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壽堂
《白鹿原》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說的是西安“反正”後,從西安逃跑的清廷巡撫方升,在“甘肅甯夏攏集起二十萬人馬反撲過來,大軍已壓至姑婆墳紮下營寨,離西安不過二百裡路,要決一死戰”。小說在這裡提到一個地名叫“姑婆墳”。“姑婆墳”這個地名顯然是《白鹿原》作者“創造”出來的一個名稱,因為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一個“姑婆墳”。但從“姑婆墳”這個奇怪的名稱來看,它應該是一個墳墓或陵冢之地,而且墳墓的主人也應該是個女人。這樣看來,原來所謂的“姑婆墳”,實際應該是今鹹陽市乾縣北面的乾陵——女皇武則天陵。
據有關當事人的回憶和史料記載:西安“反正”後,原陝甘總督升允(即小說中方升的原型)從甘肅平涼率清軍南下攻西安,一路破州陷府,直到乾州時遇到秦隴複漢軍兵馬都督張雲山據城死守,不能前進。雖有一部分清軍繞過乾州直逼鹹陽,但取鹹陽不成又退回乾州。前後兩個多月,清軍對乾州城實行了殘酷的包圍攻擊,并以乾州城北高地為據點,這裡的十八裡鋪、鐵佛寺,特别是武則天陵園都是甘軍駐紮的營地,升允的總部就設在陵園附近的十八裡鋪。這與《白鹿原》中所示姑婆墳與西安的裡程數、方位都十分相符。用“姑婆墳”來代稱武則天陵真是别出心裁,非常符合“姑婆墳”的含義,而且也給這次戰争賦以荒頹莫名之狀。
乾陵位于乾縣以北六公裡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唐高宗李治一生體弱多病,昏庸懦弱。但他的皇後武則天卻非常精明強悍,工于心計,頗具政治才能。她在幫助李治治理朝政中,逐漸培植起權力野心,以緻李治還在位的時候,朝中已以“二聖”稱之。李治死後,武則天以皇太後的身份逐步取得了對朝廷的絕對控制權,後來終于取而代之,自立為“聖神皇帝”,并改國号為周。直到82歲臨去世前才遺诏“去帝号,稱則天大聖皇後”,與高宗合葬于乾陵。所以乾陵在中國曆代帝王陵中,是惟一的兩個皇帝的合葬墓;兩人既是夫妻,又都是皇帝,這在古今中外也是絕無僅有的特殊帝陵。人們常把乾陵視為中國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陵園,起碼在印象上是如此。在武則天執政的數十年問,她極力排黜李氏宗裔,重用武家子侄。武家子侄則依靠武則天這個“姑婆”的靠山,飛黃騰達,權傾朝野,甚至武則天還有過把皇位傳給其侄的想法,這種姑侄專權的特殊情況已被當時公認,這大概就是小說作者把武則天陵稱作為“姑婆墳”的原因吧。
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賜名“媚娘”。太宗死後,按唐制武則天因為無子而削發為尼。後因後宮之争,才被高宗迎回并立為皇後,高宗後期的朝中大事,幾乎全由武則天處理裁斷。高宗死後,武則天親掌朝政,最後幹脆連傀儡皇帝也不要了,自己作了大周女皇帝。
乾陵修建于公元683年,陵址是由武則天一手選定的,因唐高宗當時死于洛陽,按照高宗遺旨和大臣的意見,均主張于洛陽築墳安葬高宗,而武則天“獨違衆意”,決定送高宗靈柩回長安,并修築了乾陵。22年以後,武則天死,亦葬之乾陵,這究竟是武則天臨時決定還是早有其意,不得而知。至此,乾陵工程才算告竣。
乾陵坐北向南,以山為陵,利用梁山主峰(即北峰)和南面兩座稍低的山峰為骨架布局。海拔1000多米的圓錐形主峰即墓室所在,南面兩座小峰東西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整個陵區從南向北呈斜坡上升之勢,直至主峰,看起來就像一個巨人,腳南頭北,仰面而卧,當地人說這個主峰是武則天的頭,兩座小峰是武則天的乳房,所以也把這兩座小峰稱為奶頭山。陵園的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裡,由内外兩城組成:外城早已無迹可覓,内城面積2.4平方公裡,北有玄武門,南為朱雀門,東稱青龍門,西日白虎門,門外均有石刻。當年陵園内還有獻殿、下宮、畫像祠堂等建築。現在這些規模宏大的建築早已無存,僅剩下幾對大阙遺址。
乾陵南面的主軸線,是由3200塊黑玉石砌成的526級台階和18座平台,其規模比南京中山陵還要大出三分之一。這些台階和平台的設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如第一層34台階象征唐高宗在位執政34年;第二層21台階象征武則天即皇位21年;18座平台象征唐代關中的18座皇帝陵墓等。無論是登上台階頂端俯瞰腳下,還是從腳下仰望梁山皇陵,皆有巍巍磅礴之勢,氣象非凡。
在陵園主軸線沿途兩側,現存着華表、翼鳥、鴕鳥、石人石馬,石獅、賓王石像、石碑等,雄偉高大,精妙無比。其中的兩通巨型石碑,一為“述聖記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所立的功德碑;另一通為“無字碑”,是武則天為自己留下的。碑向來為後人所刻,但武則天死後,該碑始終沒有刻上碑文,是功高無比呢?還是無德名狀呢?還是有言難表呢?這裡面奧秘極深,耐人尋味。其實無字亦有字,她身後即位的李家子孫們對這位既是篡國皇帝,又是婆母祖宗的武則天怎麼說好呢?還是把“無字碑”留給後人們去猜謎、去評說吧。
宏偉的武則天陵園及其附近的17座唐王子公主陪葬墓,并沒有被曆代發動戰争者所珍重,反而成為其戰亂中所依托的理想庇護,這其中就包括升允率甘肅清軍圍攻乾州之戰時的例子。甘軍在陵園高地設置了許多炮台,轟擊乾州城。那些石人石馬也曾是雙方短兵相接時互相利用的天然掩體,細心看時,至今猶存彈痕。當年的武則天大概連做夢也想不到她的墓地還能起到如此的作用,甚至還成為用作升允司令部的“姑婆墳”。
在西安草灘以北确實有個大冢,人稱“姑婆冢”。這個大冢是漢宣帝劉詢的生母王夫人的墳墓。漢武帝時,武帝劉徹迷信鬼神,朝中奸佞乘機制造了“巫蠱事件”,使武帝殺了太子劉據及其全家。劉據兒媳王夫人被殺後葬于娘家河南,惟王夫人幼子劉詢因武帝念及已是重孫,免于一死。武帝之後,皇室乏嗣,流落于民間的劉詢終于繼承皇位,即後來的漢宣帝。
宣帝劉詢登基後,便把含冤而死的母親王夫人遺骨千裡迢迢遷至漢長安城清明門外安葬。随王夫人護柩的娘家人從此也于冢旁築室而居,守護墳墓;娘家人按輩分将王夫人稱為姑婆,故而将王夫人的墓冢稱為“姑婆冢”或“姑婆墳”。這些守墳的娘家人世世代代在此繁衍,便形成了冢後的王前村,而姑婆冢也就成了王夫人墓冢的名稱,被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肯定對姑婆冢是了解的,于是便恰如其分地把姑婆冢的名稱變為姑婆墳,移植到埋葬武則天的乾陵。從這個細小的情節中可以使人看出陳忠實的多學博覽和創作上的奇思缜密。
摘自《<白鹿原>文學原型考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