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時我們通常都會在合适的地方加一些顫音,以使得歌曲聽起來更加動聽。那麼,怎樣唱顫音呢?
一、氣息的運用
首先,要知道顫音是通過控制氣息的流動發出來的,不是單純的靠抖動喉頭。所以,最主要的是學會氣息的使用。身體直立,從小腹到頭部呈一條直線狀,然後深深吸氣,自然一些,這時候會看到小腹鼓起,兩肋微微擴張。之後開始唱歌,嗓子不要用力,隻需小腹用力緩緩呼出氣息,同時嘴巴唱出歌詞即可。這個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的聲音是有厚度的,沒有那麼幹、那麼扁。
二、練習舌尖顫音
練習舌尖顫音的時候,舌尖輕輕向上卷起(輕到不費一點勁),輕輕接觸硬腭前部(輕到沒有多少接觸的感覺,總之要放松),用連續的呼出氣流吹動它,讓它自己振動起來。學會吹動舌尖以後,再學習同時讓聲帶振動。開始學習的時候甯可讓舌尖多顫動一段時間。實際語言裡可能隻要顫動兩三下就夠了。小舌顫音甚至可以用漱口的辦法讓小舌顫動起來。 聲帶之所以能夠振顫,主要是伯努利效應和彈性力的結果,不是神經脈沖指揮的。
三、唇顫音練習
唇顫音練習,也叫做打嘟,就是在呼氣氣流的吹動下,使雙唇發出均勻、延長的“嘟噜”聲。是聲樂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技術訓練,它能讓高位置更好,聲音聽起來更加通透,共鳴的每個點都在運用,并且我們在練音階的時候也可以訓練到音準,拓展音域。
在哼唱歌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打開喉嚨,下巴要放松,要有氣息的“支點”,雖然是用嘴唇打嘟噜,但聲音的位置不在嘴唇,應該覺得聲音的位置是在鼻子的上端,在鼻咽腔,在嗅覺神經區,也就是說,一定要注意聲音的高位置。如果聲音有了高位置,那麼所哼出來的聲音就明亮,就有穿透力。
哼出的音,即有頭聲,也要有胸聲,要有整體共鳴的感覺才行。用發聲練習曲和用歌曲的旋律練習哼音時,一定要有歌唱的感覺。經常做“吐唇哼音”的練習,就是歌唱的練習,就是歌唱能力的鍛煉,就是練習聲樂。如果能用這種“吐唇哼音”的方法,流暢地哼唱歌曲了,那麼,演唱歌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