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隻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此帖為趙孟頫小楷 《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卷》,絹本, 29x58cm(字芯),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卷趙子昂用小精楷寫老子常清靜經,應是中年用意之作,題款作:水精宮道人書。一說“書”字系“畫”字刮去下方改寫,可資參考。卷後康裡巎巎行書跋尾亦是精品,跋中說“今觀趙公所書清靜經,飄飄然若兌骨為仙,淩厲霞表。”實不是虛譽。子山跋在1344年,子昂已仙去二十三載矣。
趙孟頫小楷 《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卷》欣賞
▼
釋文: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衆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于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于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衆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水晶宮道人書。
局部放大圖欣賞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