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如何高效的做好幼小銜接準備

如何高效的做好幼小銜接準備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2-20 14:36:37

如何高效的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高效的做好幼小銜接準備?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高效的做好幼小銜接準備(超贊的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1

如何高效的做好幼小銜接準備

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

随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經濟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才競争壓力的不斷積聚,人們越來越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優質教育。

然而,對幼兒實施怎樣的教育能夠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怎樣幫助幼兒從幼兒園教育順利過渡到小學教育,同時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近年來,這些有關學前教育的問題,尤其是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普遍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由于,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驅使下,産生了一些教育認識上的誤區,造成了目前超前教育、強化訓練、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等短視做法大量萌生,違反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嚴重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

因此,引發了我們對如何進一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思考: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幼小銜接有什麼意義?應如何開展幼小銜接?

本着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引,以廣泛傳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學教育知識為手段,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最終目的,濟南市編寫了這本《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手冊》)。

《手冊》針對幼小銜接中涉及的教育因素,劃分為幼兒園篇、學校篇、教師篇、家長篇四個章節,根據當前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幼兒園、小學、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家長5個不同層面産生的認識與理解上的困惑,綜合選定65個重點問題,運用解答和建議的方式,解答簡潔明确,提供的教育建議是教師們長期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簡單可行、行之有效。

《手冊》旨在引導教師、家長樹立正确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并采取豐富多樣的教育途徑,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力求多方參與、密切配合、共同攜手,為幫助幼兒順利步入小學做好充分準備。

幼兒園篇

一、幼兒園主要工作任務是什麼?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幼兒園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二、幼小銜接有何意義?

幼兒從幼兒園教育走向小學教育這個過程就是幼小銜接。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由于教育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必然要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幼兒要努力适應新的環境,建立一套新的行為方式,以滿足适應性情況的需要。

如果幼小銜接做的好,适應過程就會比較順利,能夠使幼兒入學後,在身體、情感、社會性适應和學習适應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從而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

三、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不是知識的準備問題,而是如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其對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态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等。因此,幼小銜接應該以幼兒發展為本,遵循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注重興趣、習慣、能力的培養。

四、幼小銜接應從何時開始?

理想的幼小銜接,應貫穿至整個學前教育,充分利用三年幼兒教育階段,培養幼兒紮實的綜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和行為習慣,以及對事物的探究學習興趣。幼小銜接應從幼兒入園時就開始培養,讓其在三年的時間裡逐漸養成良好的能力及行為習慣。

五、幼小銜接工作誰來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确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幼小銜接工作應由幼兒園、家庭和學校三方共同配合完成。

六、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主要做什麼?

幼兒園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入手,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身心和諧發展,幫助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為其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幼兒入學後可能會有哪些不适應?

對幼兒來說,入小學是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幼兒會有很多的不适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周圍環境的不适應,幼兒對小學這個陌生的環境需要适應過程,如小學的教室、校園、課桌椅等與幼兒園有很大不同;

二是社會關系的不适應,陌生的教師、同伴、新的标準、要求,會使幼兒産生距離感,不太主動親近他人,影響了建立新的、和諧的師生、同伴關系;

三是學習方式的不适應,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以遊戲為主、小學則以課堂教學為主。

幼兒園教育注重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小學教育注重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論、表達等方式進行學習。

八、幼小銜接工作中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主要誤區:

1.盲目互相攀比,忽視自身發展。

對于幼兒來說,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需要一段适應期。但是,不同幼兒所經曆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有些幼兒進入小學一個月就能完全适應,而有些幼兒可能就需要一個學期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不要将幼兒橫向與他人比較,而是應更多的縱向與自身的發展進行比較。

2. 盲目急于求成,忽視循序漸進。

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看起來似乎隻是6~7歲幼兒(即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由于這種理解,一些幼兒園在幼兒大班下學期時才開展銜接工作。但幼小銜接并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應從幼兒一入園就開始,給幼兒一個充分的時間去适應生活、調整自我,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适宜的成長環境。

3.盲目單方教育,忽視多方合作。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育要求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工作較少,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幼兒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九、幼兒園階段“超前教育”對幼兒有何不良影響?

