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近年來,為實現秀嶼教育更美好未來,作為莆田沿海教育改革排頭兵的莆田第十中學,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以全方位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堅定理想信念,忠誠履職盡責,聚焦課堂教學改革,踔厲奮發、笃行不怠,不負青春韶華,執着探索實踐,譜寫了新時代秀嶼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最根本途徑。”莆田十中校長傅俊翔介紹,2010年以來,該校以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立足校情學情精準施策,對課堂教學進行了一系列大膽改革創新,以課堂教學為突破探索并開展了一系列高效課堂教學嘗試,學校整體課堂教學質量實現了質的突破和飛躍,逐步形成了具有莆田十中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聚沙成塔聚木成林 聚力創新夯實根基
明确指導思想。以素質教育、新課改精神為指導,以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為主旨,緊緊圍繞新課标精神,引導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思想,優化“七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加快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完善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常務副組長、校務人員為成員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組建以年段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推進小組,強化跟蹤反饋;同步依托教研組成立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研讨小組,定期研讨備課,學習教育理念,共同分析、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教法,改進學生學習狀态,及時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并以校教研室為基礎成立課堂改革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課堂教學改革培訓、開展、落實、評估工作等實施過程。
創新管理制度。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推進分層教學、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教學質量“四率”評價、學生自主評價和家長評價的多元化評價制度,促進教師主動教學意識提升。學校先後完善了《教師教學質量四率考評方案》《“啟智”獎教金獎勵方案》等教育管理制度,将打造高效課堂情況納入教師晉升、獎懲和績效工資考核範圍,并在評價中加大目标責任考核評價力度,注重對學困生、偏科生輔導工作的評價,提高工作層次和管理評價效益,為學校突破尖子生培養瓶頸蓄勢鼓勁。
立足學生優化教學 探索形成“七步教學法”
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課堂知識吸納度。在課改探索中,莆田十中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思想,倡導“先學後教”,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逐步形成“七步教學法”課堂模式。
日前,筆者在莆田十中高一(1)班一節語文課上看到,學生分組而坐,人手一份任務清單,上面羅列着學習目标。上課伊始,授課老師播放了一則短視頻,視頻中明星張信哲被現場觀衆質疑是“過氣歌手”,主持人撒貝甯舉了喬丹的例子霸氣“回怼”,稱過氣隻是形容一個時間狀态,并不意味着一個歌手被歌迷抛棄,巧妙化解了尴尬,赢得了全場掌聲。通過視頻,老師引出了本節課的主題“舌尖上的藝術——語言表達得體”,讓學生直觀了解到了什麼樣的語言才算得體。
随後,老師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并邀請學生上台展示。筆者看到,黑闆上大屏幕出現多個詞語,學生拖動這些詞語并分别歸納,卡通的背景、鮮豔的色彩,将原本沉悶的詞語也變得靈動了起來。學生争先恐後上台展示,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展示後,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點評分析。最後,再由老師總結梳理。一節課下來,課堂節奏有條不紊,知識點講解不拖泥帶水,學生積極性頗高。這是該校在長期的摸索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七步教學法”教學模式的生動示範和寫照。
新的教學模式,頗受該校學生歡迎。學生林靜說,課堂增加了許多師生互動環節,還穿插了小遊戲、短視頻等,讓獲取知識的過程變得動态化、多元化,知識點講得也更清晰,學生接受程度高,學習氣氛更濃。
據了解,“七步教學法”分目标提示、課前檢測、交流讨論、釋疑解難、當堂訓練、反思小結、作業延伸七個步驟,由老師提出課堂學習目标,明确自學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在課前自學、看書、練習,并通過提問、練習、闆演、發言、講解、小組讨論等形式展示自學結果。針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老師在啟發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點撥解釋,并利用課堂十分鐘檢測,讓學生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後,讓學生通過說、議、演、寫等形式,進一步鞏固和延伸課堂知識,并在課後作業中溫故知新、強化能力。
