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劇情進入下一個階段。
最新的劇情中,周志剛退休回到家中,他本以為會重新回到他熟悉的光字片。可未曾想,自己的小兒子周秉昆瞞着他,搬家了。周志剛沉默半天,等兒子等到半夜,積壓已久的情緒大爆發。
1:争吵
周秉昆哭訴,指責父親當初不應該說傷人的話傷自己。他此生唯一的念頭就是讓父親看得起自己。周志剛也有些委屈,認為兒子不應該說自己“勢利”。自己活了半生,從未聽到過别人這樣評價自己,他非常傷心。
而且,他也埋怨周秉昆不應該跟他置氣,應該寫信告訴他家裡的情況。
一頓大吵之後,這對父子倆淚灑當場,也感動了電視機前的無數觀衆。
最終,這場沖突被周秉昆的小兒子沖進來打斷,但也算是解開了雙方的心結。不管誰道歉也好,誰委屈也好,終究周志剛和周秉昆是父子,是一家人,有割不斷的血緣親情,父子倆話說開了,疙瘩也就解開了。
不吹不黑,這場戲是小編哭得最狠的一場戲。而且,我也相信,電視機前的觀衆,不論男女,不論老少,應該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共鳴。
為人父母,作為子女,各種情緒都彙集于此,誰沒吵過架,誰又沒有委屈,多少人想證明自己,多少人又想獲得對方的關愛!這場戲沒有大段大段地說教,一場争吵卻勝過千言萬語。
或許,這就是親情吧!
2:兒子
父子倆的沖突鋪墊了很久,自從那一次火車站倆人吵架,不歡而散之後,兩人就沒再通過信息。周秉昆脾氣倔,周志剛脾氣也倔,父子倆人都扛了許久,不願主動認錯。
雖然,倆人數次想要跟對方通信,但是自始至終都沒有下筆。周志剛在等着兒子服軟,給自己個台階下,而周秉昆則在等着父親道歉,他認為自己委屈。
周秉昆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家,他自始至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父親滿意,讓家人滿意。他不是3個孩子中,最次的那一個,他想要證明自己。不過,在這場戲中,周秉坤作為兒子,他的确不該指責父親。縱然父親千般過錯,可是畢竟老了就是老了。
于是乎,當父親周志剛說周秉昆其實才是他最滿意的孩子的時候,他的心理防線瞬間崩塌。他釋然了,他就是在等這句話,受多大苦,受多大累,他都不在乎,他隻在乎家人對他的評價。
3:誰是好孩子?
周家父子這一場戲劇沖突,使得一家人的關系更加緊密,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問題!
周家3兄妹,誰才是周家最好的孩子?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意見。
正如劇中所言,孝敬父母分2種。
一是,養口體。在父母身邊盡孝,幫助父母養好身體,頤養天年。
一是,養心智。通過自己的努力光耀門楣,讓父母臉上有光,讓街坊四鄰羨慕。
這兩種孝道在周家3兄妹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而且特點鮮明。
如果打眼一瞧,哥哥周秉義和姐姐周蓉都考上了北大。周蓉成了大學老師,周秉義從政,級别也不低。而周秉昆在3兄妹中學曆最低,好不容易才有了一個編制,似乎周秉昆在3兄妹中混得最差。
但是,不比較不知道,把3兄妹放在一塊兒一比,差距就出來了。
4:第一次評比
年輕的時候,周家一家人第一次分開,考驗着3兄妹各自的成長。
周志剛去了重慶,周秉義去了西北,周蓉則一個人去了貴州,留下周秉昆照顧媽媽。
其一,周秉義
周秉義作為老大,奔赴遠方,不能在人前盡孝這是時代所緻,他沒有辦法,也可以理解。而且周秉義和父母的關系一直維持得比較好,無論是通信,還是幫家裡解決問題,都承擔起了一個老大的責任。
周秉昆從木材廠辭職後,在醬油廠的工作也是他給點撥,讓他去找蔡曉光。這個時候,似乎從各個方面來說,周秉義在3兄妹中,就算不是最好,但起碼挑不出毛病。
其二,周蓉
首先,她先是不告而别。自己一個人奔赴貴州,讓一家人跟着擔心。小小年紀去那麼遠的地方不安全不說,由頭還是因為愛上了一個詩人。這讓傳統的周家父母既擔心又生氣,許多年來周志剛都不願意搭理女兒。
而周志剛前往貴州找女兒的時候,周蓉竟然說自己為了愛人馮化成,願意和他脫離父女關系。說實話,周蓉縱然頂着獨立青年的标簽,但是她的這個做法小編實在不敢認同。
你那麼聰明,完全可以更好地處理這件事情,沒必要不辭而别,也沒必要跟家裡鬧到這個地步。而且,周蓉和馮化成也不省心,出了事情之後,把周母氣出毛病不說。
還把孩子給留到了周家,讓周秉昆照顧。好家夥,他們能不知道家裡的實際情況?自己的母親年紀大了?而且,後來周蓉考上北大,條件好了。不說把孩子趕緊接走,反而繼續放在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不處理,撒手不管,更為不妥。
周蓉考北大不容易,那周秉昆照顧家,哪裡又容易了?