華東師範大學資深心理咨詢師陳默曾指出:“超前教育的優勢隻是一種暫時性的。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消失,這種狀況就猶如揠苗助長。超前教育雖然可以讓幼兒搶先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治标不治本。同時,提前灌輸小學知識可能對以後幼兒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專注性有所影響。”

幼兒園要認真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山東省學前教育規定》,嚴禁教授小學内容,不得組織奧數培訓、珠腦心算、外語、拼音、寫字等活動,不得有布置家庭作業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

十、幼小銜接活動參考

以下活動可結合本園實際有計劃地選擇進行。

1.教師培訓:

幼兒園組織教師進行幼小銜接工作的培訓活動,有計劃地學習《幼小銜接家園指導手冊》,了解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

2.家園共育: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途徑幫助家長樹立正确的幼小銜接觀。

(1)調查問卷——教師針對幼小銜接中家長困惑不解的問題,設計開放性“調查問卷”發放給家長,并對調查問卷進行問題的收集與彙總,針對家長的實際困惑進行有效指導。

(2)專題家長會——教師組織或邀請小學教師、教育專家等給家長們做幼小銜接專題講座。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家長分析幼小銜接的核心問題,引導家長走出“超前教育”的誤區。

(3)家長座談會——邀請畢業幼兒的家長來園和大班家長進行座談、交流,圍繞“升入小學需要重點培養幼兒哪些方面?”“家長需要怎樣的心理準備?”等展開讨論。

通過已畢業孩子家長的示範引領、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幫助家長答疑解惑,從而重視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

3.走進小學:

組織幼兒走進小學,近距離了解小學生活,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1) 參觀小學——組織幼兒到附近小學參觀小學的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上課活動等,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2) 訪談小學生——利用大班的幼小銜接主題活動或參觀小學等活動,為大班幼兒提供與小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進一步了解小學的生活。

4.畢業典禮:

組織幼兒及家長召開大班幼兒畢業典禮,通過回顧幼兒園生活、唱畢業歌、朗誦畢業詩等活動,向幼兒園、教師及家長表達感謝之情,留下幼兒園的美好回憶,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學 校 篇

十一、小學與幼兒園的教育性質有什麼不同?

小學教育屬于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适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讓每個适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十二、小學與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

小學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中。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将遊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

十三、小學與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有什麼不同?

小學課程以學科為主,設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部分。國家課程包括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科學、品生(品社)、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含勞動)等學科。山東省地方課程包括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和人生規劃四部分内容。另外,學校可根據實際,開發校本課程,如:棋類、器樂類、書畫類、戲曲類等。

幼兒園的課程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内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态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十四、小學與幼兒園的師資配備有什麼不同?

小學每班有1名班主任,全面負責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每門學科有1位教師任教。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教師和1名保育員或3名教師。教師全面負責班級各項工作。保育員在教師指導下,主要負責照料和管理幼兒的生活。

十五、小學生應具備哪些獨立生活能力?

當幼兒進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後,應該具備以下獨立生活能力:

1.知道并記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電話,知道學校的校名、班名,認識從家到學校的路線。

2.能認清自己的東西,每天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會自己削鉛筆。

3.會做掃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勞動,學習做值日生。

4.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會尋求别人的幫助,并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要求。

十六、小學生應具備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剛入學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其盡快适應小學生活,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其終生受益。

小學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學習習慣:傾聽和提問的習慣、表達和發言的習慣、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遵紀和守時的習慣、合作和分享的習慣等。

十七、為什麼要重視小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

正确的書寫姿勢不僅是寫好字的基礎,也是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需要。因為錯誤的寫字姿勢會影響學生的視力,造成脊椎彎曲,不正确的握筆方式會影響寫字的質量和速度。因此,小學生必須掌握正确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在教師的指導和家長配合下,通過長期練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十八、小學的作息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小學的作息時間是以課為單位來安排的,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6小時,早上到校時間不早于7:30,上課時間不早于8:00。下午4點左右離校。學校每天為學生安排7節課,一般每節課35分鐘,每節課後有10-15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

十九、小學生課間應做好哪些事情?

