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荊門送别古詩原文

荊門送别古詩原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12:53:12

荊門送别古詩原文? 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荊門送别古詩原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荊門送别古詩原文(今日古詩鑒賞渡荊門送别)1

荊門送别古詩原文

渡荊門送别

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内遊覽。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裡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注釋

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遠:遠自。

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海樓:海市蜃樓,這裡形容江上雲霞的美麗景象。

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

萬裡:喻行程之遠。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指的就是這一壯遊。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緻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在這一聯,短短十個字,作者描繪了四種景象:起伏的山嶺,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長江,遼遠的荒原。每一種景象都是那樣的闊大,讓人窮盡目光,思接千裡。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現而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描寫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用流動的視角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度到平原,山巒從視線中一點點地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着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畫出了一副氣勢磅礴的萬裡長江圖,寫的是遠景。其中“随”字将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如何把四種景象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中呢?作者用一個“随”字把“山”與“野”聯結在一起,用“入”字把“江”與“荒”聯結在一起。“随”字描繪出山脈的走向與趨勢,富有流動感和空間感,仿佛一幅圖畫在你面前徐徐展開。随着山脈的走向越來越低,最終沒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廣闊,詩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而“盡”字則道出了山脈消失,平原呈現時,詩人眼前豁然開朗的喜悅感覺。 “入”字則帶着強烈的楔入感,描繪出了長江沖擊荒原的力量,也激發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奮進,也随着水流奔向遙遠的天際。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的“入”字有同樣的意蘊。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天鏡,雲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這一句是長江近景的描寫。“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雲生結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意思是我還是憐愛故鄉的水,流過萬裡送我遠行。這一句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将故鄉水拟人化,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裡,依戀不舍送我遠别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

詩人順着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别,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着深情厚意,萬裡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别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别”應是告别故鄉而不是送别朋友,詩中并無送别朋友的離情别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别意,題中二字可删”(《唐詩别裁》),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裡”,那麼,這首形象壯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遊數萬裡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别家鄉而作,這首詩具體寫作時間不确定,具體有三種說法:一說作于724年(開元十二年),二說作于725年(開元十三年),三說作于726年(開元十四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