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的需要
礦物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是維持老年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
在食物和飲水中,有26種被認為是對生命所需的礦物質,其中11種為主要元素,如碳、氫、氧、氮、硫、鈣、磷、鉀、鈉、氯、鎂;另15種稱之為微量元素,如鐵、鋅、銅、錳、鎳、钴、钼、硒、鉻、碘、氟、錫、釩和砷,可能還包括鍺、溴、硼、鋁等。随着醫學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許多老年病和人體衰老現象,都跟體内元素的失調有關。
如果飲食調配不當,以及機體代謝不平衡,或生理需要增加,都可以引起體内礦物質的缺乏。現介紹幾種與老年人健康長壽關系較為密切的元素。
其間鈣攝入不足和運動過少,均可加速退化過程。日常膳食中的鈣,大約隻有40%〜60%被吸收,老年人在一日三餐中選配補鈣食物,要考慮影響鈣的吸收因素,少用含草酸較多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茭白、筍等,多選擇含鈣較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肉骨頭湯、牛奶、大豆及豆制品、芝麻醬、木耳、海帶等。老年人經常曬太陽,可使皮膚中一種叫17類固醇的物質轉變為維生素D3,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利用。
4銅:是人體中獨特的催化劑,人體内有30種以上的蛋白質和酶中都含有銅,如果用透析法将酶中的銅離子去除,這些酶就都會失去催化活性。人體血紅蛋白在合成過程中除需要血紅蛋白和亞鐵等主要原料外,還需要銅等輔助原料,人體内如果僅有足夠的鐵而沒有銅,同樣會出現貧血。
銅是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人體又不能儲存,所以必須每日攝入。人體對銅的需要量極少,在一般飲食中已足夠供應。老年人如果對銅的攝取量過低,體内缺銅可促進膽固醇、血糖及尿酸增高,影響糖耐量,引起心電圖異常,還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險性。但是,食品中含銅過多亦有害,德國曾發生吃了含過量硫酸銅濃度的罐頭菠菜而中毒的事件。
5氟:是形成強硬骨骼和預防齲齒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來源于飲水,所以飲水中含氟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當飲水中含氟量小于0.5毫克/升時,齲齒的發生率高達70%〜90%,老年人缺氟可緻骨質疏松症,容易發生骨折。
7鉀:是人體細胞内液中的主要陽離子,與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關系密切,血鉀過高可使人軟弱無力、肌痛、手足感覺異常、皮膚蒼白濕冷、動作遲鈍、脈緩、惡心及腹瀉,嚴重時可發生松弛性癱瘓、吞咽困難、呼吸肌麻痹,甚至心跳驟停;血鉀過低,輕者自覺乏力、惡心、嘔吐及腹脹,重者神志淡漠、肌肉極度無力,腸麻痹性梗阻、腱反射減弱、呼吸表淺、脈搏無力、心音低鈍、血壓下降及心律失常等。老年人體内含鉀量較低,需從飲食中得到足夠的補充,方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富含鉀的食品主要是谷類、蔬菜和水果,其中草莓、蘋果、梅子、韭菜、芹菜、黃花菜、西紅柿等中含量甚豐。
老年人缺鉻時,胰島素的作用明顯降低,機體不能有效地利用糖,因而出現中等程度空腹高血糖。鉻也是維持老年人正常的膽固醇代謝所必需的元素,有報告對死于冠心病者的主動脈檢査不岀鉻,而死于其他疾病者則可檢出鉻,鉻對于實驗動物誘發的動脈粥樣硬化,能發揮一種有益的阻抗作用。
有人認為鉻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能夠防治動脈硬化,所以老年人需注意從飲食中補充鉻的攝入量。老年人特别是罹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者,每日需從膳食中補充鉻的量約50〜200微克。含鉻元素的食物很多,小麥、粗制糖(如紅糖)、啤酒、黑胡椒、瘦肉及海産品中含量較豐富。老年人每日應選食2〜4種,常吃和多吃含鉻食物,使體内鉻元素保持一定水平,有助于延年益壽,延緩衰老,還可減少一些老年性疾病。
9硒:老年人體内如果硒含量低下,會引起心肌損傷、冠心病、白内障及某些腫瘤的發病率增加。近年來,國際食品消費潮流掀起一股“黑色食品熱”,具有黑顔色的食品如黑豆、黑米、黑芝麻和黑木耳等走俏市場,這些黑色食品得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裡面含有硒的量較其他食品多,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醫學研究證明,硒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能刺激機體增強免疫功能,促進抗體的生成,對癌症的預防和治療有着一定的積極作用;
同時,它還是一種較好的抗氧化劑,有助于消除體内的各種自由基,防止自由基造成的人體細胞基因的突變而緻癌;硒還有助于抑制癌細胞DNA的合成,阻止癌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保護細胞染色體,使之少受損傷,和降低汞、镉、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毒性。
除黑色食品外,瘦肉、幹豆、海産品、蘑菇、大蒜中也含硒較多,老年人可以選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