下課鈴響後,首先要準備好下節課需要的書本,然後再離開座位,有秩序地喝水、入廁。回到教室,同學之間可以做做拍手遊戲、說說悄悄話、望望遠處等。上午、下午第二節課後要做眼睛保健操。

二十、小學生在課間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小學生課間應注意以下安全事項:

1.課間通過過道和樓梯間時,一律靠右走,不擁擠,不追逐打鬧,避免撞傷、摔傷或擁擠踩踏事故發生。

2.課間活動時,不和同學做危險遊戲,不玩危險物品和玩具,避免傷害到自己或他人。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下節課精力旺盛。

3.入廁時不要慌張、擁擠,防止地滑摔傷和發生擁擠踩踏事故。

4.課間同學之間發生糾紛,要報告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及時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後果。

5.課間休息時,嚴禁學生私自外出,如果是看病打針等特殊情況,必須經班主任老師同意,家長來接方可出校。

6.正确使用體育設施,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不要在秋千、雙杠、爬梯等設施上做危險動作,避免摔傷。

7.在學校進行校舍設備維修期間,不要到施工區域内玩耍。  

二十一、小學如何組織學生放學離校?

放學時,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在班級門口站好隊,在教師帶領下有秩序地離校,學生走到家長止步線處,方可跟随家長回家。如有家長未能按時來接學生,教師應将學生帶回班級耐心等候,并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

二十二、小學一年級布置家庭作業嗎?

根據濟南市教育局的有關規定,為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學生的家庭作業以聽、讀為主,更多地關注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 師 篇

心理引導策略

二十三、教師如何激發幼兒的上學願望?

幼兒園教師要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幼兒上學願望。如:學唱畢業歌;在日曆上圈畫出上學的日期;在主題活動、區域活動中創設入學情境;模拟課間十分鐘,引導幼兒自主管理時間、安排自己的事情;組織幼兒走進小學,由小學教師帶領大家參觀校園文化、升旗儀式、學生課堂、講述少先隊的故事,激發幼兒上學願望。

二十四、教師如何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教師要遵循幼兒學習規律,利用視頻、手偶、挂圖、操作材料等方式讓幼兒直觀形象的進行學習,積極創設在玩中學、學中玩的良好環境,在遊戲中激發學習興趣、分享學習成果、體驗學習快樂。

小學教師要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他們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點滴進步應表示贊賞,在教師的鼓勵、表揚、支持和引導下,新入學的孩子會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對學習充滿興趣。

二十五、教師如何培養幼兒的集體歸屬感?

幼兒期是建立集體歸屬感的關鍵期,幼兒園教師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通過一日生活,引導幼兒喜歡與小朋友一起遊戲、學習和活動,感受集體的溫暖,得到他人的幫助和關愛,逐步建立集體歸屬感。

小學教師注意在集體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共同遵守班級的基本規範,通過班級值日生、運動會、小組學習競賽、優秀班級評選等活動,使學生對班級有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願意為班級做事情的責任感。

二十六、教師如何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

幼兒園教師面對幼兒的争執時,引導幼兒學會相互謙讓、禮貌待人,在溝通交流中懂得“規則”的重要性,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别人;學會友善的對待同伴,友好相處。

小學教師運用團隊遊戲、班會活動、課堂互動、體育運動等方式,鼓勵、支持孩子大膽結識新朋友。關注膽小内向的孩子,幫助他們克服交往的膽怯心理,學習用微笑、贊賞等友善的行為與同伴友好相處,獲得更多的同伴友誼,較快地适應小學生活。

習慣養成方法

二十七、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

教師要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去感染、帶動幼兒,幫助幼兒逐漸養成基本的文明禮儀習慣。

在日常活動中,有效結合班級環境布置、開設幼兒品德教育課程,設計《禮儀糾糾錯》、《怎麼去做客》等趣味遊戲,做到品德教育與日常教學緊密相連,養成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誠實守信、熱愛勞動等優良品質。

二十八、如何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及為班級服務的能力?

在入學前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對幼兒入學後獨立學習、獨立解決問題有很大幫助。因此,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入學準備的必要内容。

在幼兒園裡除了培養幼兒自己吃飯、穿衣、洗手等自理能力,能根據天氣自己增減衣服等,還要指導幼兒能有序的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将用過的物品及時歸位,保持清潔。

為班級服務的能力,可以通過設置班級“值日生”的形式進行,值日生工作并非是讓幼兒代替老師做一些雜事,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方式。

教師要重視對值日生工作的評價,提高幼兒責任感,促進幼兒服務他人的社會行為發展。

二十九、如何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教師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在班級内創設閱讀區、手工區、益智區等,鼓勵幼兒參與到下棋、畫畫等活動中,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任務,引導其專注、安靜地做事情,對幼兒在學習和活動中的表現,教師要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多與家長聯系,了解幼兒還存在哪些問題、不足等,給予有針對性的訓練,養成幼兒坐定、靜心、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三十、如何培養幼兒的傾聽與表達能力?

