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哪些飛機上有“機載WiFi”功能,可以簡單到觀察它的外型。機載WiFi設備極其昂貴(500萬元人民币左右),而且體積也不小。安裝了機載WiFi設備的飛機,其背部會有一個大“鼓包”。
當前機上WiFi主要途徑是通過衛星通訊。在鼓包裡面呢——其實是一個衛星發射器。
無線電“發射”其實并不難。拉總年輕時鼓搗無線電,隻要一支三級管“共基極放大”就能讓半個校園的同學聽相聲。但為什麼飛機上的WiFi要這麼貴呢?而且,用過的人都知道,很慢!總掉線!
這主要還是受當前的技術限制。一方面,衛星距離太遠,功率消耗大。通訊衛星大多高軌道,要把數據傳到幾千幾萬公裡之外,消耗的電能很大。再者,因為路途遠幹擾多,數據包不能太大,否則影響傳送效率。所以依當前的技術能力,Ku波段的傳輸隻有30Mbps左右,Ka波段雖然能達到120Mbps——但是要供給飛機上那麼多人,還是不夠用。微信聊天也許可以,但要發朋友圈,通常要“重發”一到兩次。
現在很多航空公司都采取“限定100人預約”的方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全球有幾家航空公司比較熱衷于推廣機載WiFi. 比如漢莎,它使用了Ka波段衛星,上網效果相對較好。再如日本,全日空和日本航空準備在國内所有航班上普及WIFi,他們的很多窄體機都鼓起了大包。同樣的還有以色列,也是連波音737都安裝了WiFi。美國當然最豪放,達美、美航、阿拉斯加等航空公司一直緻力于機載WiFi的普及。捷藍更是為乘客提供免費WiFi,非常厚道!
在我國,機載WiFi普及率較高的是東航。它家的波音777-300ER等寬體機配備有機載WiFi,起飛後搶先登錄,可以免費使用。海航、南航和國航等新引進的遠程機型也大多配有WiFi. 但從我國的國情來看,國内航線還沒有必要着急推廣。能先把延誤問題解決好,才是正經事兒。
有人說判斷飛機是否有WiFi的可靠做法是打開手機找AP(熱點),不!這是不對的。因為有“假WiFi”!
什麼是假WiFi呢?——就是飛機上搞了個局域網。你能找到熱點,也能上網,但隻能訪問飛機上那台服務器裡的内容。通常情況下,這可以用來購物、娛樂(看電影、打遊戲都可以)和聊天,但不能與互聯網相連,當然也沒有辦法使用微信。
機載WiFi除了衛星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直接與地面基站進行傳輸。民航客機巡航高度一般在10公裡左右,電信公司隻要建幾個功率稍大的鐵塔就能通訊。這個東西比較适合中國國情,中國電信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努力。借助4G或5G,此方式的傳輸速度很快,開視頻會議不成問題。
但這種方式的缺點也很明顯:不适合跨洋飛行!如果一架飛機既飛國内又飛國際,有可能需要安裝“基站”和“衛星”兩套收發設備。
發射和維護衛星的成本都很高,因此機載WiFi設備安裝之後,還需要支付昂貴的使用費用。這造成了機載WiFi的尴尬現狀:一方面,乘客想用;另一方面,完全免費的話航空公司又很難負擔。現在全球隻有少數航空公司為乘客提供艙内免費WiFi服務,大多都是要收費的——例如韓亞航空“一小時10美元”。
甚至還有公司将這個做為一個“新業務”,希望不僅能平衡,還能産生收益。所以你要是以為隻有漢莎、達美這些大公司才樂于嘗鮮,那就錯了。在著名的廉價航空“亞洲航空”的一些飛機上,也有WiFi!
但反過來考慮,航空公司加裝的“艙内娛樂系統”也很昂貴,為乘客提供的音像内容也是要付版權費的。版權費有可能越來越貴,而衛星通訊随着技術的提高有可能越來越快越來越便宜。所以對航空來講,如果乘客不太追求椅子背後的屏幕,最終完全依靠WiFi滿足娛樂需求,也還是有盼頭的。
機載WiFi的好處還有很多。一方面,商務精英們比較喜歡這個,可以随時保持工作狀态(今後也許起降時也能做到不中斷);另一方面,“掃碼支付”之類的功能可以在機艙内實現,能夠提升免稅品、紀念品或者航食的銷售——特别是國際航班,因為付款不便,損失了太多商機。
商務精英和購物達人也許是少數,更多的普通乘客可能隻是需要打發寂寞,或者與親朋保持聯系。打發寂寞可以依靠自己的手機或平闆,航空公司隻要提供USB充電就行;但是要與親朋保持聯系,卻隻有WiFi才能完成。從這個角度上講,機載WiFi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大。
許多公司正緻力于提高機載WiFi的傳輸速度,例如那個“賣口罩”的霍尼韋爾,去年就專門來到中國(天津)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但提高速度之後,問題可能也會随之而來。你猜,會不會遇到從頭到尾煲電話粥的北京大媽?或者聲振寰宇的河南包工頭?——
也許對有些人來說,沒網的機艙,是難得的淨土呢。
免責聲明:圖文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台發布隻限于服務飛行愛好者,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文章源 | 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