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些個小作文的時候,我發現,育兒好像冰山,水面上是要對孩子說的話和做的事,水面下的絕大部分,是養育者的思想活動和自我修行。你看我隻跟孩子說了五句話,其實我的腦子裡已經跑了場馬拉松了~
育兒小記又三則,分享一個媽媽對孩子和自我的觀察。
#1
小宋穿鞋記|生活自理能力get一分~
小宋32個月了,最近幾個月天氣熱給他穿涼鞋,我觀察到他自己是可以穿的,所以就漸漸地鼓勵他自己穿。
前幾天早上Jordan去遛狗,我剛準備工作,小宋突然跑來喊我帶他去找爸爸,而且情緒來得又快又猛,立馬就急得要哭喊起來。我先是保持冷靜,然後說好,你先穿好鞋,我帶你下去。
小宋一聽便坐在門口地上開始穿鞋,但情緒依然很急躁,鞋子一時沒穿進去,立刻哭喊着要我幫忙。
我有意識地讓自己頓一頓,想想怎麼說再開口,心裡有一些Don’ts 和 Do’s:
❌ Don’ts
·止哭:不哭了小乖乖,來媽媽幫你。
·指責:你都沒好好穿,就知道哭,你怎麼回事?
·貼标簽:你這孩子怎麼性子這麼急,一下沒穿好就急眼。
·否定當下的挫敗:穿鞋這麼容易的事,你明明都會,有啥好哭的。
✅ Do’s
·從椅子上坐到地上:來到孩子身邊,讓他感受到支持。這時孩子立即坐到我懷裡來了。
·理解孩子的心情和失敗:穿鞋前小宋本就帶着情緒,爸爸下樓前他就想跟着出去。急躁的時候做不好事,很正常。
·先不說話,讓他把情緒「哭」出來:小宋眼淚都滾下來好幾滴,我摟着他,聽着他哭聲變小,然後停了,情緒穩定了。
·描述我所見的困難:我看到你剛剛鞋子沒穿好,是因為魔術貼這個地方被你腳壓住了沒拿出來(同時手指示意)。
·提供方案和幫助:你可以自己穿鞋,如果遇到困難,先看看是怎麼回事,能不能解決,如果不能,再找媽媽幫忙。
這時候小宋又來了一個情緒的小波動,他馬上說“不能解決!有困難!”。
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對他說:你還沒穿呢,怎麼就說不能呢?
我的情緒穩定,漸漸的映射在孩子身上。冷靜下來,辦法馬上就出來了,他說“我要站起來。”
我知道他一定想起自己之前的經曆——站起來穿更容易成功。于是馬上給予他極大的肯定。
不出一分鐘,兩隻鞋都穿好了。正要下樓時,爸爸回來了,我很興奮的跟爸爸說:看!寶寶自己穿的鞋!
「彩虹屁」跟上,人類幼崽,拿捏~~hiahiahia~~~
那之後的這幾天,小朋友每次出門,都是自己穿鞋。有時候會來一句:等會兒我要是卡住了你就幫我一下哈~
不過也從來都不需要幫忙,自己穿得越來越順利了。
生活自理能力,get一分✌️
#2
想玩别人的玩具,卻從來不敢去問
剛剛和Jordan聊天,說到前兩天他們在沙坑的經曆。有位小朋友的玩沙工具超級豪華,小宋非常想玩,可是小男孩并不願意。
小宋一去拿,小男孩就沖過來說他要玩的,但他并不是真的玩,很快又放下。小宋又去拿,他又回來拿走,就這麼好幾個回合。
Jordan說,兒子真的很想玩,但我每次叫他去問哥哥願不願意,他都不去。
聽到這裡我打住了他,我問Jordan那你幫他問了嗎?Jordan說沒有。
我說那你下次還是幫他問吧。
曾經我也一樣,總是讓孩子自己去問,孩子反過來讓我去,我就說是你想玩,你該自己去。
但結果也每次都一樣,就是孩子隻會眼巴巴的看着我,并不會去問。看看我,看看玩具,可以看到他在控制自己不去拿,有時候控制不住,我隻好制止他。
幾次之後我突然發現,其實我這樣做,是在推着孩子往前走,我卻沒有給到他足夠的支持。對于沒有準備好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會讓他感覺到無助。
之後我就改變了做法,開始時還是會建議他自己去問,他不去的時候我便告訴他,“那媽媽幫你去問吧”。
有時候得到對方肯定的回答,他會很開心地玩,有時候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他也不像從前那樣戀戀不舍那個玩具,很容易跟着我去别的地方玩。
後來有一次,我同樣先建議他自己去問,并沒有期待他真的去,但出乎意料的是,小朋友真的自己去問了:可不可以給我玩一下?然後姐姐把玩具遞給他的時候,我看他臉上的表情格外的滿足。