教師在與幼兒交流時說話速度應放慢,使幼兒聽清每個字的正确發音,特别是針對幼兒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确的音,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

同時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發展幼兒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幼兒聽指令做相應動作。

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幼兒一些任務、讓其完成,發展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用完整的語言進行交流,教師跟進指導并給予肯定。

三十一、如何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可采用以下方法:

教師利用班級閱讀區域為幼兒準備圖文并茂、淺顯易懂适合本班幼兒閱讀的書,組織開展入園閱讀、區域閱讀、睡前閱讀、離園前閱讀等活動,将閱讀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多個環節;

有效結合語言教育活動,給幼兒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多問幼兒幾個“為什麼”引發閱讀的思考;

利用師生閱讀、同伴閱讀、親子閱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三十二、如何引導幼兒養成正确的書寫習慣?

幼兒園裡幼兒要使用畫筆進行繪畫,大班下學期要寫10以内的數字,因此,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

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兒歌的形式培養幼兒良好的書寫習慣,如: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邊一拳,改編成兒歌“小小蝦兒,真不好,小小年紀彎着腰,我們不學小小蝦兒,書寫姿勢要擺好,身體離桌一拳頭,挺起腰杆要記牢,兩腿擺平放前面,天天做到身體好。”這樣幼兒既有明确的認識又能自我檢查書寫姿勢是否正确。

小學教師在培養孩子良好書寫習慣時要注重在書寫過程中的不斷糾正,在書寫練習時,根據孩子的能力差異,重點做個别指導。

安全護航措施

三十三、如何開展“1530”安全教育?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認識到安全知識的重要性,主動避免和防禦各種不安全因素,樹立安全意識,濟南市教育局要求學校、幼兒園開展好“1530安全教育”。

“1530安全教育”是指每天放學(離園)前1分鐘,每周放學(離園)前5分鐘,每個節假日放假前30分鐘,對孩子們進行安全知識講解和安全提醒。

做好“1530安全教育”一要教師提前備課,有計劃的開展;二要保證教育的時間,長期堅持;三要保證教育的内容,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四要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形式,提高教育成效。教師應時刻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三十四、如何禁止孩子不帶危險物品入園或入校?

幼兒園禁止幼兒攜帶一切物品入園。教師在每日晨檢環節中,應有意識的與幼兒進行交流,看是否攜帶零食、飲料、玩具等其他東西入園,如有發現,教師應先代為保管,與家長做好交流工作。

小學禁止學生攜帶與學習無關的一切東西入校,如水果刀、玩具等物品。

三十五、如何指導幼兒安全使用學習用品?

教師在集體活動中,組織幼兒學習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如在剪刀一開一合時注意不要剪到自己的手,更不能用剪刀随意玩耍;知道鉛筆使用的安全事項,如鉛筆不要削的過于鋒利,鉛筆頭不能沖着别人等。

在幼兒操作使用中,教師要巡回指導,并提醒幼兒用完後要收好,不随意擺放。

三十六、如何教育幼兒正确應對陌生人?

在幼兒園裡,教師要加強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教育幼兒獨自在家時,不給陌生人開門;不吃陌生人給的零食;不跟陌生人走等,也可采用情境表演等形式模拟再現如何應對陌生人。

在小學裡,教師教育學生上放學路上不要和陌生人搭讪。如路上遇到特殊情況,要沉着冷靜,可撥打家人電話,求助路人、找警察,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家園共育貼士

三十七、如何針對幼小銜接工作與家長進行溝通?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家長保持聯系,除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進課堂等形式,也可以利用便條、電話、短信、網絡等個别交流的方法,及時與家長互通信息,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小銜接工作中來,使雙方及時地、更多地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家庭中的一些表現,達成家園共育的美好願景。

三十八、如何向家長客觀地反映幼兒在園表現?

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表現,有效指導每一位幼兒,以真誠的态度、真實的表述、鼓勵的口吻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具體情況,提出自己的教育建議,達成共識,赢得家長的有效配合。

三十九、如何引導家長正确看待教師對孩子的批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些小錯誤,教師要履行教育職責,及時對孩子開展批評教育,同時從事情本身出發,客觀地和家長共同分析孩子的不足之處,通過溝通交流,引導家長正确看待教師對孩子的批評教育,逐步在教育理念、方法上達成共識,及時改正孩子的缺點,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十、如何指導家長對幼兒“放手”?

