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心理學老師曾經和我們做了一個遊戲。
他拿着一張紙條,在第一位同學耳邊輕聲說了幾句話,然後讓他把剛剛聽到的話,再輕聲地傳給後面的同學,以此往後推,直到最後一位同學為止。
我們班當時有45位同學,當這幾句話傳到最後一位同學那裡的時候,你們猜怎麼着?不要說文字上有改動,就連意思都變了。
如果沒玩過這個遊戲的話,你們可以試試,結果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
那麼,這個遊戲說明了什麼呢?很簡答,信息在通過語言的傳播過程中,意思會發生改變。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俗語,其中就有很多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生了意思上的改變,從而被我們誤讀誤解。
就比如,我在以前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一句“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是浪子如果能回頭,用金銀也不會換。其實,金不換是個人名,這個浪子指的就是金不換。
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句,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話,是一句歇後語,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會理解成這樣:呂洞賓是個好人,他對這條狗很好,結果狗卻反過來咬他,所以得出結論說這條狗不識呂洞賓的好心。
那這句話原本是什麼樣子呢?
其實,這裡“狗咬”已經用錯字,它原本應該是“苟杳”,是一個人名。
說到這句歇後語,就得從一個典故說起。
據說苟杳這個人命苦,是個窮困潦倒的書生,呂洞賓見他度日困難,于是乎就收留了他,并與他結拜為兄弟。
到了苟杳談婚論嫁的年紀,呂洞賓的一位朋友打算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苟杳,苟杳當然是求之不得,但是需要答應呂洞賓一個條件,就是新娘過門後得先陪呂洞賓三天。
苟杳心裡肯定犯嘀咕:這哥們不是好人啦。
但想到這些年一直寄居在呂洞賓家,而且成親的事好得呂洞賓來張羅。
正所謂: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所以,隻好答應了。
過了三天,苟杳這才來到新房,見新娘在哭泣。
一問之下才明白,原來呂洞賓每晚都在卧室外的客廳秉燭夜讀,天亮就離開,根本就沒讓新娘見着自己。
苟杳也是個聰明人,很快就明白過來,這個呂兄在激勵自己好好讀書。
說是讓新娘陪他,實則是一番好意,可起初苟杳卻未能識破。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些年過後,苟杳終于出人頭地發達了,不過呂洞賓家卻攤上事兒了,日子不好過,咋辦呢?
呂洞賓就去找他的結拜兄弟苟杳,到了苟杳家,他說明了來意,不過苟杳什麼話也沒說,隻是好酒好菜地招待他。
三天過後,呂洞賓心想,既然苟杳不開口,估計是不想幫自己。沒辦法,隻好拜别了苟杳,空手而歸。
回到家以後,發現家裡面的房子翻蓋了,但是院子裡卻停放一口棺材。
妻子在那哭的很傷心,當她看到呂洞賓回來後吓了一跳。
因為别人告訴她呂洞賓在求助的路上遇害了,好心人遇到了才把他收殓送了回來。
呂洞賓一氣之下就把那口棺材給劈開了,這才裡面裝着很多金銀财寶和一封信。
信上說: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
呂洞賓這時才明白,原來苟杳早有安排,是自己錯怪他了。
其實呢,苟杳和呂洞賓都是好心人,都在默默地為對方付出,隻是被一些表面現象蒙蔽了而已。
從此以後,便有了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後來,這句話在傳播的過程中,就變成了大家熟知的那句歇後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大家還知道哪些像這樣歪打正着的語句呢?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