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作為我們日常處理事物和休閑娛樂的重要載體,大家都很熟悉了。然而種種原因引起的電腦卡頓、反應慢,讓很多用戶很頭疼:究竟是升級主機硬件還是配置新機,一時間難以抉擇。
就拿小編自用的電腦為例,這是幾年前配置的台式機,處理器是AMD的R5-2400G,内存是海盜船2*8G,主闆是微星的B450M PRO M2,硬盤選擇了普通128GB固态 1T機械,電源是前段時間升級了的美商艾湃的AJ-650M。
處理器、主闆、内存、硬盤、電源,這五大件作為普通家用電腦來說,也算尚可,但由于最近經常玩一些大型網遊,并且也是學着做一些視頻剪輯,電腦在運行過程中就有明顯的卡頓甚至偶爾死機的情況。
考慮到更換整台主機可能要好幾千,預算有點超支,後來經過反複的查閱資料和比對,終于找出電腦卡頓死機的主要原因:就是硬盤的問題,所以又是經過多品牌的對比,最終選擇了這款1TB的aigo P3000固态硬盤(M.2接口)
選擇這塊硬盤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價格合适,不到600的價格買到1T的固态硬盤,每個GB才不到6毛錢,二是aigo也是老品牌,值得信賴,三是這款硬盤硬件均來自大廠:采用了PCle3.0-4通道,主控InnoGtit屬于英韌科技旗下的高端系列IG5216,TLC閃存是鎂光的,性能更有保障。
電腦硬件升級更換方面,其實最簡單最方便的的就是這固态硬盤了,因為隻需将硬盤的金手指對準主闆上的M.2插槽插下去,再固定一下尾部的螺絲,就搞定了,我們自己在家裡就能輕松完成,也不必重裝系統更不用去電腦城花錢找師傅。
新硬盤裝好後給電腦開機,我們右鍵打開計算機管理,找到磁盤管理,就能看到這款新加的aigo P3000固态硬盤,初始化一下就能夠正常使用了。你可以讓它單獨作為一個區使用,也可以給這1T的硬盤分幾個區,這類操作很簡單,網上也有很多教程,這裡就不多做贅述了。
裝好硬盤後,我們使用硬盤檢測軟件Crystaldiskinfo 8.16.3對它進行檢測,可以看到aigo P3000的傳輸模式是PCle3.0*4,通電時長、總讀取、總寫入等相關數據都是0,說明這是一塊全新的硬盤,可以放心的使用了。
存儲設備的傳輸速率是它最關鍵的數據指标,像我們常用機械硬盤。讀寫速度大概100MB/s左右;普通的固态硬盤(小編電腦上預裝的128GB這種),讀寫速度大概400-500MB/s;一線品牌固态硬盤的高端系列,差不多都是宣傳能夠達到3000MB/s。小編用硬盤測試軟件CrystalDiskMark 6.0 來測試這款aigo P3000的實際讀寫速度分别為3386.1MB/s和2843.7MB/s,這個傳輸速度,可以說在目前整個硬盤品類中,也是處于頂級水準了。
有動畫有真相,下面的動畫是小編實拍的測試過程
使用ATTO測試,最高讀/寫速度為3317/2725MB/s,同上一款硬盤檢測軟件的測試結果基本保持了一緻。
使用TxBENCH軟件的測試結果,也均在3000MB/s上下,可見這款aigo P3000固态硬盤的性能非常穩定并且極高。
随機在電腦上複制一些文件,粘貼在這塊硬盤上,來測一下它的實際寫入能力,能夠比較穩定的保持在1.1GB/s左右,其實最高速度是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穩定數據。像這塊硬盤這個水準,我們日常拷貝大型文件或是存儲大量影視内容,那效果真的是太好了。
換上這塊硬盤後,能夠明顯感覺到電腦又重回了巅峰,以往玩大型遊戲時的卡頓也蕩然無存,不光是開啟遊戲時的加載時間明顯縮短,遊戲過程中尤其是團戰時的那種頓挫感,也是有了明顯的改善。
像處理這些PR/LR之類的大型圖像軟件時,也是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加載速度以及編譯的流暢度,同時導出作品的時間,也大概有超過50%左右的縮短。
另外,小編也在連續使用幾小時後,再次打開機箱,測試了硬盤的溫度,從剛開機時的30℃,到重度使用時的34.5℃,僅僅有5℃的升溫,還是非常不錯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升級電腦的省錢小攻略,如果您也是想要對電腦進行升級,不妨了解一下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