“七步教學法”倡導“先學後教”,旨在推進教師教學方法改革,注重引導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在新課程标準下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學理念,課堂上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學習,實現課堂教學方法轉變,構建“效率課堂”教學模式,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教學氛圍,從而有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常态推進集體備課 力促師生角色轉變
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與學方式的悄然轉變,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而集體備課是教師開展合作研究的最有效形式,能充分發揮教師群體智慧,使教師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衆長,擇優而從。為切實推進“雙減”,有效實現輕負高質教學,莆田十中多措并舉常态推進集體備課活動,将集體備課的管理與研究向縱深處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構建語文‘高效課堂’,讓語文教研組老師及早适應新教材、靈活運用新教材、深刻鑽研新教材,我們通過集體備課獲得教學啟發點、拓寬教學新穎點、尋找教學有效點。”在學校集備室裡,筆者看到,高中語文老師正圍坐在一起,探讨課外作業設計。高中語文備課組組長餘志勇介紹,以前上課方式相對沉悶,老師獨占話語權,師生配合度不高,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上老師侃侃而談,看似熱鬧,但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吸收卻極為有限。這幾年,該校語文組以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精神為航标,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很快便融入課改浪潮中。許多老師在環環相扣的集備過程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也得到質的飛躍。
在隔壁數學集備室内,主講人列出幾個學生學習常見問題,如注意力不夠集中,寫作業馬虎出錯等。老師們各抒己見,最後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談及集備,高中數學備課組組長謝紹劍表示,落實“雙減”在于“減負提質”,而要達成這一目标,需變革傳統課堂生成高效課堂。備課是教學過程的一個核心環節,教師要從不同角度、視角進行結構化準備,從學生學習活動、情感發展等需求出發,研究教材大膽創新,高效利用課程資源,搭建高效教學平台。
“一方面要讓每個學生既會學、又學會,另一方面在對學生進行編班、分組、排座時,要注意将不同程度的學生合理搭配,交叉安排,以座位形式結成幫扶對子,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對學生資源進行充分開發整合和利用。”謝紹劍認為,高效課堂要突顯其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管哪個學科,關鍵在于教學情境的創設。老師可根據學科特點,設置一些靈活、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親身感受。比如在他的數學課上,會通過故事、遊戲、師生互動來創設一些情景。高效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老師要适當“裝傻”、踢皮球,将問題抛給學生自己去嘗試解決,關鍵處作最恰當、最精當的點撥,課堂才能更高效。
緊盯教學改革目标 變革學生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行為的改進。莆田十中在探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習的階梯性與自主性,切實把學習的時間、空間、方法還給學生。
該校以追求卓越課堂為目标,依托學校教研室研發具備自主檢測功能的教學診斷工具,探索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互動交流、自我診斷的學習方式,确保在有限時間、空間裡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态開放的生成式課堂,實現課堂教學新模式。該模式注重合作探究,追求構建學生學習新生态,重點圍繞“課前預習、課堂聽課、課後複習、錯題整理”這四個關鍵節點,通過合作學習,實現優者更優、弱者變強,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體會學習樂趣,共享成長幸福。
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在書上做好必要的勾畫圈點。課堂聽課,要求學生主動思考、獨立做題、規範做好筆記。課後複習,要求學生認真反思,并提出問題。錯題整理,要求學生每科至少有一本錯題本,規範整理好錯題,做到有錯題、有錯解、有錯因分析、有正解、有方法歸納等。
為進一步推進高效課堂建設,莆田十中還積極探索改革課堂評價标準,明确課堂教學“四講四不講、六要六杜絕”要求,落實“六度六轉變”課堂評價要求,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評教師為主變為評學生為主,由以往重教師教學技巧的評價,轉變為重學生實際收獲的評價,形成課堂評價新标準,倒逼教師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真正進入高效學習狀态,讓其在課堂中走向思維激活、能力提升與人格完善。
持續擴充課程資源 拓展延伸學生視野
