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水水質主要包括進水pH值過低、水溫過低、有機物濃度、懸浮物、難降解或抑制性成分的存在等因素。
1、進水pH值
進水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生化系統,導緻生化系統的正常運行,甚至系統崩潰。沒有适合微生物和反硝化細菌的生存環境,這将不可避免地導緻系統的處理水質能力下降,處理水質惡化,出水各項指标上升。
因此,當污水處理廠進水pH過高或過低時,應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對預處理或一級處理階段的廢水進行中和,檢測污水管網沿線的pH值,同時對異常管段進行中和。
在預處理和初級處理階段,廢水不斷循環使用,以防止不完全中和。中和和調節後,水将緩慢恢複。
如果判斷pH值異常的廢水會影響生化系統,可以增加回流,相當于用沉澱池的廢水稀釋pH值,以減少其對生化級的影響。
甘度污水處理菌種
2、水溫過低
水溫過低将大大降低各種微生物的活性。在濃度上升趨勢中,以氨氮為首的污染物指标首當其沖,其次是總氮、cod等。
因此,為了盡量減少水溫的影響,确保出水水質達标,可采取以下措施:
從每年11月中旬左右開始,我們可以有計劃地逐步減少污泥排放,慢慢提高污泥濃度,通過增加活性污泥中的細菌數量251,确保生化處理階段的處理效果 當水溫過低時,也可适當減少生化系統進水量,降低回流比,增加廢水在生化階段的停留時間。
3、有機物濃度
進水水質變化,有機物濃度過高,這對活性污泥有很大影響。
在高負荷情況下,會發現生化槽中的白色泡沫增加,出水在線cod檢測器的值增加。
在确定污泥沉降率時,會發現污泥沉降性能降低,上清液渾濁。
有機物去除效果降低,好氧區溶解氧降低。當實驗室人員觀察生物顯微鏡檢查時,他們會發現原生動物數量增加了。
此時,生化系統的進水量應及時大幅減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停止進水,降低回流比,增加曝氣量,通過密閉曝氣恢複系統。
4、進水中含有難降解(或抑制性)成分
發現出水的COD增加。一些同行将進行密閉曝氣試驗:在生化池中取約50L混合液,先取少量混合液沉澱,取上清液過濾,在不進行曝氣試驗的情況下檢測COD濃度,然後通過實驗室的小型曝氣器保持曝氣,以模拟生化系統停留時間的增加。每4小時取少量混合溶液沉澱,檢測COD濃度。
在有機負荷的影響下,24-48小時上清液COD去除率較低。48小時後,上清液COD去除率可達到50%,并繼續穩定下降。
5、懸浮物含量過高
生化系統進水中懸浮物含量過高。當水中的懸浮物過高時,我們可以通過在一級處理階段添加絮凝劑來提高沉澱效果,這可以通過及時去除沉澱污泥來快速解決。
二、工藝系統控制因素,導緻出水COD超标廢水處理工藝控制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溶解氧、回流比、污泥濃度等。
1、溶解氧
AAO工藝。一般情況下,厭氧段控制在0.2mgl以下,缺氧段控制在0.5mgl以下(内回流比控制良好),好氧段控制在2-3mgl,好氧段溶解氧是指運行人員根據在線溶解氧計或手動溶解氧檢測儀反饋值的增減,及時調整風機運行頻率或耗氧量96在正常工作中,我們偶爾會增加進水量或進水cod濃度。運行人員忙于現場事務,長期未及時發現或調整,導緻好氧區溶解氧過低,甚至低于0.5mgl,最終出水氨氮、COD等指标超标。
2,回流比
污泥回流,确保了生化系統的污泥濃度和微生物區系統的平衡。當水質異常時,通過控制回流速度,盡可能增加廢水在系統中的停留時間,并通過微生物更充分地降解廢水。 一般,污泥回流比一般控制在40%~70%,回流比降低,二沉池底污泥停留時間延長,回流污泥濃度升高,污泥活性增強,降解和吸附有機物的能力增強;硝化液的内部回流應控制在200%,以确保缺氧區的溶解氧小于0.5mgl;這樣既保證了厭氧區的磷釋放功能,又保證了缺氧區的反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聚磷細菌的釋磷階段和反硝化細菌的反硝化階段也消耗了相當一部分低分子有機物。
3、污泥濃度
适當的污泥濃度,這是污水處理系統穩定性和合規性的保證96根據進水濃度和季節變化,一般認為MLSS的控制範圍在3000-5000mgL之間,足以處理日常生活污水。
對于工業廢水,需要根據廢水水質确定合适的污泥濃度,一般不超過10000mgL,因為污泥濃度越高,相應的能耗比越大96在日常運行期間,污水處理操作員更關注MLVSS值。由于MLVSS能更直觀地反映活性污泥的數量,因此排除了活性污泥中無機物的影響。一般來說,它約占MLSS的0.6-0.7左右。
廢水受到工況及水質變化等影響導緻COD(化學需氧量)超标,可以通過甘度複合菌種快速恢複生化池微生物菌群活性,使系統快速穩定運行,從而達到淨化水質。
内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