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親的催淚?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十年前,農曆壬辰年(2012)三月初九日上午十時許,我和妹妹們在父親須臾不離的目光注視下,在衆多親鄰的合力幫助下,手忙腳亂地為母親穿好壽衣等直起腰來,我瞬間明白:隻活到六十八歲的母親再也聽不到兒子的呼喚,此時此刻,她的靈魂已遠赴瑤池,她與朝夕相處、依依不舍的親人已陰陽兩隔,一别千古冥界從此多一亡靈,人間因此多一棄兒這一年,我四十八歲接下來,我必須按鄉間習俗規規矩矩地做一件事 —— 從等候我的鄉親們手中接過專為我這個孝子準備的柳木哀杖棍,站在隊伍的打頭位置,踉踉跄跄、絕望哀嚎地哭出家門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感恩母親的催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十年前,農曆壬辰年(2012)三月初九日上午十時許,我和妹妹們在父親須臾不離的目光注視下,在衆多親鄰的合力幫助下,手忙腳亂地為母親穿好壽衣。等直起腰來,我瞬間明白:隻活到六十八歲的母親再也聽不到兒子的呼喚,此時此刻,她的靈魂已遠赴瑤池,她與朝夕相處、依依不舍的親人已陰陽兩隔,一别千古。冥界從此多一亡靈,人間因此多一棄兒。這一年,我四十八歲。接下來,我必須按鄉間習俗規規矩矩地做一件事 —— 從等候我的鄉親們手中接過專為我這個孝子準備的柳木哀杖棍,站在隊伍的打頭位置,踉踉跄跄、絕望哀嚎地哭出家門 ……
今年農曆二月的一個下半夜,我突然從睡夢中驚醒,待悄悄抹去眼角不知何時湧出的淚花,斷斷續續的雞鳴聲依稀提示我:今年是母親去世十周年。巧的是,母親正是屬雞。下的床來,我在房間來回踱步,手捂淌着的淚水,自然悲涼地吟誦起大才子蘇東坡的悼亡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我明知這首江城子是蘇轼深情悼念亡妻王弗的,用在這個地方并不貼切,但我非常想擁有大文豪對親人間的那種感情,此間顧不得許多。
世道輪回,死生相繼,本屬人間常态,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讀大學且已有第三代後人的我,當然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在母親辭世十周年之際,我很想說幾句話,以抒發思念母親之情感。我想對着白雲呼喚母親在天之靈,虔誠地告訴媽媽,十年過去,兒子依然在初始般的想念您。同時,我想通過這樣的過程讓我的孩子明白,她的父親不是孫悟空,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原本也有寸草春晖的生養母親。
在母親大人去世十周年的時刻,想起對我有天高地厚般恩情的她,我感到很慚愧乃至羞愧。慚愧羞愧的是,受父母含辛茹苦供養上大學的我竟然在長達十年的漫長時光裡不曾寫成隻言片語認真莊重地紀念過母親,感到很對不起媽媽。我擔心媽媽會責備我,兒啊,你的書讀到哪裡去啦?就不能說個三五句給娘聽聽嗎?
對天發誓,我悼念母親,不為向親朋表明我是一個孝子,不為向四鄰炫耀我能光宗耀祖,不為向同事證明我懂得禮節……我不想像多數子女那樣,“表揚”自己的媽媽,諸如慈祥,善良,孝敬公婆,肯吃苦受累等等,我覺得評價媽媽,當兒子的我沒有資格。我的娘本就做不出“孟母三遷”“嶽母刺字”“英雄母親的一天”那樣的凜然義舉,更不奢望死後有人為她樹碑立傳。在我眼裡,在我心中,她隻是一位生我養我的母親,是我八輩子難報萬一的恩人,是講報答、不沾光的農村老太太。她會因為拿不出像樣的見面禮給她未來的兒媳婦而顯得局促不安,會因為見面少抱起我年幼的孩子——她的孫女臉蹭臉,久久不願放下。終其一生,她沒幹過一件昧良心的事,沒幹過一件有違公序良俗的事,應該也沒做過值得上報紙上電台電視台的大事。她生而卑微,死亦平凡,勞作一生,忙碌一世,來不及在曆史上留下任何印記就匆匆化為塵埃,重歸太虛。歲月滄桑,長期背負生活的壓力,看到母親開心的時候很少,1982年8月,動身上大學前的一天,我随手拿起母親為我親手縫制的粗布床單,不經意間說了句,不如的确良的好,母親瞬間尴尬地收起了難得泛在臉頰上的一絲欣喜,默默地扭過臉去,不再說話。對這一幕,多年來,我深感恥辱,乃至成為我一生揮之不去的痛點。我後悔,我怎麼會對母親這樣說話。母親走了,父親還在。我有一個心願,就是向母親表明,請白雲藍天、河流山川、大地蔥綠作證,我将在有生之年親自照顧好我下一個年頭即将八十歲的獨居老父親,以此稍慰因母親逝去随緻“子欲養而親不待”痛徹心扉的遺憾。兒子含淚對空呼喊,娘啊,您老人家還好嗎?在您走後的這十年,我沒有當上更大的官,也沒有掙來更多的錢,您怪我嗎?不過,這十年間全家人友善謙讓,和睦相處,幸福安康,我自信這應該是您最願意看到聽到的。
我心甘情願、五體投地地向母親跪拜,問候母親的在天之靈,懇請母親堅持等待您兒子可能的十年後的再一次真情告白。我們相互擊手承諾把這次約定作為人間冥界的共同期待。許多人子人女都在追憶中清楚地記得母親生前的系列教誨,我卻獨對這一點沒有很深的印象。從不會講大道理的母親,每天都在“無中生有”地忙碌一家人的吃穿,經年累月為“巧婦偏為無米炊”所煎熬,哪有時間為我講諸如生活、學習、工作、愛情之類的道理,更講不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人生哲理。參加工作後,母親隻顧及虔誠地為我祈禱不犯錯誤、平平安安,不明白也不問我的工作是怎麼一回事,隻記得有次她得知我在四十歲時學會了開汽車竟然高興了好幾天。媽媽似乎叮囑過我:盡量“少惹事,不害人”。世事難料,偏偏是這六個字影響了我一生。母親叫我少惹事,我就謹慎地對人對事,少說話,多幹活,能忍則忍,從不主動攻擊别人,客觀上養成了與人為善、存異求同的遵循;母親叫我不害人,我理解是不要無辜傷害那些自覺遵守國家法度、努力踐行公序良俗的善良人們,久而久之卻修煉成我公道正派、仗義執言的操守。
如今臨近退休才明白,我之所以能夠始終堅定于理想,忠誠于組織;在不同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不斷進步;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三五位如明代文人蘇浚眼中的畏友密友與我相伴,相互明得失,托死生,我想與母親生前春風化雨般的叮咛與囑咐不無關系。回頭看,吃力地走過近一甲子的生命曆程,或江湖夜雨,或桃李春風,人生逆旅,無愧我心。無論何處,概能“此心安處是吾鄉”。
過了今年的紀念日,在母親的護佑下,我将會逐漸放下一些過于沉重的東西,輕裝前進,以嶄新的精神狀态,激情高昂地開啟新的生活,餘生不再發出王荊公“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耽擱”那樣的人生嗟歎!今後我會用真情關心更多的人,力所能及地為國家為百姓做些事情,做不成至少不添亂。在此,借用海子的詩言志: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我要努力擁有這樣的心境,幹好自己的事,過好每一天!(蘆荻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