教師要引導家長理解“成人放手,幼兒動手”的教育原則。在家裡,家長要多提供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機會,如擦嘴、擦鼻涕、洗手、吃飯、收拾玩具、整理床鋪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小事,卻無形中增強了幼兒獨立能力。

當幼兒獨立完成後,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家長還應當注意培養幼兒自己做決定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等。

家 長 篇

正确認知

四十一、為什麼孩子滿六周歲才能上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不足齡的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如學齡兒童成熟,由于年齡小,大腦的興奮和抑制機能還不夠完善,調節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差,很難坐在教室聽一節35-40分鐘的課,況且還需承擔正常的作業。

過早上學的孩子由于心理發育不成熟,不能很快進入小學生的角色,有些方面适應過程較慢,産生挫折感,自信心受損,會逐漸産生膽怯、自卑、不喜歡上學等狀況,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及人格發展。

四十二、“幼小銜接班”到底該不該上?

幼兒入學前,一些家長往往擔心幼兒的知識儲備不足,難以應對小學的學習,提前讓幼兒學習小學知識,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如不遵循幼兒成長的年齡特點,很容易損害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此外,幼兒提前掌握了小學的學習内容後,如:拼音、百以内的加減等,容易使其變得不愛傾聽、影響其專注力,降低學習質量。

所以說,幼兒的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該學什麼、怎麼學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應強加于幼兒,否則會适得其反。

四十三、面對幼小銜接家長應該持怎樣的态度?

上小學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上小學的問題,不能單純以上小學可以背書包、戴紅領巾等表面現象吸引孩子,要通過參觀、交談等活動,正确幫助孩子了解小學及小學生的生活,激發孩子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從而形成正确的入學動機與學習态度。

要以積極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既不要過于緊張,也不要松懈,要激發孩子上小學的熱情,全面關注孩子的發展,面對問題時積極與孩子溝通。在幼小銜接這一特殊發展階段,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成長過程。

四十四、如何激發孩子上學願望?

家長可以常帶孩子到附近或将要就讀的小學實地參觀,與孩子一起熟悉學校的環境,如:教學樓、圖書室、微機室、操場等,激發對學校的向往。

可邀請周圍認識的小學生來家做客,讓他們講講學校的事情,如:學習、考試、活動等,讓孩子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前有所了解,消除對小學的陌生感。

家長要以積極的态度去影響孩子,正面引導幫助孩子了解小學生的生活。通過參觀、交談,激發孩子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從而形成正确的入學動機與學習态度。

四十五、如何減輕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心理?

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将開始獨立處理周圍的事情,部分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

因此,在孩子入學前,家長就要試着讓孩子從心理上“斷乳”,可以有意識地延長離開孩子的時間,增加孩子獨立活動的時間。要有意識地給予孩子決策權,盡可能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根據課程表帶好相應的學習用品等,隻要是積極參與,即便是微小的進步也要作出充分的肯定。

另外,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避免諸事都求别人幫忙的現象。

四十六、如何引導孩子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

孩子每天在學校都有相當長的活動時間,同學之間一起學習、交流和活動,彼此間難免會産生一些小矛盾,加之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因而往往隻按自己的想法考慮問題,這就容易造成和同學相處時産生矛盾和摩擦。

但孩子之間的小矛盾隻需一點點時間就會自然而然地化解,當孩子遇到矛盾解決不了而回家告訴家長時,家長應認真傾聽孩子的叙述,客觀地分析問題,引導孩子嘗試自己想辦法解決矛盾,不要進行過多的幹涉,更不能采取過激的态度和方法,反之,将會影響孩子之間的交往,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四十七、家長應如何與教師進行溝通?

家長應做好與教師的溝通:

1.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多種方式與教師保持聯系。

家長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學校的各項管理措施積極提出合理的建議。

2.向教師客觀地反映孩子在家中學習、飲食、娛樂和休息等各種表現,以便教師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有助于教師形成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

3.傾聽教師對孩子的評價,并正确看待教師的批評。教師出于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往往會直截了當地向家長反映孩子的問題,家長應真誠地和教師一起進行分析,使雙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緻。

四十八、孩子做作業遇到困難時家長該怎麼辦?

