情,短短1個多月已波及非洲以外的30多個國家,确診病例遠超1970年以來非洲以外國家确診例數總和,而且在感染病例中,僅少數患者有猴痘流行地區(非洲)接觸史,多數患者并無流行病學關聯,這意味着猴痘病毒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預計未來幾周将有更多的國家出現更多病例,并已将猴痘的全球公共衛生級别評估從低級風險上調為中級風險。
曆史上的猴痘疫情
在過去50年間,絕大多數猴痘發生于中非和西非地區(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利亞等),而在非洲以外僅有美國(47例)、英國(3例)、以色列(1例)和新加坡(1例)。
2003年美國發生猴痘疫情,涉及美國六個州,追溯病毒來自于寵物土撥鼠。這些土撥鼠曾與一批從非洲加納進口的齧齒類動物同處一個動物配送中心。随後這些非洲齧齒動物被檢測出猴痘病毒陽性,推測其将病毒傳播給了美國的土撥鼠,最終導緻47人因密切接觸土撥鼠而感染。這也是人猴痘病例首次出現在非洲以外國家。
猴痘有哪些症狀?
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5—21天,多為6—13天。感染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
1.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
2.發病後1—3天後出現皮疹。皮疹首先出現在面部,逐漸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離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較軀幹更為多見,手心和腳掌均可出現皮疹,皮疹數量從數個到數千個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結膜和角膜等。皮疹經曆從斑疹、丘疹、疱疹、膿疱疹到結痂幾個階段的變化,疱疹和膿疱疹多為球形,直徑約0.5-1厘米,質地較硬,可伴明顯癢感和疼痛。
從發病至結痂脫落約2—4周。結痂脫落後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部分患者可出現并發症,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膿毒症等。
猴痘如何傳播?
猴痘作為一種人畜共患病,既可從動物傳播給人,也可發生人際傳播。
猴痘的主要傳染源為感染猴痘病毒的齧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後也可成為傳染源。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
感染猴痘會有緻命風險嗎?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嚴重病例常見于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并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西非分支病死率約3%,剛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約10%。
如何預防猴痘?
及早發現病例,嚴格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的關鍵。雖然我國還從未有猴痘病例的報道,但存在猴痘病毒輸入我國的風險。随着發生在歐美國家的疫情擴散,我國輸入性病例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因此,應加強類似症狀病例的監測,以便及時發現輸入性病例,從而阻斷傳播和流行。
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基因組存在90%同源性,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工作室 申少鐵)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C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