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書法風格,無論楷行草,都有。
既然有風格,那我們第一步首先要看清風格的區别,然後看看其中的特色因素,這樣才好逐點吸取。
草書,得從魏晉,唐宋,明清,幾個朝代來說。
先看魏晉草書,大體上有兩種,章草、今草,但是章草中有比較規矩的刻帖,還有相對草一些的簡牍。
章草有什麼特點呢,其實以前如果看過關于筆法的文章,這個也很容易理解。
章草從隸書來,隸書是正書,書寫慢,草寫就是為了加快速度,所以筆法上勢必要有變化。
視頻專欄講起行收時就說過:
藏鋒倆動作,露鋒一個動作,肯定是露鋒快。
轉是一個動作,折是倆動作,肯定是轉筆多書寫快。
所以章草最簡單的倆标志,就是露鋒加轉筆,輔之以隸書較便的體勢,就是章草的特點。
當然,一般人看章草隻記住了那些标志性收筆。
元朝康裡巎巎
今草是從章草中發展而來的,所以章草中很多規矩,在今草中也适用,比如連斷的節奏。
在二王時期,草書連筆很少,尤其王羲之。
這種連筆多是“散點”加一些“筆畫組合”
這是根據章草中變化來的。
稍留心者,就會發現這些“點”的運用,黃庭堅也有,但是黃庭堅這個,主要還是自小王來,一會會說到。
這作品取法王羲之就比較純,小散點很多。
王獻之呢?用筆連帶的線條更多了些,原來斷筆的草書,多了很多長線條,這是王羲之中少有的,也是王獻之綜合了王羲之和張芝得來的。散點的處理也有不少,但比例不多了。
然後再拿出一幅國展作品,取法清晰了吧?
換句話說,這字該怎麼學也就不用說了吧?
學草書必須要筆筆連帶嗎?
肯定不是,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風格,學草書要學其風格特色,學其筆法和處理方式,不是想怎麼臨就怎麼臨的,也不是臨像了就完的。
得抓住其風格特色去學習才可。
聲明:“漢鼎智能在長安”頭條号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價值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