一年級新生完成作業時,可能會遇到困難,直接向家長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千萬不可代替孩子解答難題,直接告訴答案,也不可置之不理,漠不關心。

建議家長鼓勵孩子積極動腦筋,敢于克服困難,同時可以給出一些好的建議,幫助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當孩子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作業和任務後,要給予适當獎勵。

四十九、如何指導孩子安排好自己的課餘生活?

合理、有序、豐富的課餘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最好的調節劑。建議孩子的課餘生活可作如下安排:

1.定時、有選擇地讓孩子收聽收看新聞、動畫片、科學教育等節目,以開闊眼界,培養廣泛的興趣。

2.陪孩子一起完成“聽、說、讀、背”等口頭作業,幫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保證每天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讓孩子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舒緩眼睛,放松心情。

4.根據孩子的興趣,适當安排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的活動,培養其愛好和特長,但活動内容不宜過多,不要強迫孩子。

五十、怎樣引導孩子學會感恩?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動手制作小禮物或畫一幅畫送給幼兒園的老師留念;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參加大班畢業典禮活動;可以在家中開展感恩活動,如為家中長輩倒水、捶背、洗腳等;可以協助孩子參加獻愛心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每個人都需要關愛,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關愛别人。

習慣培養

五十一、孩子入學前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學習能力:能自己整理書包、書籍、學習用品,做到有條理。會使用學習用品,用完及時歸位。

生活能力:能自行處理入廁、盥洗,能主動喝水,會系鞋帶、穿脫衣服等。知道身體不舒服時要及時尋找老師幫助。

交往能力:願意主動跟别人交流,結交新朋友,能正确書寫自己的姓名,知道家裡的聯系電話等。

五十二、需要和孩子共同準備哪些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要保證使用安全方便又不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既不能購買一些多功能、玩具化的學習用品,以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名牌、相互攀比。

基本學習用品:書包、墊闆、筆袋、木質鉛筆、塑料直尺、橡皮、文件袋(用于放練習卷或練習本)等。這些基本學習用品,一般每天上學都要攜帶。特殊學習用品:卷筆刀、剪刀、固體膠、記号筆(粗細各一支)、油畫棒一盒、水彩筆一盒(顔色無需太多,體積不宜過大)。

這些學習用品,可以根據每日課程表的安排攜帶。生活用品方面,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塊小抹布、一個密封好的水壺、一小包紙巾。

五十三、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和孩子一起按照小學的标準,制定作息時間表,早晨按時起床,上學不遲到;晚上固定睡眠時間,早一些休息,減少看電視的時間。監督孩子執行,讓孩子慢慢有時間概念,形成有張有弛的生活節奏,孩子做得好時要适當給予鼓勵。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帶頭按新的作息時間生活,為孩子樹立榜樣。

五十四、如何在家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 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應遠離過道,避免他人的來回走動影響孩子;牆面布置不應過于花哨;電視、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擺放在較遠的位置。

2.在孩子專注于學習時,大人不宜随便打攪,應在告一段落時,再提出要求。

3. 在家中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當事情完成後,家長要及時進行鼓勵評價,讓孩子産生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培養孩子形成有始有終做好每件事的良好習慣。

五十五、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對孩子信任、尊重,多以正面鼓勵為主,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較,逐漸樹立對孩子的正确評價。

2.有意識地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任務,如讓孩子動手收拾玩具、書包及文具,整理床鋪,洗洗碗筷,這樣做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從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許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3.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就要主動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引導孩子學會正确面對失敗,樹立再次嘗試的信心。

4.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從家長自信的表現中将會獲得良性的暗示。

五十六、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

家長要掌握正确的書寫要求,注重培養孩子畫畫、書寫時的正确坐姿,要堅持做到三個一,即一尺、一寸、一拳頭,書寫時要注意:頭不得左右歪斜,上身要坐端正,胸部與桌邊保持一拳的距離,兩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兩腳自然平放在地面,以與肩等寬為宜。

五十七、如何培養孩子注意用眼衛生?

