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舊衣回收行業騙局?從垃圾分類到“光盤行動”,反對浪費、綠色發展正成為社會共識,“變浪費為消費”的閑置經濟在國内蔚然成風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一套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舊衣回收産業體系,一個千億規模市場已見雛形與此同時,不少“痛點”制約着這一前沿行業走入“尋常百姓家”對此,仍需完善政策、鼓勵創新,消除管理“盲點”,助力低碳環保生活,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揭秘舊衣回收行業騙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從垃圾分類到“光盤行動”,反對浪費、綠色發展正成為社會共識,“變浪費為消費”的閑置經濟在國内蔚然成風。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一套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舊衣回收産業體系,一個千億規模市場已見雛形。與此同時,不少“痛點”制約着這一前沿行業走入“尋常百姓家”。對此,仍需完善政策、鼓勵創新,消除管理“盲點”,助力低碳環保生活。
舊衣回收是民生和環保所需,蘊藏着巨大的市場空間。舊衣服如何處置,是多數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2019年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丢進垃圾桶。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攀升,舊衣回收再利用率較低。
對城市中許多快節奏生活的年輕人而言,一件衣服的平均壽命并不長,短的也許隻有幾個月甚至幾天。大量舊衣服要麼被随意丢棄,要麼堆積在家中某個角落,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舊衣回收助力資源再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同時商家分揀、清洗、打包、運輸環節都會使用人工,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物盡其用比白白浪費好多了。
圍繞舊衣服行業的某個門類或某個産業鍊條,國内已經自發形成多個專業回收中心。除了國内循環利用,不少舊衣服随着産業鍊的外延,出口到非洲、東南亞等地。舊衣回收既是一個環保産業,更有巨大商業價值。我們扔掉的舊衣服,正撐起一個千億級市場。
由于我國舊衣回收市場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一些發展中的問題仍不容忽視。
“不透明”是廢舊紡織品尤其是廢舊衣物回收源頭的一大痛點。由于人們往往不知道衣物去向,就容易對回收渠道産生懷疑,認為他們的衣物沒有用于慈善或得到規範的循環利用,因而甯願扔進垃圾桶。
與此同時,舊衣回收行業商業模式仍未成熟,缺乏完備管理體系。誰來收、如何收等相應主體和标準尚未明确,産業鍊分工、配合、協調等仍有待規範和清晰。由于缺乏統一規範管理,舊衣回收市場魚龍混雜,一些亂象不容忽視。一些無相關資質的廢舊衣物回收公司打着“公益”等旗号,将回收的衣物重新投入市場或以廢舊布料的形式變賣牟利。種種亂象,是對實物與愛心的雙重浪費與糟蹋。
為更好推動這一市場發展,舊衣回收市場首先應建立完備體系,進行規範化管理。對回收主體要有資質要求與入行門檻,避免一些不法商販轉賣獲利,保障舊衣回收利用有序開展。同時,相關部門對舊衣回收産業鍊中涉及的人員、廠房、環境等出台标準,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予以規範,使這個産業更加透明、健康。
其次,要鼓勵再生利用科學研究,促進行業發展。這不僅需要普通群衆熱心參與,也需要有更多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進來,讓更多廢舊紡織品通過高附加值處置實現循環利用。
此外,對回收舊衣流向要有一本“明白賬”。相關部門要明确舊衣物的回收流程,通過多種途徑及時公開告知舊衣回收後的真實流向,減少捐贈者和使用者的質疑與不信任,讓低碳生活成為大家的行動自覺。
來源:半月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