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韓國儒學

韓國儒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3:27:01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韓星

中國文化從上古就逐漸形成了 天地人三才觀念,後來經儒家繼承并不斷發揮,形成了天地人一體觀,即生命共同體意識。這樣一種生命共同體意識,就使得儒家特别重視生命關懷。這種生命關懷是以仁愛的途徑,以同心圓的方式擴展的。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建立在血緣親情基礎上的等差之愛,在踐行上分成五個層次:

第一,要具備仁愛之心,能夠愛别人。儒家認為這是根植于人天生的性善而内在形成的品質,是人道德行為的發端。孟子是徹底的性善論者,他不僅指出仁愛是人天生的本性,而且強調惡是人性的喪失。把是否有良善之心,看成是人與禽獸最本質的區别。

第二,自愛。自愛包含了對自己身體的愛惜,強調仁愛要從自愛開始,以自愛為起點(但不是以自愛為中心)不斷擴展。代表性的觀點如《荀子·子道》篇借顔淵之口提出了“仁者自愛”的觀點。

漢代的揚雄在《法言·君子》中說:“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未有不自愛敬而人愛敬之者也。”

意思是:人一定要自愛,而後才能被他人所愛;人一定要自尊,而後才能被他人尊敬。這幾句話強調了人要自尊自愛。自尊自愛是關愛他人的必要前提。一個自暴自棄的人,不會對他人産生友好行為。長期以來,我們過分強調愛人,沒有注意到自愛。沒有自愛作為基礎,愛人也是懸空的。

韓國儒學(儒家仁愛思想在踐行上分成五個層次)1

圖為孔子像。

第三,愛親人,即血緣親情之愛。孔子非常重視孝悌,主張處理一切人倫關系,都要從孝悌做起。善于事奉父母為孝,尊敬兄長為悌。孝悌是實現“仁”的根本。《論語·學而》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表明“愛人”要從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開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他還有什麼仁愛之心呢?所以,孝道乃為道德倫理的根本與基礎。惟有能行孝悌者,才能去愛他人,因此,孝悌為仁愛之根本。

第四,“泛愛衆”,即愛一切人。孔子又将親情之愛推廣開來,要求人與人之間要充滿愛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對人要溫、良、恭、儉、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泛愛衆,而親仁。”孟子還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弟子規》把這一寶貴思想發揮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就是說,隻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啊!

第五,愛萬物。儒家還把仁愛之心推向天地萬物,達到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境界。《尚書·武成》反對“暴殄天物”,孔子雖然沒有把“仁愛”推及到物的明确論述,但他對自然界的生命充滿了憐憫之情。《論語·述而》載:“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說:孔子釣魚用魚竿而不用網捕,射鳥不射巢中的鳥。這就充分體現了孔子愛物及取物有節的思想。

孟子發展了孔子的“仁愛”思想,認為對待别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人及于萬物,提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道德觀,主張推人及物,在愛人的基礎上,将愛心進一步向外推展,将仁愛精神和情感貫注于無限廣大的自然萬物,用愛心将人與自然聯結為一體。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