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靈的避風塘

心靈的避風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10:23:56

心靈的避風塘(心靈的屋檐)1

做别人屋檐者,

别人也不會讓風雨落到他的頭上。

看過一個故事:

一群遊客正在興緻盎然地參觀一棟古老的宅院。

宅院設計得十分精巧,但屋檐卻搭建得特别大。

更奇怪的是,在這屋檐下面,還蓋了一間小巧的屋子。

遊客們紛紛駐足觀望,開始猜測這間屋子的用途。

正當大家争論不休的時候,導遊指着這間屋子講解道:

這是供路過此地的流浪漢擋風遮雨,歇腳過夜的。

有遊客依舊不解:

既然房屋主人有心為善,為什麼不直接請人進去,何必在這蓋間屋子,多此一舉?

導遊回答說:

直接請人進去會讓人心裡不安,受之有愧。房屋主人這麼做,也是為了保護流浪漢的尊嚴吧。

遊客們啞然了,同時感到一種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善意與溫暖。

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财力去為别人搭建一方屋檐。

但這不妨礙,我們在心裡為他人撐起一片晴空。

做别人心裡的屋檐,在為别人遮風擋雨的同時,也是在悄悄地庇護自己。

1

杜甫寫過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裡面就曾寫到他遭受的苦楚。

他這一生,吹過最冷的風,淋過最冷的雨,整個人生就是大寫加粗的苦。

成年後,他也一直沒有謀到什麼像樣的官職,日子過得非常拮據。

由于米價昂貴,全家都隻能忍饑挨餓,未滿周歲的小兒子也被活活餓死。

由于無力負擔房價,他隻能一次次搬家,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才有了一間小小的茅屋栖身。

但杜甫卻始終善良,沒有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對這個世界充滿惡意。

反而明白人人都有難處,更加設身處地為别人着想。

他住的茅屋前,長着一棵大棗樹。一天深夜,一個老婦人來打棗,驚醒了杜甫。

杜甫看見老婦人餓得骨瘦如柴,瞬間起了憐憫之心,不僅為她端來了菜粥,還囑咐她,白天再來打棗,以免晚上摔倒。

心靈的避風塘(心靈的屋檐)2

後來,杜甫搬離了這裡,把房子借住給了朋友吳南卿。

吳南卿一來,便在茅屋四周圍起了高高的籬笆。老婦人打不到棗,日子過得越發艱難。

杜甫知道後,特意寫了一封信給吳南卿,告訴了他底層人的困難。

吳南卿看完信後羞愧不已,立馬拆了籬笆,還親自給老婦人道歉。

幾個月後,吳南卿也離開了這裡。臨走前,他按照杜甫的意思,将茅屋和棗樹都留給了老婦人。

善良的人,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為别人撐把傘。

正如杜甫,因為自己挨過餓,所以見不得别人忍饑挨餓、居無定所。

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風吹破,凍得夜不能寐的時候,他擔心的也是别人的處境,所以迫切地想要“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作家羅大裡曾說:“人的心隻有拳頭那麼大,可是一個善良的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

一個善良的人,心裡裝的永遠都是他人。

在别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早已在心裡為别人搭好了一個屋檐。

心靈的避風塘(心靈的屋檐)3

2

看過一句話:“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你為别人撐的傘,都會化作來日躲雨的屋檐。”

有時候,我們的一個小小善舉,也會在某一天反過來幫我們排憂解難,渡過難關。

蘇轼第一次為官,是在鳳翔府任通判。

當時鳳翔府新上任了一位太守叫陳希亮,此人頗有美譽,卻很不待見蘇轼。

在他看來,蘇轼就是一個靠權勢上位的無用書生。

直到有一年,一場大旱災降臨在陝西,許多莊稼顆粒無收,黎民忍受着饑馑之禍。

一次,蘇轼與陳太守在城外巡視的時候,看見了路旁餓死的小孩屍體,蘇轼嚎啕大哭,眼含着熱淚将其埋葬。

之後,蘇轼積極組織慈善募捐,并用募捐善款,為三四十個孤兒造了一間屋子,自己親自撫養他們。

這些善舉,陳太守看在眼裡,對蘇轼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觀。

後來,蘇轼遭遇“烏台詩案”,在即将遭受貶谪之際,陳太守的兒子陳慥正隐居黃州。

朝廷中的宵小認為蘇轼當年與陳慥的父親有仇,就把他貶谪到黃州來,好使陳慥對付蘇轼,以此來借刀殺人。

而陳慥早就從父親口中聽說了不少關于蘇轼的好話,反而成為蘇轼谪居黃州期間最要好的朋友,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蘇轼這一生,做過許多驚天動地的大善事,在生活中也處處踐行着小善。

