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是人才輩出,就連一些少年都創造了諸多傳奇故事,讓後人感到匪夷所思,除了孔子的老師項橐七歲成名之外,還有一個我們比較感興趣的天才人物,此人名叫甘羅,官至秦國上卿。
上卿在當時已經相當于擁有宰相待遇了,要知道當時甘羅年僅12歲,就被秦始皇封為上卿,足以見得甘羅的才華,那麼如此年少有為的天才,在拜相之後結局如何呢?
甘羅出身名門,祖父甘茂曾是秦國宰相,隻是後來因為政見不同而離開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人很多,其實也不足為奇,要是換在其餘朝代,這種行為就是明顯的賣國 ,很有可能禍及家人。
好在那個時期,人們對這種事情不是很在乎,隻要是人才,都容易引起其餘國家的争奪,在甘茂離開秦國之後,其兒子依舊有人留在秦國,并且沒有遭到針對,因此才會生下甘羅,并且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
得益于從小在政治漩渦中耳濡目染,加上豪門世家良好的教育資源,所以甘羅從小就飽讀詩書、智慧卓絕,在看了前人的一些傳奇故事之後,甘羅對項橐很是崇拜,将其當成自己的偶像,立志要像項橐學習,年少成名。
不得不說,偶像的力量有時候也是無窮無盡的,甘羅有了偶像之後,就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學習了諸多縱橫捭阖的計謀,這些知識為他後來的成名奠定基礎,我們不得不說,一個人想要年少成名,可不是那麼簡單的,要是沒有足夠的天賦以及智慧,想必很難做到。
甘羅算是一個天賦和智慧并存之人,所以才能夠年紀輕輕就掌握那麼多知識,并且靠着這些知識得到秦國宰相呂不韋的賞識,成為其比較欣賞的門客之一,得到呂不韋賞識之後,甘羅成為少庶子。
在呂不韋那裡,甘羅繼續尋找機會一舉成名,可惜最開始階段沒有機會,一直等到呂不韋打算命張唐去聯合燕國攻打趙國之際,甘羅的機會才到來。當時呂不韋想要攻占趙國城池,可是又擔心燕國支援趙國,因此才會安排張唐去燕國聯盟。
可惜張唐之前和趙國之間存在一些隔閡,而趙國又處于燕國和秦國之間,前往燕國的路,必須經過趙國的一些城池,張唐擔心自己才去到趙國,就被趙王命人逮捕殺了,所以就不敢出使燕國。
呂不韋遭到張唐拒絕之後,很是不滿意,但是也無法繼續勉強張唐,隻能悶悶不樂返回家中,甘羅看到呂不韋不開心,詢問了解一番情況之後,就毛遂自薦說自己可以說服張唐,一開始階段,呂不韋還覺得甘羅是一個小孩子,沒有在乎他的自薦。
随着甘羅講述了項橐七歲成名的事迹之後,呂不韋才決定讓甘羅去勸說張唐一番,甘羅領命之後,立即找到張唐,并且開門見山地詢問張唐:“先生和白起相比,誰戰功更大?”