我又一次看到,在得到了媽媽的支持,在媽媽這裡可以放心的「退步」「害羞」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在悄悄地往前邁步的。
而且是自發的,有力量的腳步。
想起來吳老師在課堂上說的那句話:獨立是孩子的權利,而不是成人的期待。
#3
育兒中的接納與留白
- 接納 -
前幾天晚上帶孩子去宜家玩,宜家外頭有個攀爬架,孩子玩得特别開心,隔了幾個月沒來,我觀察到小宋兩個特别明顯的變化:
1⃣️ 個高了,大運動能力更強了
之前爬這個“獨木橋”,手還隻能抓住繩子,小心翼翼得走上好幾分鐘。現在手可以把着扶手,一步一步非常順利的就上去了。
這是半年前的照片,最近沒拍
2⃣️ 在人多的場合不再「逃跑」
小宋在一些行為上常表現得謹慎,不僅體現在自己的運動探索上(不做沒有把握的事),還體現在小朋友很多的場合。
如果在滑梯頂端,有很多小朋友,或者他正要滑的時候來了一個比他大的孩子靠他很近,他會立即讓開。要麼就下來,要麼就在旁邊等,一直等到一個孩子都沒有了,他才會繼續玩。
看他每次都這樣,我曾反思,是不是因為我自己性格如此,遇到什麼需要争搶的場合我下意識就讓開。又會不會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太少了,導緻他「膽小」?需不需要想點辦法,讓他鍛煉鍛煉?
但反思是自己反思,對孩子,一個原則是「不貼标簽」——「膽小」就是一個标簽。
同時也确定這不是什麼問題,不需要鍛煉。媽媽心裡的這些個小九九,就揮一揮衣袖,丢到腦後吧。對孩子,接納就好啦。
也是半年前的照片/就是這個場地
沒想到,這次就觀察到孩子的變化,人多的場合,「不怵」了。
在滑滑梯上,有人在前面,他會排在後面等待;輪到他了,後面有大哥哥大姐姐速度很快地跑過來,他也可以不緊不慢地滑下來;
走獨木橋時,也不會因為後面有人就立刻找我抱他下來,而是繼續保持自己的節奏,後面的哥哥姐姐們也就隻好減速跟着小弟弟啦~
小宋用事實告訴我,媽媽,是你想太多啦!
不貼标簽,不要求「完美小孩」,全然接納,靜待花開。
- 留白 -
玩了許久,小宋喊我一起到旁邊的椅子上休息。突然他指着不遠處一個小女孩問我:她在幹什麼啊?
我一看,小女孩蹲着小便呢。就跟小宋說,小姐姐在那尿尿呢,我們不要看哦。然後我的視線就轉到别的地方去了。
再回到小宋身上時,我發現他有點不對勁,原本很高的興緻突然沒了,我說什麼都回答不要,不一會兒就說要回家。
我立馬想到會不會是他也想小便甚至已經尿褲子,但是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也沒看見他褲子濕。我又想會不會是他覺得不好意思?或者認為我在責怪他?
我趕緊解釋說,沒關系的,我們不是故意看到小姐姐尿尿,下回我們不看就好啦,媽媽不是在責怪你。而且,媽媽覺得那個小姐姐不能在那裡尿尿,大家都會看見的,她應該去廁所,或者到那棵樹後面去,大家都看不到地方,尿在尿袋裡面(我包裡放了一個尿袋,小宋也知道)。
小宋聽完我的話,若有所思,表情不再像剛剛那樣緊張,但也沒有開口。
我又想說話,但一瞬間察覺到自己心裡的期待:我是不是希望孩子馬上又能恢複剛剛那樣開心玩耍的狀态,我必須要跟他把這事說明白了,他還沒笑,一定是因為我沒說明白,沒讓他搞懂……
腦子轉到這裡的時候,我立刻閉了嘴,隻是蹲在他旁邊陪着他。我想,育兒當中需要一些留白。
沒有必要鑽牛角尖,也沒有必要一次就把什麼都說明白,更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孩子從一個小經曆以及媽媽blabla的長篇大論中就學會什麼道理或規則——這樣的媽媽也太讓人抓狂了吧?
當然不用擔心就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什麼傷害,我那幾句話以及我蹲下來陪着他的行為,足以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支持。剩下的「空白」,就留給孩子自己吧。
靜靜地待了一會兒後,我們就一起回家了,一路上小宋歌聲不停,心情愉快得很哩~
//////////
是這些真實的育兒經曆,讓我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媽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