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隻不起眼的蝙蝠,在疫情之下,頓時成了全球關注的熱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SARS、尼帕病毒、漢坦病毒以及卷土重來的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等等都與蝙蝠有關。蝙蝠是唯一具有飛行能力哺乳動物,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穩定的生存了8800萬年,分布在世界上除兩極之外的所有地方并且它們的栖息地環境多樣。但随着環境的破壞,人類的生活區域與蝙蝠的栖息地日漸重合,這就增加了人類與蝙蝠接觸的風險。在馬來西亞,人們将養豬場建造在蝙蝠生活的森林中,從而導緻了由豬傳播的尼帕病毒,最終在人類中暴發。疫情期間就有野保部門接到居民來電,稱家裡發現有蝙蝠,驚恐不已。在談“蝙”色變的時期,我們該如何安全的與蝙蝠相處?
最好的方式就是斷絕一切與蝙蝠接觸的機會,包括蝙蝠的糞便、唾液、血液、尿液。不要用皮膚直接去接觸蝙蝠,捕殺、烹饪、食用更是萬萬不行的,同時盡量不要讓蝙蝠進入房屋建築裡,蝙蝠對栖息地會有生存慣性,會長期待在習慣的栖息地内。蝙蝠判斷一個地方是否适合生存,就要看是否有水源,所以水源和液體對蝙蝠有着極大的吸引力,把家中的食物和水源都遮住,這樣能避免吸引蝙蝠到家中來。
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來覓食,休息時間長于活動時間。這種習性導緻它們一般在夜間才會侵襲獵物。蝙蝠喜歡在陰暗、孤立的地方生活,如山洞、縫隙、地洞或建築物内,少部分栖息于樹上、岩石上。少出入野外,不要給自己接觸蝙蝠的機會,如無法避免,進入野外時盡量挑選白天,避免進入山洞、地洞等陰暗處。
改變生活習慣,對飲用水和食物要有随時封蓋的習慣,因為你自己也無法确定飲用水和食物是否被蝙蝠接觸過,是否沾染上了蝙蝠的尿液和糞便,經常給食物和飲用水蓋子進行清洗和消毒。為了降低風險,要避免食用任何野生動物和家禽食用過的水果,不要心存僥幸,認為把咬掉的部分切除就繼續食用,其實整個食物都有可能已經發生變質産生疾病。自己不能吃也不能再給家禽吃,家禽被感染上還是有可能傳染給你。不想被蝙蝠感染,保持入口物幹淨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當遇到的蝙蝠已經死亡,最好找專業人士幫忙清理。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可以幫忙必須要自己清理,首先戴好口罩和護目鏡或者戴上面罩也行,戴加厚防水手套,如果沒有加厚防水手套,多戴幾層薄手套也行,死亡的蝙蝠還是有着鋒利的爪子注意不要被刮傷。把蝙蝠屍體放入加厚的袋子裡包緊,可以多套幾層袋子,直接焚燒。如果沒有焚燒條件,就挖個1-2米深的土坑進行填埋。處理完後,用肥皂和清水反複清洗雙手,處理工具要進行消毒。
當發現家中有蝙蝠出入,不要擅自驅趕,及時向野保專業人士求救。在蝙蝠被驅逐後将堵孔洞或管道封住,避免蝙蝠再次進入。盡可能不要接觸蝙蝠,一般人類不驚吓它,它是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保護好自己不要觸碰到蝙蝠的體液,如果蝙蝠的體液不小心進入到五官中,應該立刻用流動水沖洗這個部位,沖洗時間要超過5分鐘以上,最好能對全身進行清洗和消毒,接觸面積如若較大,要及時就醫。
萬一不幸,被蝙蝠抓傷或者咬傷,首先立刻用肥皂水清洗傷口,碘伏消毒,沒有碘伏也可用消毒液,不需要包紮傷口,其次盡快前往附近醫院或衛生防疫站注射狂犬病疫苗,詳細告知醫生自己接觸蝙蝠的過程。
很多人說不接觸蝙蝠最好的方式就是完全消滅蝙蝠,這真的不行,也不可行。任何物種在生态系統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況且蝙蝠對生态系統和人類的健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地球上大約有三分一的森林樹木都需要蝙蝠來進行“播種”,超過300種的果樹依靠蝙蝠傳播花粉,蝙蝠也會捕食對莊稼有害的飛蛾和甲蟲,它們的糞便還是自然界的肥料。
全世界蝙蝠共有16科135屬759種,目前蝙蝠是除人類外在世界上分布最廣也是最多的哺乳動物,蝙蝠是群居動物,群居密度往往很大,有時一個種群可達幾百萬隻,它們多半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從捕抓技術層面來說,人類也無法靠機器去捕捉它們,如果是人工捕殺也會增加接觸風險,蝙蝠生活習性的特點,也讓人類難以捕捉到它們。
越恐懼的東西,越要了解背後發生的邏輯,蝙蝠隻是生态鍊中的一環,目前的科學證明,新型冠狀病毒并非通過菊頭蝠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是需要通過中間宿主完成。所以人類保護環境,不濫吃野生動物,才是遠離病毒的最佳方式。
END
更多知識請關注我的賬号:毛毛蟲科普,說點你感興趣的科普知識。看完文章,記得點個贊和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