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說:“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在傳統的思維裡,隻要有了兒女,老人就不擔心沒有人管了。另外,有了錢和房子,就有了養老的底氣。
現實告訴我們,人與人走得太近了,就是一場災難,即便是父母和兒女相處,也難以避免。
《周易》裡有這樣兩句卦辭:“六三:拂頤,貞兇;六四:颠頤,吉。”
意思是說,違背了頤養之道,就是兇險的;靠自己解決生計問題,是吉利的。
一個人,最好從中年開始,就謀劃養老的問題,别等走不動了,或者身無分文了,才眼巴巴地指望兒女們“怎麼辦”。
02
父母過早把錢财都給兒女,不一定是好事。
我的大伯父,年過八旬了,家有四個兒女,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在十二年前,大伯母過世了,從此大伯父搬進了小兒子家。
按照農村的說法,長兄為父。父母生活難以自理了,應該是老大出面調解和安排,并且,“優先”安排父母住進老大家,哪怕是兄弟姐妹輪流照顧父母,也是老大家先做出表率。
可是,大伯父的大兒子,多讀了幾本書,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大型企業上班,住進了城裡。城裡的房子,隻有六十平米,多一口人,都顯得很擁擠。
“就近安排”,是大伯父自己的主意。他想,家裡的房子和存款,幾畝稻田,都送給小兒子,彼此都不吃虧。
大伯父的想法是一廂情願的。他辛辛苦苦幫助小兒子做農活,還負責接送孫子上學放學,卻遭到了各種嫌棄。
兒媳認為,在結婚的時候,大伯父借了不少錢,讓她吃了還債的虧;老家建了房子,不值錢,不如城裡的房子,大伯父沒有格局;大伯父身體還健康,不能住進兒子家,還總是指手畫腳。
小兒子認為,大伯父送大兒子多讀了幾年書,供養大伯父的任務,理所當然是大兒子的。
無奈之下,大伯父收拾東西,住進大兒子家。大兒子認為,城裡的生活,開支太多,他承受不住。
大伯父去兩個兒子家,走了一圈,花了五年多的時間,最終回到了自己的老屋,過着獨居的生活。
《目送》裡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兒女長大了,就是另一個家庭,父母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希望一直住在兒女家,矛盾就會顯現。不願意目送兒女離開,就是兩代人,過分依賴、束縛。
03
人老了,過度依賴兒女,可能會晚景凄涼。
俗話說:“老小老小。”
老人年紀大了,就像小孩一樣,需要被人照顧,也不太講道理了。
可是,兒女正是中年時期,生活的苦,讓他們喘不過氣來,也沒有那麼多心思,去琢磨父母需要什麼。當父母能夠生活自理的時候,就開始依賴兒女養老,會令人讨嫌,也會激發家庭矛盾。
其一,過度依賴兒女,難免要看臉色。
父母住進兒女的家,一開始就需要看兒媳和女婿的臉色。畢竟,他們不是“骨肉至親”,把感情會看得很淡。要是家庭條件不太好,多一口人吃飯,也是負擔,沒有人願意承擔。
時間長了,兒媳和女婿的枕邊風,會讓兒女左右為難。最後,不得不站在小家庭的一方,排斥父母。
老人和孫輩之間,也會産生矛盾。孩子的眼裡,是“沒大沒小”的,對爺爺奶奶直呼其名,也是常有的事情,導緻老人的面子上挂不住。兒女一定會維護之間的孩子,責怪父母不夠大度。
其二,過度依賴兒女,會失去生活自由。
兒女的小家庭,生活習慣不會和父母一模一樣,吃什麼,穿什麼,幾點起床等,都會讓父母“無法适應”。
比方說,兒女喜歡吃辣椒,飯要硬一點;父母要清淡生活,飯也要軟一些。
父母隻能遷就兒女,自己長期受委屈,逼着自己去适應新的環境。另外,父母要去哪裡,做什麼,不得不向兒女請示彙報,需要得到認可。
其三,過度依賴兒女,錢财方面的問題,很突出。
有的兒女很狡猾,一旦父母和自己走得很近,就想辦法把父母的錢财歸于自己。當父母兩手空空的時候,就把養老的問題抛出來,讓其他的兄弟姐妹一起承擔。
父母可以對兒女做到無私,但是兒女不能對父母無私,别一廂情願。
兒女贍養父母,多半不願意“白養”,也許是另有所圖,榨幹父母最後的價值。
其四,過度依賴兒女,無法避免争吵。
每一代人的思想觀念,人生軌迹,都不一樣。老人的思想有些落伍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太低,但是老人又管不住自己的嘴,總是急着說出自己的觀點。一開口,就被兒女們嫌棄。
老人的生活習慣,和兒女的小家庭格格不入,也會把生活攪得一團糟。無法改正的臭毛病,怎麼看,都很礙眼。
要明白,兒女家再奢華,也不完全是父母家。父母隻是一個“客人”。
04
人老了,如何正确“依賴”兒女?
兒女在贍養父母方面的作用,不能一兩句話就抹殺了。
作為父母,應該把握依賴的“分寸”,别成為兒女的累贅,不倚老賣老,敗壞自己的形象。贍養父母是責任,但沒有統一的模式,強扭的瓜不甜。
首先,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兩代人,最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從父母家端一碗雞湯,送到兒女家,還是溫熱的,就最好了。
大家不要大眼瞪小眼,臉色會好看一些,平時交往,反而會記得彼此的好。
然後,盡量做到生活自理。老人自己能夠做飯吃,還能走動的話,最好不要住進兒女家。實在要住,也是兒女住樓房,父母住雜房。
自己做的飯菜,吃起來更香;自己的小屋,可以睡到日上三竿。
再則,多一些牽挂和問候,少一些經濟交流。“依賴”主要體現在精神、情感上,彼此都把對方放在心上,常常問候,互相關注,感覺到暖心就行了。錢财方面,父母不要過早拿出來,交給兒女,在自己手裡,才靠譜。
最後,知足常樂。兒女對父母的好,父母要記恩,不要覺得是理所當然。如果父母認為,自己得到再多的愛,都是應該的,反而陷入了“貪心不足”的煩惱。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煩惱是在所難免的,隻要心放寬了,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就知道,人人都有不一樣的難處,不必責怪。
唐代藥學家孫思邈說過:“人之所以多病,當由不能養性。”
老人想要延年益壽,關鍵在于有遠見、自我滿足,盡量不依賴誰。
餘生不長,早做打算,老有所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