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9-01 08:22:03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嫁雞随雞嫁狗随狗)1

在民間,有一句老話,叫做“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這句話本來也沒有啥問題,但是,從幾年前開始,就不斷有人出來科普,認為這話是錯的,原話應該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因為女人不可能嫁給雞或者狗,最多就是嫁給乞丐或者老頭(叟是老頭的意思)。

這個觀點出現後,就受到追捧,連《漢語成語大詞典》《中國文化全知道》等書中也是這麼認為。

但是,必須要說明的是,“嫁雞随雞,嫁狗随狗”這話并沒有錯,根本不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訛傳,甚至可以說是,後者是前者的訛傳。

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得追本溯源,說一說“嫁雞随雞,嫁狗随狗”的演變。

最早把女子嫁人和雞狗聯系起來的人,應該是唐朝的杜甫。他在《新婚别》一詩中,寫到了女子嫁人和雞狗的關系。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将。

這話意思是:父母生下我以後,撫養我,教育我,讓我白天晚上都在屋裡,不能出門,抛頭露面。嫁到了你家以後,就是你的人了,就算你是雞或者狗,我也得跟随你永遠在一起。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嫁雞随雞嫁狗随狗)2

杜甫的《新婚别》,寫的是新婚夫妻分别之情。當時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征讨安祿山、史思明。但是,前期唐朝将士損失慘重,所以要不斷征兵,一位男子昨晚才成婚,今早就被拉去參軍了。

杜甫看到這種情況後,無比難過,卻又幫不了什麼。于是,他揣摩新娘子的心思,以新娘子的視角,寫了這首詩。

這裡面,已經能看出來,女子嫁人和雞狗有了聯系。不過,這話畢竟隻是一句詩,和“嫁雞随雞嫁狗随狗”還不太一樣。

可能是杜甫名氣大,所以到了北宋時期,這話就傳播很廣了,而且句子也有了變化。

北宋莊季裕在《雞肋編》中,提到這樣一句話:杜少陵《新婚别》雲:“雞狗亦得将”。世謂諺雲“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之語也。

同時期,陸佃在《埤雅》引諺曰 “嫁雞與之飛,嫁犬與之走”。

由此可見,北宋時期,杜甫的話變成了“嫁雞與之飛,嫁犬與之走”“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這兩句話的意思一樣,和“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在形式上也很像了。

而且,從他們說的“諺雲”“諺曰”也可以知道,當時這話已經成了諺語,在民間已經傳播開了,知名度很大。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嫁雞随雞嫁狗随狗)3

到了南宋時期,這話又一次發生了變化。

趙汝鍊《古别離》詩:嫁狗逐狗,嫁雞逐雞,耿耿不寐輾轉思。

陳造《題六麼後》詩: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雞随雞。

陳造的詩中,雖然說的是“嫁狗随狗雞随雞”,但顯然是“嫁狗随狗,嫁雞随雞”的縮寫,省略了一個“嫁”字,應該是為了詩句而故意如此。所以,他的詩中,其實和趙汝鍊的“嫁狗逐狗,嫁雞逐雞”一樣。

這裡,可以明顯發現,杜甫的詩經過北宋發展和演變,已經變成了“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可能順序不一樣,也可能沒有“随”而是用“逐”,但是本質一樣,因為“逐”,就是“追逐、追随”的意思。

所以,我們據此可以說,至少在南宋時期,甚至可以說是北宋時期,民間就已經有了“嫁雞随雞,嫁狗随狗”的俗語,這話的出現,距今至少有一千年了。如果追溯其源頭,那麼得從杜甫時代算起,這個時間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嫁雞随雞嫁狗随狗)4

到明清時,許多小說中也都開始用“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比如明代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中,便有說過。

媽媽道:“常言道:‘嫁雞随雞,嫁狗随狗。’一車骨頭半車肉,都屬了劉家,怎麼叫我 做‘李媽媽’?”

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中,也有說過。

俗話說得好:嫁雞随雞,嫁狗随狗。你嫁了我們撫台做姨太太,我們都得稱你姨太太。

由此可見,在明代時期,“嫁雞随雞,嫁狗随狗”這一俗語已經成熟,并且傳播非常廣,連小說作者都喜歡引用。

而在這期間,或者說之前,從來沒有“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說法,連相似的俗語、詩句都沒有。

所以,那些認為“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訛傳的說法,并不正确,完全把關系弄錯了,把順序弄颠倒了。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嫁雞随雞嫁狗随狗)5

事實上,直到清朝後期,才出現“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俗語。清代後期,有一人叫儲人遜,他在《雙燈記》中,提到了“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小姐)心中暗說道:“爹爹作事太差!做此傷天害理之事!頭上有青天,離地三尺有神靈監察。你因女兒恐日後迎娶過門受苦,定計謀害我那未過門的夫君,代奴另尋豪富之家。豈知你這女兒知三從曉四德,心如鐵石。常言:‘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烈女焉能嫁二夫?”想到其間,啼哭不止。

這應該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最早出處了。

對比可知,兩句俗語究竟誰先誰後了。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源于杜甫的“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将”,在北宋就成了諺語,南宋時期說法已經和今天基本一緻,而到明代時,正式定型為“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而“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直到清末才出現。

那麼,我們能說“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訛傳、誤傳嗎?當然不能。

事實上,這兩句俗語,雖然隻有“雞狗”“乞叟”二字差距,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樣。我個人認為,“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更具有深刻性。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嫁雞随雞嫁狗随狗)6

所謂嫁雞随雞,嫁狗随狗,保護了好與壞兩種人。雞會飛到天上,狗一直在地上跑,所以雞和狗代表的是兩種人,一種是厲害的人,好人,一種是不厲害的人,不好的人。

這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女子,不管是嫁給了好人還是壞人,也不管是嫁給了厲害的人還是一般人,都要跟他好好過日子。嫁給好人就能享福,嫁給一般人可能就要吃苦。古代女子講究從一而終,鮮少會改嫁,就是這樣。

說白了,不管嫁給什麼人,你都得跟着他過。

而“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就不一樣了,這話隻是代表嫁給不好的人。不管是乞丐,還是老頭子,隻要你嫁了,就得一輩子跟着人家。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嫁雞随雞,嫁狗随狗”範圍更廣,意義更深刻一些。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滿山走(嫁雞随雞嫁狗随狗)7

當然,或許還有人會問:人又不可能嫁給雞或者狗,怎麼古人要說“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呢?明明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更合理啊!

其實,這不過是用比喻的手法,來表現女子嫁人而已。

雞,代表能飛的人,是優秀的人,也是好丈夫的比喻;狗,代表隻能在地上走的人,是指庸夫凡人,也是指平庸丈夫。

因為是在民間傳播,所以老百姓會拿身邊的東西來表達意思。就好像大家也會說“犬子”,用來代指自己的兒子,用“手足”“手心手背”來代指兄弟親人,用“豬腦子”來形容人笨,用“蒙古牛”來表示一個人愚魯,聽不懂話等等。

說白了,就是身邊的東西,大家都知道,用來表達的意思大家也都懂。弄得太文藝、太文雅,老百姓可不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