張唐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立即說白起比自己戰功大,随後甘羅繼續問張唐範雎和呂不韋誰權勢大,張唐回答是呂不韋,畢竟他是秦王嬴政的仲父,還是秦國的相國,範雎自然無法相提并論。
見張唐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甘羅繼續引經據典,說了當年範雎叫白起攻打趙國,結果白起因為不聽命而被殺之事,說完之後,張唐也就明白其中意思了,幡然醒悟的張唐,立即表示自己願意去燕國出任丞相以保證聯盟順利。
得到張唐的肯定回答之後,甘羅沒有立即返回,而是告訴張唐不要着急,自己會親自前往趙國為張唐打通前進之路,聽完甘羅的話,張唐不勝感激,對甘羅更是崇拜得五體投地。
甘羅回到呂不韋那裡之後,向呂不韋說明了勸說張唐的情況,随後就帶着一群人到趙國去打通關系,不過甘羅這次打通關系的方式有些非同尋常。他去到趙國之後,就問趙王是否知道秦國要和燕國交換質子,随後聯盟攻打趙國。
趙國當年被秦國打得害怕不已,當然擔心秦國聯合燕國攻打自己,聽到甘羅這樣說,趙王害怕極了,一臉疑惑地詢問甘羅怎麼回事。甘羅看出趙王的恐懼,接着說隻要趙國願意送給秦王五座城池,秦王就會放棄聯盟,并且坐視趙國攻打燕國,也絕不插手。
聽到這樣的消息之後,趙王瞬間如釋重負,拿出五座城池給秦國,秦國就可以不攻打自己,同時還不幫助燕國,那麼自己攻打燕國之後必然可以得到更多城池,這是一舉兩得之事,趙王當即劃出五座城池送給秦國。
甘羅帶着五座城池的好消息返回秦國,随即呂不韋取消了聯合燕國攻打趙國的決定,而是隔岸觀火,讓趙國與燕國自相殘殺,等到他們實力衰弱之後,自己再出手就更簡單了。
趙國的實力畢竟還是比燕國強一些的,這次攻打燕國之戰,趙國奪得二十座城池,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友好,趙王将獲得的城池送給秦國十一座,秦國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十六座城池,同時還讓趙國與燕國自相殘殺,消耗國力,為後來的統一奠定基礎。
秦王嬴政得知甘羅的壯舉之後,親自接見了甘羅,并且封他為上卿,相當于宰相的待遇,這樣一來,年僅12歲的甘羅就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唯一一個年少成名并且官居要職之人了,他在政治上的作為,比項橐還要高很多。
按理來說,12歲就憑借實力成為上卿的甘羅,在後來的人生中,必然會繼續發光發熱,并且做出一番成績,可惜正史上的甘羅,在拜相之後就銷聲匿迹了,至于說後來的結局,基本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
想要知道甘羅的結局,也隻有一些野史以及民間故事有記載了,在諸多野史中,談及甘羅結局的,最多的版本就是說甘羅陪娘娘下棋,因為不小心摸了一下對方的腳,結果就被秦始皇殺掉了,去世的時候甘羅年僅18歲。
這個版本雖然有鼻子有眼,可是根本就經不起推敲,首先在當時的制度下,一個正常男人是不可能被允許和娘娘下棋的,除非是太監還差不多,甘羅身為上卿,還是一個正常男人,自然不可能被允許與娘娘下棋。
其次就是秦始皇乃是有氣度之人,他殺死的人都是有足夠理由的,不管是呂不韋還是嫪毐、成蟜,都是做了錯事才會被殺的,正史上的秦始皇并非濫殺無辜之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甘羅這樣的天才殺了。
最後一點是秦始皇殺掉甘羅的話,曆史上必然有記載,畢竟當時的秦始皇,實際上還沒有大權在握,真正掌握大權的可是呂不韋,既然沒有掌握大權,他就無法控制殺掉甘羅的消息不外傳,這樣一來自然就有史料記載了。
結合這些因素來看,我個人認為,甘羅可能是被呂不韋所害,為何這麼說呢?理由有如下兩點,第一點是甘羅影響了呂不韋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本來呂不韋是無所不能的,想要聯合燕國攻打趙國,也有很大成分是為了取得一些成就讨好秦始皇,想當年秦始皇在趙國當人質,受過的苦可不少。
明明最開始是呂不韋的功勞,最後卻硬是被甘羅高超的計謀搶走了,甚至因為這次功勞,甘羅還被秦始皇拜相,這樣的事情,在呂不韋看來,就是越俎代庖,大有不将自己放在眼裡的嫌疑。
試想一下,原本甘羅是呂不韋的門客,可是現在卻成為秦始皇身邊的紅人,呂不韋怎麼會不着急呢?對于一個正常人而言,不管是從權勢還是自己的地位考慮,都會對甘羅有所不滿的,所以除掉甘羅對呂不韋最有利。
第二個原因是當時的呂不韋才是實權掌握者,若想将一件事辦得神不知鬼不覺,或者将一個人無聲無息除掉,隻有呂不韋有這個實力,比如他将假太監嫪毐神不知鬼不覺送到太後趙姬身邊,就是最佳證明。
連這種誅九族的事情都能辦到,無聲無息除掉一個年僅12歲的小孩子,就更是輕而易舉了。要是繼續讓甘羅發展,恐怕呂不韋就難以收拾和控制甘羅了,這是呂不韋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甘羅雖然年少成名,而且擁有天才般的智慧與能力,但是他身上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太渴望成名了,就是這種性格,直接決定了甘羅的命運,古往今來,在政治漩渦中激蕩之人,有幾個年少成名的有好結局呢?
備注: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