要不是鄭娟一個人任勞任怨,這周家還不得雞飛狗跳。
彼時,周蓉在3個孩子中,應該是最不合格的那一個。
周志剛評價周秉昆最差,應該說是過于偏袒周蓉了,她實際上才是最差的那一個。
其三,周秉坤
3個孩子中,周秉昆留了下來,按說是姐姐周蓉去了貴州,才給了他這個機會。但是,這也不是周秉昆自己要求的啊,周蓉自己沒跟家庭商量,私自決定,起碼從動機上來說,挑不出毛病。
然後,周秉坤一個人留下來之後,外出掙錢上班。兩個哥哥姐姐不容易,那他最小,對于那個年紀的他來說,其實也不容易。母親因病昏迷之後,周秉昆更是獨自一個人承擔起了重擔,沒有麻煩哥哥姐姐和父親。
雖然,你可以說周母是鄭娟照顧的,但鄭娟也是周秉昆找來的。要是沒有周秉昆對人家一心一意,人家能來給他幫忙?所以,終歸周秉昆為了這個家付出更多,理應得到更多的肯定。
至少,在小編看來,周家3個孩子,前期都混得一般,周秉昆是最優秀的那一個。
5:第二次評比
随着形勢逐漸好轉,周秉義和周蓉都考上了大學,而周秉昆則一直在醬油廠工作。那個春節,成為了一個分水嶺。哥哥和姐姐受到父親不留餘地的誇贊,而對周秉昆則一口不提。在這個家中,好似默認周秉昆最差。
但是,實際情況是什麼?
首先,周蓉。
周蓉和馮化成依然沒有把孩子領走,周秉義則直接成了倒插門女婿,住在了郝冬梅家。
此後多年,周蓉和馮化成輾轉兩地,工作地點也換到了家鄉。可是,自己的女兒依然讓周秉昆和鄭娟撫養。就算是學校不好分房子,你們倆也可以找個住處嘛。一個教師,一個作家工資也不低,至少比普通人要好,怎麼就不能找個住處,一起撫養女兒呢?
最新的劇情中,周蓉的女兒玥玥和她産生了矛盾。這是她多年來,忽略對女兒照顧的緣故。其實,從側面也能證明,周蓉也忽視了對于父母的關照。
在力所能及孝敬父母的這件事上,周蓉做得不好。
其次,周秉義。
周秉義從北大畢業後,也分到了吉春。但是,他沒有想着自己找個住處,和郝冬梅一起把周母接過來,一起盡孝。卻好似入贅住到了郝冬梅家裡,母親依然留給周秉昆照顧。
周秉義能不知道這麼多年周秉昆照顧母親付出了多少?他身為老大,難道不應該負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自己在外工作,去北京上大學也就算了,回到家鄉之後,卻依然沒有人前盡孝。
這不是一個大兒子應該有的覺悟。
最新的劇情中,周志剛從重慶回來。周秉昆給哥哥打了電話,許多年未見,父親歸來。身為家中的哥哥姐姐,難道不應該親自去老家給父親接風嗎?
尤其是周秉義,平時父親就最看重他,他自己的思想覺悟也很高,應該是能想到方方面面,反而坐等弟弟秉坤的安排,身為哥哥,他能不知道父親跟周秉昆有矛盾,在置氣?
周蓉和周秉義工作忙,平時工作忙可以理解,這個特殊情況,請個假總還是可以的吧。說實話,我沒看到周秉義和周蓉有哥哥姐姐的樣子,周秉義有孝心,但是沒有付諸行動。
最後,周秉昆
如果說之前周秉昆工作不行,一直得不到周父的認可的話,那周志剛這次回來應該是比較滿意了。現在的周秉昆不同以往,不僅僅工作解決了編制,賺的錢還多。
不僅僅帶着一大家子搬進了大院子,還買了冰箱洗衣機,周家脫離光字片,周秉昆的功勞最大。現在的他,雖然名聲上不及哥哥姐姐,但是在僅有的條件下,力所能及為家裡解決的困難卻并不少。
周蓉聽着是大學老師,自己的房子都還沒解決,哪裡顧得上父親母親。
周秉義職位也不低,但是他住在郝冬梅家裡,對自己家裡,也是沒有過多操心。
反而,周秉昆知道家裡空間小,第一個解決了家裡的住房不便問題,誰更優秀,一目了然。綜合來說,現在的周秉昆真是做到了養口體和養心智,2種孝道!
6:結語
對父母,養口體,養心智,這兩個孝道我贊同。
但是,也要看實際情況,如果兒女們隻顧自己,就算是混得再好,對于年紀越來越大的父母來說,可能幸福度會越來越小。反而,随着年紀的增長,養口體才更為重要。
對于周父和周母來說,周蓉和周秉義頗為成功,讓他們面上有光固然可喜可賀。但是,放到自己身上,3個孩子,誰最能讓自己感受到幸福,誰能夠在後半生感受到天倫之樂,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曲秀貞和馬守常的兒子一樣,兒子雖然工作不錯,但是經常回不了家。老兩口有個事情也指望不了,還得靠自己結識的周秉昆來幫忙,其中的冷暖,他們應該是最知道。
周志剛退休之後,承認周秉昆做得最好,想必也是想通了這個道理。
不比不知道,一比差距就出來了,周家3兄妹,周秉昆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都更為優秀。
對于周家3兄妹,大家認為誰最優秀呢?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