用眼衛生是指合理用眼,避免眼睛疲勞、酸痛或其它症狀的發生,以免導緻視力衰退。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孩子的寫字台要安放在室内采光好的地方,光線不能太強或太弱。

2.讀書寫字時應堅持姿勢端正,不要躺着、趴着、走路或在晃動的車廂内看書。連續長時間讀書時,應休息片刻或向遠處眺望一會兒。

3.注意營養,多食蔬菜、海産品、動物肝髒,限制甜食。

4.正确做眼保健操。

做眼保健操穴位要準,手法要柔和緩慢,做完後最好閉目一分鐘,然後再望望遠處。同時要注意做操時,手一定要清潔,不然,反而會讓眼睛感染上病菌。

5.控制縮短孩子玩遊戲機、電腦及看電視的時間。

五十八、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

在孩子剛入學時培養他們良好完成作業的習慣,幫孩子形成責任意識、任務意識非常重要。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給孩子創設一個靜心學習的環境,準備一個學習的空間,有桌椅、台燈、小書架等,孩子回到家後可以在這個區域安靜學習。

2.幫助孩子養成回家後先做作業再玩耍的習慣,督促孩子在一定時間内完成作業,切忌邊做作業邊玩,提醒孩子做作業是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任務完成了再去做其他事情。

3.建立“親子學習”關系,适當陪同做作業,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必須逐步放手,慢慢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五十九、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家長和孩子長期不懈地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采用以下方法:

1. 鼓勵孩子自己選擇讀物,定期帶着孩子去買書或借書,提供孩子喜歡的圖文并茂、淺顯易懂的圖書。

2.創設靜心閱讀的環境,合理安排閱讀的時間,家長每周可為孩子安排一次或數次專門用于閱讀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

3.愛惜圖書,保持圖書整潔。

六十、如何幫助孩子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孩子運動的興趣。

讓孩子通過多種方式了解體育常識,感受運動給人帶來的活力,從中獲得熏陶和感染。

2.給孩子創設參加運動的機會。

鼓勵孩子多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接受陽光照射,幫助孩子選擇适合的鍛煉形式和項目,嘗試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或有趣的遊戲任務,鼓勵孩子循序漸進有計劃地進行鍛煉。

3.多種鍛煉方式相互結合。

靈活選擇鍛煉的地點、時間、夥伴,互相鼓勵監督,形成鍛煉意識,養成鍛煉的好習慣。

六十一、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自我服務與為家人服務的習慣?

尊重并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

有些問題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這樣會不斷提高孩子自我服務的意識。采用多種趣味形式,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

鼓勵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手帕、洗襪子等;每個月和孩子一起做家庭大掃除,讓孩子在親子活動中享受到勞動的快樂。家庭成員對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緻性,自我服務與為家人服務的良好習慣需要長期保持。

安全教育

六十二、如何幫助孩子記住家庭住址和父母聯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滲透有關家庭信息,引導孩子觀察家庭住址附近的主要建築物等,加深對家庭附近環境的認識,知道所在城市、街道或小區名稱。

教會孩子記住家庭成員的名字,熟記家庭電話号碼,知道家長的工作單位。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加深印象。同時提醒孩子樹立安全意識,不能随便把家裡的信息告訴陌生人,以免帶來危險。

六十三、孩子上學、放學期間應注意些什麼?

對于剛上學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親自或指定專人接送,防止犯罪分子乘虛而入。

讓孩子熟悉上學、放學要走的路線,記住關鍵的地點、路标。

要提前給孩子講解上學、放學期間的安全常識,如:不能跟别人走;

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看信号燈,走人行橫道線,緊跟家長,行走時還要注意防範周圍來往的車輛,注意自身安全。

不能在馬路上遊戲、奔跑等,以免發生意外。

上學、放學時家長應自覺遵守學校規定,在家長止步線以外接送孩子,以保障上學、放學期間的正常秩序。

六十四、應該對孩子進行哪些飲食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不随便在路邊或者商店購買小食品,不吃小攤上的食物。學會認識包裝袋上的标識,如:生産日期、保質期等,告訴孩子不能吃過期或标識不明的食品,學會拒絕陌生人的飲料、小食品和禮物。記住用自己的杯子喝水,飯前便後要及時洗手。

六十五、應該對孩子進行哪些身體部位的自我保護教育?

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對自己身體部位的保護意識,對孩子進行直觀、形象的性健康教育,利用繪本、動畫視頻等形式,讓孩子了解自己身體哪些地方應該被特别保護。

告訴孩子“背心和褲衩覆蓋的地方”是身體的隐私部位,不允許别人觸摸,如果有人動了自己的隐私部位,應該立即告訴家長和教師。

*聲明:本文字源于網絡以及小編整編,大部分圖片來自小紅書,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整理編輯,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