探究高效課堂建設,莆田十中還有其獨特的做法——将課堂“搬進”圖書館。該校自2018年開始推行課堂延伸拓展,新穎的上課方式深受學生們喜愛。
筆者走進圖書館看到,一樓是該校前身海濱書院,如今重建于館内,更添一份書香氣息。高二(8)班學生正在上閱讀拓展課《論語》,老師以“走進凡人孔二先生”為主題,引導學生以人物為線索,對《論語》一書進行縱讀。學生時而提筆記錄,時而分組讨論,師生互動頻繁,課堂氛圍輕松。學生陳曉麗告訴筆者,語文和英語學科閱讀量較大,他們每個月至少有4節課會在圖書館裡上課,遇到不懂的可及時查閱資料,每節課老師還會預留出十幾分鐘進行知識點延伸,比在教室上課更有趣。
“同學們圍坐在大桌子前,周邊是各類書籍,在這種環境下,可以激發求知欲,學生參與度更高,聽課效率就更高。”閱讀拓展課授課老師潘碧蘭說,圖書館就是知識的“源頭活水”,讀書氛圍濃厚,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讨問題、收集資料、自由發言,學生閱讀面不僅有廣度,也有深度。
圖書館不單單是閱讀場所,課堂拓展延伸也是陶冶學生心靈的一種良好教育方法。該校圖書館人流量大,利用率很高,科普類、文學類圖書衆多,将課堂引進圖書館,不僅能最大化利用好圖書館,也能讓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更加高效。近年來,該校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革新課程内容,擴充課程資源,引入網絡以及音像制品等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與專家、學者等交流。同時,建立學校資源庫,課題、教案、校本作業可實現動态管理,為教師提供充足教育資源,便于教師學習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此外,還注重加強教師培訓,自主研發校本作業,提升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能力。
嚴抓教學常規管理 推進學科教學融合
以“實踐、完善、提高”為思路,轉變科任教師教學理念。科任教師認真學習轉變觀念,在充分掌握要領基礎上大膽實踐,靈活掌握課堂教學時間同時不偏廢“自學檢測”“當堂訓練”環節,做到“堂堂清”。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開一節校級公開課,每周至少聽一節課,并多聽骨幹教師課,課後及時與授課教師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及時改善。
以“指導、探讨、小結”為思路,發揮教研組長、領銜名師示範引領作用。落實傳幫帶制度,指導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定期召開學生、教師座談會,反饋進度。開展“面對面”交流,及時收集課改亮點做法與存在問題,做到資源共享,群策群力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益。
以“督促、協調、反饋”為思路,強化行政挂鈎教研組管理。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逐一挂鈎教研組,深入課堂跟蹤調查指導,每周至少聽一節課,對流于形式的課堂堅決予以制止,并督促限期調整。教研組利用集體教研時間定期召開專題研讨會,對照模式總結得失,為課堂改革保駕護航。每學期召開一次階段性總結會(教學診斷會),回顧總結上一階段工作,對優秀成果進行彙總、表彰及推廣,同步反饋問題,提出下一階段改革對策。
以強化技能培訓為導向,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革新課程内容,擴充課程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并實現與專家、學者等互動交流;建立學校資源庫,建設教師個人網絡空間,實現課題、教案、校本作業等動态管理;購買中學學科網、學科組卷網使用權,為教師提供豐富教育資源;加強學習培訓,鼓勵教師參加技能比賽,自主研發校本作業,開展教師“優秀空間”建設評選活動,提升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能力。
以豐富成長平台為目标,培育高素質師資人才。加強課題研究,夯實“青藍工程”,加快“名師工程”建設,通過名師示範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創新科研管理模式。堅持舉辦“希望之星、教壇新秀、骨幹教師”評選、青年教師沙龍、教師論壇和“幫扶結對”傳幫帶等活動,制定《莆田十中各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名師管理考核方案》,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研訓活動,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良好文化氛圍,形成課改、師訓、教研三位一體的校本教研文化,為教師隊伍梯隊化建設提供有效保障,使教師專業化成長呈良好發展态勢,為課堂教學改革培育高素質師資。
經過長期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莆田十中已形成以“教研”為途徑、以“課改”為突破口、以“科研課題”為先導、以“高效課堂”為主陣地、以“名師示範”為引領、以“教學技能比拼”為平台、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标的改革思路,成效喜人,成果豐碩,連續兩年榮獲莆田市高中教育教學進步獎。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當下,莆田十中全體教師懷揣着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美好憧憬,信心滿懷、銳意進取,大膽探索、自我超越,在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浪潮裡,持續張本新理念、譜寫新篇章,為實現秀嶼教育更美好未來作出莆田十中人應有的貢獻。(吳志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