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文帝帽》
作品《太子盔》
作品《木偶頭》
工作中的陳顯智
作品《木偶戲武将頭戴》
■本期執行 周湖健
如果你是泉州人,對于閩南佛像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吧!正所謂“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無論是在香火袅袅的寺廟裡,在光影交彙的梨園戲台上,還是在人潮湧動的廟會出巡時,一尊尊活靈活現的佛像,以及穿在“神靈”身上那美輪美奂、流光溢彩的佛衣服飾,總是令人歎為觀止。事實上,在有着“泉南佛國”之稱的泉州當地,因為民間宗教信仰的興旺繁盛,由此而衍生了民間傳統工藝:妝佛。
小小佛帽 工序繁多
當提到妝佛,或許會讓人不禁想起那句“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的古代成語。“其實,簡而言之,佛妝就是運用彩繪、金箔和漆線等裝飾工藝,對佛像進行裝飾的意思。它從一開始就是單純作為神佛偶像的一種裝飾技法而存在的。”以民間佛帽工藝見長的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陳顯智介紹道。
佛妝工藝總體所涵蓋的内容是十分廣泛的,它包括了神像雕刻、佛衣佛帽制作、金蒼繡等。這些相關技藝對于陳顯智來說,雖然也精通,但他最擅長的項目,還是佛帽制作工藝,也就是閩南語所說的神靈的“頭戴”。
别看這一頂小小的佛帽,它的制作過程其實十分繁瑣,且十分有講究。“首先,在制作佛帽之前,要是事先按照神明身份形象的不同來進行相關的設計:不同身份、不同形象,佛帽的造型和樣式就要有所不同,比較常見的便有:王帽、相帽、帝帽、千歲帽、帥盔、鳳冠……”
陳顯智說,佛帽是神明的飾品,每一頂帽子它都有含義。這也要求佛帽制作者,首先需要對所制作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認知和理解。
而根據人物形象和人物角色,設計構想出合适的佛帽樣式,隻不過是第一步。真正的難點還在于動手實操制作。“通常來說,還要經過制胎、搓紙、刻紙、加紗、掐絲、粉線、上漆、貼金、點藍、合成、裝飾等十幾道工序。”陳顯智說。佛帽雖然小,但通常由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構件組成,而且構件與構件之間不僅要講究搭配問題,還要講究比例大小。已經從事了30餘年佛帽制作的陳顯智,對這些細節早已熟能生巧。
來源: 東南早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