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徐海 楚婉苓 楊敏 公明
咖喱是一種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于印度、泰國等南亞、東南亞地區的菜系,一般伴随肉類和主食一起食用。咖喱烹饪方法中最有名的是來自印度和泰國。目前,咖喱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的主流菜肴之一。
咖喱是以姜黃為主料,另加入多種香辛料(如芫荽籽、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配制而成的複合調味料。其味辛辣帶甜,具有一種特别的香氣,主要用于烹饪牛羊肉、雞、鴨、螃蟹、土豆、花椰菜、湯羹等,是中西餐常用的調味料。在東南亞許多國家,咖喱也是必備的重要醬料。
從印度到英國
咖喱走向國際化
咖喱最早泛指的是印度當地人吃的傳統醬汁,這些醬汁使用的香料各有不同。印度用香料進行烹饪的曆史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已持續了數千年。考古學家在印度河谷的先民洞穴發現了舂香料用的研缽和杵棒,以及姜、姜黃、孜然、小茴香等數種香料。後來,英國人到東方尋求香料,看什麼都感到新鮮。1598年,英語文獻裡初次提及印度人吃的食物會配上各種醬汁,兩年後東印度公司成立。一個半世紀後,英國政府直接控制印度事務。1810年前後,英國一家食品公司定制了一個咖喱粉配方(主要是姜黃、郁金、胡椒),在倫敦當地十分暢銷,算是第一次制定了“咖喱”的配方,之後又陸陸續續加入了其他配料。到了19世紀50年代,咖喱在英國人的飲食中已占得一席之地。
英國人定制的印度咖喱傳到日本後,首先在日本海軍中流行開來。原來,當時日本海軍正在苦思軍隊夥食,後來發現用咖喱粉烹饪,配米飯、炖蔬菜易于入口,且方便制作;尤其是在船上食用時,濃稠的咖喱醬并不會因為航行颠簸而翻濺,簡直太完美了。咖喱在日本海軍中流行了一陣子後,日本商人便動起了腦筋,他們用奶油面糊、土豆澱粉來調配咖喱,有的還加入果糖,所以日式咖喱經常辣不足而甜有餘,且濃稠有味,更加符合東方人的胃口,适合用來搭配米飯。
就這樣,咖喱經過不斷演化,最終成為适合各國人口味的醬汁。因此,我們所理解的咖喱,以及“咖喱的味道”,其實是發源于印度,由英國人定制,日本與東南亞各地再進一步進行改良的印度醬汁。
雖然咖喱源于印度,但是英國的推廣功不可沒,再加上各地因地制宜的創新、改良和發展,才有了如今不同地域、不同口味的咖喱佳肴。
咖喱中神奇的姜黃素
咖喱中的主要成分是姜黃素,這是一種從姜科、天南星科部分植物的根莖中提取得到的化學成分,其中,姜黃約含3%~6%,是植物界稀少的含有二酮的色素,通常用作肉類食品的着色劑。姜黃素具有在堿性液體中呈紅褐色,在中性、酸性液體中呈黃色的物理特性,因此也是一種天然的酸堿指示劑。
别看姜黃素是在人們日常的食物中作為香辛料使用,它還具有令人稱贊的藥用價值。姜黃素是一種天然的酚類抗氧化劑,有助于控制血脂和促進熱量産生,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患有心髒病的人若經常食用咖喱或服用咖喱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品,便可從中受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研究顯示,姜黃素還有激活肝細胞并抑制癌細胞的功能,對于肝病和癌症的預防能起到一定作用。另外,姜黃還是活血化瘀的藥物,可加速傷口愈合,減輕疤痕形成。
因此,含有豐富姜黃素的咖喱所具有的食療功效也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咖喱中的姜黃粉、川花椒、八角、胡椒、桂皮、丁香和芫荽籽等含有辣味的香辛料,可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從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欲。這些香辛料還會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達到發汗目的。此外,咖喱還可以幫助降低餐後胰島素反應,促進能量代謝,使人消耗更多的熱量,促進脂肪氧化,因此可預防肥胖的産生。由此可見,咖喱能在世界範圍内收獲頗高人氣也不足為奇了。
令味蕾綻放的香辛料
香濃的咖喱菜肴是否已經讓你垂涎三尺了呢?其實,我們之所以能品嘗到咖喱這種特色食物中的奇妙滋味,還得依靠我們口腔中不起眼的小幫手——味蕾。這些味覺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我們的舌頭、口腔以及咽部黏膜的表面。不過,雖然這些味蕾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我們舌頭的表面,但舌頭不同部位的味蕾對不同味道刺激的敏感度卻是不相同的,一般來說,我們的舌尖會對甜味比較敏感,舌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舌兩側的前部對鹹味比較敏感,軟腭和舌根部則對苦味更加敏感。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小實驗來看看口腔裡的味覺感受器是如何“工作”的吧。
先品嘗一瓣橘子(或喝一口橙汁),接着仔細地用牙膏刷牙并漱口,之後再吃一瓣橘子(或喝一口橙汁),你會發現,這原本酸甜可口的橘子(或橙汁)不僅苦澀難忍,其中的酸味甚至被放大了好幾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是牙膏中的表面活性劑造成的,這些表面活性劑會影響舌頭對味覺物質的反應。
月桂醇硫酸酯鈉(注:月桂醇硫酸酯鈉是石油提煉的合成表面活性劑)在牙膏等日化産品中被廣泛使用,而它會抑制我們舌頭上的甜味感受器,同時“洗掉”舌頭上抑制苦味的成分,使我們變得對苦味更敏感。于是,在刷完牙之後,我們會覺得橘子的甜度下降,苦味增加。
各地咖喱的特點
印度咖喱
地道的印度咖喱會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很少以椰漿來減輕辣味,因此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兼濃郁。
泰國咖哩
分青咖喱、黃咖喱、紅咖喱等多個種類。其中紅咖喱最辣。泰國咖喱當中加入了椰漿來減低辣味和增強香味,額外加入的香茅、魚露、月桂葉等香料,令泰國咖喱獨具一格。
馬來西亞咖喱
一般會加入芭蕉葉、椰絲及椰漿等當地特産,味道偏辣。由于馬來西亞是多民族生活的國家,當地華人、馬來西亞人及印度人對咖喱的烹饪方法都各不相同。比如,當地華人的咖喱料理為叻沙面和咖喱面包,前者是把面放入咖喱湯内,配上黃豆芽、蚶、雞肉、長豆、羊角豆等,而咖喱面包則是把咖喱雞裝入面包裡的簡易料理。
新加坡咖喱
新加坡鄰近馬來西亞,其咖喱口味與馬來西亞咖喱十分雷同,味道溫和、清香。此外,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汁令辣味更少,味道也更為大衆化。
日式咖喱
日式咖喱因為加入了濃縮果泥,所以甜味較重。日式咖喱雖然較為濃醇,但與印度相似料理比較起來,香料味還是遠不及此。土豆、胡蘿蔔、洋蔥三大标配成為日式咖喱區别于印度、英國咖喱的關鍵。日式咖喱除了可以拌飯吃外,還可以作為拉面和烏冬面等面食的湯底,北海道的劄幌地區還有一種名為湯咖喱的特色美食。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原标題《讓味蕾起舞的咖喱》,作者徐海、楚婉苓、楊敏、公明,有删改,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