他的善舉,旁人看在眼裡,記在心中,也化為他人生路上的“庇佑傘”。

饑寒之地,總有百姓給他送來粗茶淡飯;

居無定所,總有窮書生為他搭建容身之地;

落難之時,總有官員接濟他,哪怕革職也在所不惜;

三朝太後,一個讓他免于流放,一個讓他做高官,一個救了他的命……

因為善心帶來的回贈,讓蘇轼安心快樂地度過了自己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

薩特曾說:“他人即地獄,他人亦是天堂。”

你今日對他人所做的一切,也是别人日後待你的模樣。

當你曆經劫難時,隻有善良才能幫你度過最艱苦的路。

善良,是一個人留給自己最好的後路。

心靈的避風塘(心靈的屋檐)4

3

有人說:

格局是一個人的人格和氣度,若無善良,便無真正的大格局。

善良,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人格局的外現。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與人為善,面對事情他們想到的是自己的責任,而非利益。

河南有一位老藝術家,名叫王寬,在退休之前是豫劇圈是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國,都家喻戶曉。

但在退休之後,他沒有安享晚年,而是選擇放下自己國家一級演員的身份,去茶樓賣唱。

這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他堅定的一個選擇,至今已經堅持了好多年。

他這麼做的原因就隻有一個,那就是供養從老家收養的孤兒,供他們吃飯穿衣,讀書學藝。

後來,王寬老師的事迹被很多的媒體報道出來,給他帶來了很多的榮譽。

但面對榮獲的獎杯,王寬老師隻是表示:

自己在乎的不是這些榮譽,而是看見老家的孩子們,心裡就有一種責任。

無獨有偶,作家老舍也為陌生人做過類似的事情。

當時,老舍家不遠的地方,住着四十多個以乞讨、賣藝為生的盲人。

當得知他們的生活現狀後,老舍深覺自己應該出一份力。

于是,他放下手頭的很多工作,積極地為盲人奔走。

他幫助有才藝的盲人買樂器,組織樂團,排練節目,聯系演出方,争取報酬。

對沒有才藝的盲人,老舍到處托人,把他們安置在橡膠廠、皮革廠、印刷廠……

後來,這些盲人在他的幫助下,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真正的大格局,是面對别人需要自己幫助的時候,願意伸手去幫他,想到的是肩上的責任,而非得失。

電影《發條橙》裡說:“善由心生,善良是由人自己去選擇的。”

大格局的人,都會主動選擇從善。

也正是有這樣的美好的人存在,我們的生活才從來不害怕風雨,從來不會缺少陽光與溫暖。

心靈的避風塘(心靈的屋檐)5

4

想起一組很經典的問答:

有一個人,辛苦了大半輩子,依舊非常貧窮。他非常不忿,跑去質問佛祖。

佛祖說:“因為你沒有學會給予别人。”

窮人問:“但我身無分文,能給别人什麼呢?”

佛祖回道:

一個人即使一無所有,也能給别人七種東西。

言施,說贊美安慰的話;心施,坦誠地對待别人;

眼施,給出善意的眼光;身施,用行動幫助别人;

座施,謙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不懂得給予的人,自絕于人,永遠無法擺脫底層苟且的命運;

永遠利他的人,即使跌落谷底,也會有無限機緣不請自來,助他脫困。

正如作家冷瑩所說:“你對别人的好和善意,最後成全的都會是你自己。”

為他人執燈者,遲早也會被别人的光芒照亮。

做别人屋檐者,别人也不會讓風雨落到他的頭上。

一個善良的靈魂,照亮他人的同時,總能收獲不期而遇的溫暖。

溫柔對待這個世界的人,也必将被世界溫暖相擁。

來源:微信公衆号“每晚一卷書”

作者:晚君

編輯:倪傑(實習生)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