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學習古詩詞常常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為什麼好多的詩詞讀起來不押韻呢?例如李益 (唐)的這首《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第二句的“期”與第二句的“兒”怎麼不押韻呢?還有著名的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過這首詩從小我們就會學到,小時候教課的老師會告訴我們這裡的斜,讀音發作“霞”。其實斜和家是古韻裡同一個韻部的字,屬于平水韻【下平六麻】;上面那首《江南曲》也是押韻的,第二句的“期”與第二句的“兒”在古韻裡也是一個韻部【上平四支】。
不過,這還不是學習古詩最麻煩的音韻問題,對于詩詞的創作來說,最麻煩是入聲字的今古不同。
一、白居易《琵琶行》讀起來不押韻的現象
平時僅僅是讀背詩詞的話,最多是奇怪為什麼這一類詩詞為什麼不押韻呢?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段: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這三個字:帛、白讀起來根本就不押韻呀,難道白居易的詩不押韻嗎?可是還有很多是押韻的呀?例如: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白居易的這首詩當然是押韻的,帛、白都在入聲的【十一陌】韻部,隻不過今天普通話裡已經沒有入聲韻了。
二、入聲字
這種今天讀起來押韻或者不押韻的現象,都是和入聲字相關,古代的字發音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在南朝沈約等人發現以後,當時的詩人一開始也都不太明白,例如 與沈約同為竟陵八友的大詩人梁武帝就搞不清楚。《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段故事:
“重公嘗谒高祖,問曰:‘天子聞在外有四聲,何者為是?’重公應聲答曰:‘天保寺刹。’及出,逢劉孝綽,說以為能。綽曰:‘何如道“天子萬福”!’”
梁武帝蕭衍問一個大和尚,什麼是平、上、去、入四聲?和尚回答:天保寺刹,這四個字就是。出門後劉孝綽埋怨和尚,你真不會說話,為什麼不說:“天子萬福”?
天保寺刹、天子萬福,這四個字都是按照平、上、去、入排列的四個字,天是平,今天的一聲,保是去聲,今天的三聲,寺和萬都是去聲,今天的拼音四聲。
但是刹、福兩個字出現問題了,這兩個字一個讀作四聲、一個讀作一聲,但是在古代都是入聲,入聲的發音類似于非常短促的去聲, 在今天的南方方言裡還存在,但是在普通話裡已經消失了。
三、入派三聲
入派三聲,即入聲派進”平、上、去“三聲。 例如上面的入聲字刹,派入了去聲,福派入了平聲;法,派入了三聲。
古代的聲調由平、上、去、入四聲組成。古入聲字讀音"短促急收藏"。在元朝統一中原以後,讀音就發生了變化,例如元曲采用的《中原音韻》系統,就取消了入聲字,入聲分别演變派入到平(古平,今已分化為陰平、陽平兩個聲調)上、去三個聲調中去。
但是詩人作詩卻一直遵循着隋朝《切韻》的音韻系統,依據這個音韻系統在宋朝改編的《平水韻》是詩人們作詩的标準音韻規則,無論是元朝人作詩還是清朝人作詩,都不是按照官話和生活中實際發音,依舊遵循平水韻标準,一直到今天。例如蒙古族的元代大詩人薩都剌的詞作《滿江紅·金陵懷古》
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怅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迹。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螀泣。到如今、隻有蔣山青,秦淮碧!
這首詞是押的入聲韻,采用平水韻标準。這首詞今天我們讀起來是不押韻的,其實按照元朝的官話讀起來也不押韻。在明朝趕走了蒙古統治者之後,據說官話又恢複了下江官話,重新有了入聲。但是清朝統一中原以後,入聲韻又消失了,不過大家知道,清朝人的科舉考試的音韻标準依然是平水韻。
清朝官方修訂的韻書《佩文詩韻》就是平水韻系統,雖然清朝人平時說話不依照平水韻,但是科舉考試卻不得違背。我們看一首五言八韻16句的試帖詩,如嘉慶丁醜時期翰林李惺的《陰陰夏木啭黃鹂》:
長夏千章木,濃陰百啭鹂; 雙襟黃似繡,一帶綠成帷;
葉暗伫蹤久,枝高送響遲; 舌尖風剪剪,身外雨絲絲;
坐宛遮雲母,歌能鬥雪兒; 好音難自閟,炎景不曾知;
楊柳三#路,櫻桃四月時; 幽情煩鼓吹,寫出畫中詩。
大家可以看出這首詩用的是【上平四支】,第十句的韻腳是“兒”,最後一句第二個字”出“,是入聲字,今天發平聲,古韻裡是仄聲,所以這個句子是仄仄仄平平,是标準的律句。
四、這些常用的平聲字 原來他們都是入聲字
對于閱讀來說,是否押韻不太重要,但是對于創作詩詞來說,入聲字是挺難逾越的門檻。很多入聲字今天派入了平聲,因為平仄的不同,在填詞和創作格律詩的時候,增加了查韻表的麻煩。老街寫了幾年詩,發現了不少常用的入聲字是可以記住的, 寫得多了,讀詩時遇見得多了,自然就可以記住。這些常見字如果能記住,多少能節約一點翻書查韻部的時間。
下面整理的這些入聲派入平聲的字,經常會出現在必須仄的位置 :
出忽哭屋局俗燭蜀學覺捉急一七失吉實疾吃佛發沒奪達活脫八殺節決别折傑潔結絕說桔缺托約泊澤削閣格郭着夕白石宅昔責席格積隔摘擊吃敵笛則即極識國直織食值息得逼黑十習什及汁急拾襲濕集楫雜拉答俠帖貼接疊壓夾劫匣押峽竹。
舉幾個例子,看一看這些古仄今平的入聲字,在古詩裡必須是仄的位置: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急;杜甫:塞上風雲接地陰,接;杜牧:一歌一哭水聲中,哭;李商隐: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局; 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八和殺;劉禹錫:山圍故國周遭在,國;王維: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疾;李賀: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閣。陸龜蒙:陵陽佳地昔年遊,謝脁青山李白樓,昔。
@老街味道
辨别入聲字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可以看看我的這篇文章《老街味道-學格律詩怎麼辨認入聲字》
觀唐絕句96-100 莫計古來征戰地,幾人埋骨幾人侯
十分鐘說明白 學習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格律詩進化過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