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不隻是一個騙局,而是一類騙局。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所以後來大家都稱此類騙局為“龐氏騙局”。
查爾斯·龐茲是一個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美國。他在美國幹過很多工作,一心想發大财。
1919年的某一天、他突發奇想,如果用後面投資人的錢去支持前面投資人的收益,隻要不斷地有人投資,這事就可以永遠存續下去,而他自己則也可以享受大量的資金帶來的種種便利。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世界經濟體系一片混亂,龐茲宣稱購買歐洲的某種郵政票據,再賣給美國,便可以賺錢。國家之間由于政策、彙率等因素,很多經濟行為普通人一般确實不容易搞清楚。他一方面故弄玄虛,另一方面則設置了巨大的誘餌,讓人感覺不投資這種郵政票據就錯過了“發财夢”,并許諾投資者将在三個月内得到40%的利潤回報。
三個月過去了,前期的投資者如約拿到了許諾的40%的回報。眼看着周邊的人“賺”了大錢,不少波士頓市民争先恐後投資,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約4萬人變成龐茲賺錢計劃的投資者,而且大部分是懷抱“發财夢”的窮人,平均每人投入幾百美元。
而有了錢後龐茲過上了超級奢侈的生活:住上了有20個房間的别墅,買了100多套昂貴的西裝并配上專門的皮鞋,擁有數十根鑲金的拐杖,還給他的妻子購買了無數昂貴的首飾,連他的煙鬥都鑲嵌着鑽石。今天的很多騙局,是不是如出一轍呢?
但謊言總會被戳穿的,騙局總會有露餡的時候。1920年8月,由于新的投資者越來越少,以至于無法再支付前面投資者的利息了,大家才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龐茲破産了。他所收到的錢,按照他的許諾,可以購買幾億張歐洲郵政票據,事實上他隻買過兩張。龐茲被判處5年刑期。出獄後,他又幹了幾件類似的勾當,因而蹲了更長時間的監獄。
1934年他被遣送回意大利,又想辦法騙墨索裡尼,但沒能得逞。1949年,龐茲在巴西的一個慈善堂去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一生都夢想着要發财而去各種“騙”的人,在死時卻身無分文。但他的名字卻一直流傳了下來,“龐氏騙局”就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意思是指投資本身并沒有利潤來源,而是用後來投資者的錢、給前面投資者以回報。
在金融投資中,由于投資者一般很難了解到資金的最終真實走向,在一些沒有監管的不規範的投資領域,常常容易遭遇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實際上就是利用新的投資人的錢來向原來的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通過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由于并沒有真實的投資利潤來源,龐氏騙局最終都是要破滅的。在中國盛行的各種傳銷以及各種爆雷的P2P平台,實際上都是屬于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雖然五花八門,但本質上都和龐茲當年的辦法一脈相承,它們共有的特點是:低風險、高回報,反投資規律。我們都知道,風險與回報成正比乃投資鐵律,“龐氏騙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騙子們往往以較高的回報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資者。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要掉也隻會掉陷阱。
由于沒有利潤來源,這類的投資隻能是依靠不斷有新客戶加入來實現。對于需要去“拉人頭”的一些投資者,往往是這一類的騙局。為了支付先加入的投資者的高額回報,龐氏騙局必須不斷地發展下線,通過利誘、勸說、親情、人脈等方式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從而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資者結構。受害者往往會造成人财兩空,而且親戚和朋友都會跟着遭殃。
防範龐氏騙局也不難,一方面對投資的風險收益得有清醒的認識,克制自己,不貪财;另一方面,金融投資還是要通過正規的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業在世界範圍内都是采用的“持牌經營”,隻有與公司的經營範圍吻合的投資才是值得去嘗試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