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發表在雜志《宇宙風》。描寫了上個世紀20年代老北京人力車夫祥子的辛酸故事
有人說《駱駝祥子》是一部20世紀北漂奮鬥史,主人公祥子也堪稱是北漂的“鼻祖”。抛開社會因素單從個人層面看,作品仍能引發當代人的共鳴和思考。
從大的某種概念上講,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祥子”,都是普通的勞動者、打工人,讀《駱駝祥子》帶給我們現代打工人有三點啟示。
1、個人的奮鬥和時代、原生家庭緊密相關。
作者在小說的結尾寫道:“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态裡的産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祥子的一生是悲劇的,他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是那個社會的産兒。他的一生努力過、奮鬥過,最終還是走向了堕落,精神的堕落,造成祥子悲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不論何時,個人的奮鬥和所處的時代、自我的原生家庭緊密相關。
很多城市的外來客,不論在一個城市待多久都會有這種感覺:無論怎麼樣的相似背後,自己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都仍然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而和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有所不同。
幸運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但有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原生家庭隻是我們自己解決問題時知難而退而找的一個借口。
有研究顯示,現代人大約 在20 歲前後就會走出原生家庭,以後更多是自我塑造的一個過程。
2、審時度勢的洞察力是成功過程中的必修課。
“一方面祥子完全失去了與農村的聯系,而且再也不願與之發生任何聯系了,另一方面他又沒有紮根于城市生活,甚至還不知道與新的社會環境建立應有的聯系”,既拒絕了劉四主動借錢給他買車的建議,也拒絕高媽給他的放貸、儲蓄和起會的建議,堅持靠自己的勞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祥子質樸的同時他身上的那種農民式的根深蒂固的自給自足的經濟觀念,以及他與城市生活的隔膜,對商品經濟的無知。對周圍的一切不關心,對政治和周邊的百姓生活環境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是麻木的。隻想擁有自己的一輛車自己靠力氣去吃飯,從來不去考慮别的。為了貪圖了客人出的高價錢冒險去清華拉一趟活而被抓進軍營,辛苦買的車沒了還受盡了磨難。
祥子是一個“在新的環境裡還能保留着舊的習慣”的人,而由“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
不懂得審時度勢,在成功的路上會越走越艱難。
3、再苦再難也不能放棄做人的底線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生活從來不是滿地鮮花。“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完美地诠釋了他心中的英雄主義。
努力付出卻得不到回報,太多的不公平,倒黴事怎麼都被我趕上了,我太難了……即使生活再難再苦也不能放棄做人的底線,任由自己沉淪和堕落。隻要不停止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生活永遠不會虧待任何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