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家長沉迷手機忽略孩子的危害

家長沉迷手機忽略孩子的危害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0-17 02:20:44

家長沉迷手機忽略孩子的危害?每日商報訊 據光明日報客戶端報道,日前,在河南信陽的一所中學,校方利用早操時間,安排了一場集體砸手機活動在這場活動中,學校安排學生們每人拿鐵錘砸一下手機,告誡學生遠離手機,拒絕遊戲随後該學校校長對外發布稱,砸手機這個事是學生家長強烈建議的,并且大多數學生對此也表示支持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家長沉迷手機忽略孩子的危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家長沉迷手機忽略孩子的危害(一部手機毀掉一個娃)1

家長沉迷手機忽略孩子的危害

每日商報訊 據光明日報客戶端報道,日前,在河南信陽的一所中學,校方利用早操時間,安排了一場集體砸手機活動。在這場活動中,學校安排學生們每人拿鐵錘砸一下手機,告誡學生遠離手機,拒絕遊戲。随後該學校校長對外發布稱,砸手機這個事是學生家長強烈建議的,并且大多數學生對此也表示支持。

學生沉迷網絡引發家長向遊戲公司維權的案例時有發生,今年以來本報就收到了多起關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而過度充值手機遊戲的投訴。其中僅2月27日一起投訴的涉及金額就達到十多萬元。

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去年5月13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報告》顯示,互聯網對于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

一部手機毀掉一個娃?移動互聯時代,網絡應當成為孩子們學習成長的工具,而非深陷其中的“深淵”,這需要家長、社會和企業的緊密合作。

手機成為孩子的“保姆”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

張範平的小餐廳開在杭徽高速附近,從4月30日開始,這家面積50多平方米的小飯店就忙碌起來,一天需要接待80多人就餐,夫妻兩個比工作日還要忙。而此時他們6歲的兒子圓圓(化名)則捧着手機全神貫注的玩着一款熱門遊戲。随着手機裡傳出的“敵軍還有30秒到達”的提示音,圓圓的手指飛快的按動着屏幕,熟練程度絲毫不亞于大人。

談起圓圓的教育,張範平着實有些犯愁。“我和老婆都挺忙的,我平時除了要在隔壁水果店幫忙外,還要照顧這家小飯店的生意,我老婆白天去附近的賓館打掃衛生,晚上還要在店裡幫忙,平時就給孩子一個手機,本來隻是讓他看看動畫片,也不知道他從什麼時候就開始玩遊戲的。”

讓張範平更為憂慮的是圓圓對于手機的依賴。他抱怨道,以前孩子還願意看兒童書,擺弄玩具,隻有在吵鬧的時候才給他看會兒手機,現在已經變成不給手機就吵鬧的程度,每天至少有五六個小時捧着手機才安靜。

把手機當做哄娃神器的家長并不在少數,甚至在相對偏僻的鄉村,這樣的情況也正在出現。在安徽歙縣方家村的一個當地人開的民宿裡,63歲的民宿負責人對孫子整天玩手機、看直播也無可奈何。“手機是兒子送給孫子的禮物,現在兒子和媳婦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我們老兩口照顧孫子,可現在除了吃飯以外,孩子都一個人玩遊戲,和我們也沒有什麼話說。”

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去年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提到,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城鄉未成年人的數字差距進一步彌合,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9%,農村未成年人達到90.3%,兩群體的差異較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3.6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互聯網對于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這當中,未成年網民上網的行為中,有61%是為了玩遊戲,刷短視頻的行為為46.2%。數據顯示,小學、初中和高中生網民工作日日均上網時間在 2小時以上的分别為 5.5%、7.4%和 10.5%,中職學生網民在 2 小時以上的達到 51.5%。

沉迷互聯網 有孩子因此被騙十多萬元

對于孩子們來說,五花八門的互聯網世界的确讓人着迷,甚至有些内容讓他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樣的行為甚至使得家長蒙受了經濟損失。

今年2月27日,11歲小男孩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杭州城東派出所報案,稱自己玩遊戲被騙走了十幾萬元。原來在寒假期間,小男孩迷上了一款手遊,但父母怕小雨沉迷遊戲,就把遊戲設置成了防沉迷模式,一天隻能玩一個小時。2月25日,他正在沉浸在遊戲中時,屏幕突然跳出“禁止遊戲”的提示,小男孩正玩在興頭上,就想着去破解遊戲的防沉迷模式。

當小男孩在努力想辦法破解模式的時候,他看到在遊戲的聊天界面,有人發言稱可以幫助解除防沉迷模式,就立刻聯系了對方,對方表示解除防沉迷模式隻需要22元。小男孩覺得很便宜,便立即給對方轉了過去。但對方很快又以“需要激活”“賬号特殊”等理由要求小雨轉賬,小雨一次次拿自己的壓歲錢、用父母親的支付寶轉賬12萬餘元

因為沉迷遊戲而受騙上當的還有杭州11歲小女孩萌萌(化名)。2月21日下午,她在玩手機遊戲時,有個“姐姐”在遊戲群裡喊話:“加QQ群,送皮膚和遊戲裝備”。萌萌看到後,馬上加了QQ群。群管理員正是喊話的“姐姐”,她在群裡發出“需要皮膚和裝備的請私聊我”的公告,萌萌就加了她。對方說,萌萌是未成年人,需要用家長手機微信掃二維碼領取一個激活碼,才可以到自己手機上兌換皮膚。萌萌拿着自己的手機和爸爸的手機按對方要求操作,結果,迷你币沒到賬,騙子以掃碼有誤為由,繼續讓萌萌用支付寶掃碼支付,并承諾充值成功後可退,萌萌放心了,先刷掉支付寶餘額裡的20000元,又用花呗刷了1998元。

