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福克斯”在2004年曾出品過一部知名的影片《i, Robot》,該片由威爾·史密斯主演,講述的是未來的某年,智能機器人得到廣泛的應用并成為人類重要的夥伴,但由于機器人具有了自主思考能力并曲解了“保護人類”的法則,最終釀成了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一場“戰争”……導演亞曆克斯·普羅亞斯以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展示出了AI的未來應用前景,也向世人抛下了一個經典的思考:對于AI的未來我們應該保持驚喜還是應該充滿恐懼?
阿裡巴巴AI閱讀理解能力首超人類近日,阿裡巴巴對外宣布其開發的人工智能模型在由斯坦福大學發起的機器閱讀理解領域頂級賽事SQuAD中擊敗了人類。據悉,SQuAD比賽構建了一個大規模機器閱讀理解數據集,其中包含10萬個問題,文章來源于500多篇維基百科文章。比賽旨在通過梳理出這套試題的線索,看機器學習模型是否能夠經過大量信息處理後給出問題的确切答案。
▲機器閱讀理解是人工智能全面融入生活的關鍵環節,它和語音識别、圖像識别等共同構成了人機交互的完整信息流。
▲機器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其逐步用于大量應用,比如客戶服務、博物館導覽和在線解答患者的咨詢,從而大大降低人力投入。
屢屢擊敗人類,AI到底能力如何?2014年,一個名叫Eugene Goostman的聊天機器人通過僞裝成一名來自烏克蘭奧德薩13歲男孩号稱通過了圖靈測試。除此之外,1962年由計算機技術的先驅者塞缪爾編寫的第一款走國際跳棋(Checkers)的程序擊敗人類玩家;1997年,IBM的一台名叫“深藍”的超級計算機,以二勝一負三平的戰績戰勝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象棋大師加裡·卡斯帕羅夫……
更能引發人類恐慌的可能算是谷歌的AI程序AlphaGo。2016年3月,AlphaGo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進行圍棋人機大戰,以4比1的總比分獲勝;2016年末2017年初,該程序在中國棋類網站上以“大師”(Master)為注冊帳号與中日韓數十位圍棋高手進行快棋對決,連續60局無一敗績;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它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以3比0的總比分獲勝。甚至,圍棋界公認AlphaGo圍棋的棋力已經超過人類職業圍棋頂尖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在圍棋、國際象棋、象棋等棋藝領域,AI的真實實力已經遠超人類。
▲作為一種工具,AI技術并沒有自我意識,用之得當可以造福于民,用之不當也可以為害一方,不過如今AI技術的發展更多的是讓我們的生活向着更美好的方向變化着。
AI技術擊敗人類的案例還有更多,這讓很多不明真相的群衆恐慌,可能他們最大的疑問是目前AI技術到底處于什麼水平?在2018年1月28日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新興科技峰會上,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教授Tomaso Poggio給出了答案,他認為:“AI僅解決10%難題,90%要借助神經/認知學科。”他還指出過去幾年業界在AI技術上的成就要歸功于機器學習算法,以及深度學習、強化學習。
在TomasoPoggio教授看來,深度學習就像是新興時代的“煉金術”,但需要将“煉金術”轉化為産生真正價值的化學科學。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擊敗人類案例隻是“訓練”的結果,AI距離《i, Robot》中的智能機器人還很遙遠,過分的擔心恐懼反而不利于AI技術的發展。
不盲目樂觀,也不無限恐懼不過于恐懼,并不代表完全不用恐懼。AI技術是一種工具,用之得當可以造福于民,用之不當也可以為害一方,這一點在信息安全領域就已經表現出來。AI用在黑客手裡就是一把鋒利無比的“矛”,頃刻間就可以制造出“永恒之藍”那樣席卷全球的災難;而如果用在安全專家手裡它就是一面異常堅固的“盾”,能夠更快、更高效地防禦各種安全威脅。
其實目前在一些領域,不法黑客已經開始使用深度學習技術破解圖片校驗碼;利用用機器學習來刷帖,自動生成評論。業内衆多安全專家一緻認為,AI技術的發展帶來的信息安全隐患會在某個時刻集中爆發,因為目前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基于AI技術的信息安全防線。
不過我們也應該樂觀的看到,AI技術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向着更美好的方向變化着。我們的信息閱讀可以更加精準,我們的需求獲得更加精準的投送,甚至在出行方面獲得更大效率的提升。比如阿裡巴巴的天貓精靈已經可以實現語音購物,流暢的人機對話,甚至成為了一些人得力的家庭助手。還是得益于AI,醫療領域正在迎來一場革命。
類似IBM人工智能“沃森”、百度大腦等應用了深度學習的計算處理系統就可能通過已有數據進行訓練,找出規律,幫助診斷疾病、研發新藥。如今,自動駕駛技術已趨于成熟,并實現上路實測,AI帶給人類的驚喜正緩緩展開……作為一項技術,我們很難以好壞來定義AI,也許“雙刃劍”的描述最為準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