實際上,未成年人在遊戲中付費的情況并非個例。據《報告》的調查顯示,玩手機遊戲的未成年網民中,為遊戲付過費的占16.9%。有2.0%的未成年手遊用戶月均消費在51元至100元,3.3%的用戶月均遊戲付費超過100元。

手機成瘾消耗孩子大量時間

低齡網民數量增多父母難辭其咎

在孩子們投身于互聯網之中時,不少人大代表開始擔心由此導緻的負面情況。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百浩律師事務所主任黎霞在全國“兩會”上建議,國家扶持相關手機生産商開發未成年人專用手機。在該建議中提到,未成年人在遊戲、短視頻和直播中花費了不少時間,這将導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

對此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師李海燕認為,孩子沉迷網絡将難免影響其心理的正常成長。她介紹,相對于現實生活來說,互聯網世界更精彩也更多元,但尚未完全形成自我意識和分辨能力的孩子極易受到網絡上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在平時的觀察中發現,不少遊戲、短視頻和直播都存在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其中不乏血腥、暴力和成人化的話題,這将直接影響到孩子三觀的形成。”

除此之外,長時間沉迷在互聯網世界中還将導緻孩子的性格發生改變。“曾有家長帶一個性格内向的孩子來咨詢,在了解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孩子之前的性格稍顯膽小,但并不排斥與陌生人溝通,但在接觸了手機後,孩子出現了消極對待他人溝通的情況,這也使得孩子的内向型性格進一步深化。”

對于網瘾的低齡化,殊安心理首席咨詢師盧雁玲認為情況不容樂觀,而導緻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長的錯誤示範。她認為,在當前社會中,離開手機的确不現實,但在孩子面前,家長們應當放下手機,多與孩子溝通。她提出,在指責孩子網瘾的同時,不少家長也應當反思自己的行為。“在我的觀察中,不少家庭裡父母和祖父母都是低頭族,而善于模仿的孩子也将大人的這一行為看做可效仿和認可的,這加劇了低齡網民的出現。”

低齡網民的增多還與家長的監督不力有關。杭州一所實驗小學的班主任表示,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她了解到不少孩子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機,對于這一現狀她也專門在家長會上提出過。“讓孩子接觸智能手機的确有助于開闊眼界,但手機的使用時間和用途,家長必須牢牢把控。我建議小學階段的孩子每天使用手機時間不應當超過半小時,這一方面是出于對孩子視力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是為孩子的上網安全着想。我個人建議,家長不要将手機支付密碼告訴孩子,這樣可以極大程度避免孩子上當導緻的金錢損失。”

除此之外,數量衆多的手機遊戲、短視頻的出現也使得低齡網民的數量快速增加。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29萬多家企業名稱、經營範圍或品牌名包含“遊戲”的企業,其中去年新增相關企業數量達到5.7萬家,增長率達到26.7%。實際上近年來遊戲企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僅以去年上半年為例,新增的遊戲企業數就超過了2.2萬家,平均每天新增122家相關企業。

互聯網要拉高底線 網絡應當成為工具而非“深淵”

對于保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一事,不少家長、心理學專家等認為,互聯網應築牢防線,拉高底線。針對低齡網民的保護,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行動。去年10月17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通過,其中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保護的理念、網絡環境管理、相關企業責任、網絡信息管理、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規範,對互聯網平台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同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二)中對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直播平台給主播打賞或充值引發的糾紛案件審理進行了規定。如果未成年人的打賞或充值行為涉及的數額與其行為能力不相适應,那麼若此打賞或充值行為事先未經家長同意事後未經家長追認的則不發生法律效力,家長可以要求主播或者網絡平台返還未成年人打賞或充值的相應款項。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台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據測評報告顯示,在20款參與測評的短視頻直播類App中,17款在青少年保護模式下關閉了直播開通和打賞充值功能。

對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等電子産品的行為,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70條規定,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将手機等智能終端産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而對于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該法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應當盡到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義務、有害信息阻斷義務、違法犯罪行為記錄和報告制度等。

對此,浙江澤鼎律師事務所律師夏謹言認為,修訂的《未成年保護法》明确了學校的主體責任,維護了正常教學管理秩序,也保護了未成年人的上網安全。

實際上,對于未成年人在互聯網上的安全,杭州已經給出了全國首個判例。

3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訴國内某知名短視頻公司(下稱“某公司”)侵犯兒童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經杭州互聯網法院出具調解書後結案。此前,檢察機關就該案提出了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訴求,某公司均無異議,目前已針對存在問題全面開展整改。據悉,該案系民法典實施及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後,檢察機關針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全國第一案。

■記者手記

當愛玩電子産品成為一種習慣

上網成瘾的話題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80後”“90後”的青少年時期,在當時“網瘾”被視作洪水猛獸,也引發過社會的熱議。如今當年的少年們大多為人父母,但愛玩電子産品幾乎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反映在他們的方方面面,這一習慣不分性别、無關學曆,也與工作性質沒有太大的關系,吃飯時看手機、走路時看手機、躺在床上還是捧着手機,這樣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心底的鏡子裡投下了鏡像。年輕的父母們在焦慮孩子成為低齡網民的同時,也應當從孩子心底的鏡子中反思自己的行為,切莫因為自己的放縱使得孩子們上網成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