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鳳凰古城風情詩

鳳凰古城風情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6:13:29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王玉秋晨 蘇蕊/攝)“鳳凰台上鳳凰遊”“牧童遙指杏花村”“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這些古詩,小學生們背得滾瓜爛熟。詩中“鳳凰台”“長幹裡”“杏花村”在哪?答案是:老門西。

2月22日,“江蘇文脈”微信公衆号的推文《南京老門西守望者》,引發大家關注。3月21日是世界詩歌日,在老門西文化守望者們的帶領下,現代快報小記者們走進這塊寶地,從無字句處讀書。

在愚園,打卡古代文人讀書的場景

老門西,有李白的鳳凰台、杜牧的杏花村,還曾是明清時期私家園林的集中地。被譽為“金陵獅子林”的愚園,就是其中一座名園。愚園又叫胡家花園,是晚清胡恩燮、胡光國父子構築的,也是文化雅集之地,文人在這裡留下的詩文、楹聯數以千計。

鳳凰古城風情詩(古詩裡的鳳凰台)1

△走進愚園

老門西文化守望者協會志願者戴啟元和卞琪斌曾在他們主辦的“最憶是金陵”微信公衆号發表多篇文章,講述老門西的故事。他們擔任這次“走讀南京”的文化導師。第一站,他們就帶領小記者們走進愚園。考慮到小記者們都是學齡兒童,他們特地選擇了幾處與讀書有關的場所,作為講解的重點。

鳳凰古城風情詩(古詩裡的鳳凰台)2

△小記者們們換上漢服朗讀《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在愚園裡的“具并文社”,小記者們們換上漢服,跟着老師放聲朗讀《弟子規》。據介紹,愚園興盛時,文學社團“具并文社”曾在這裡頻頻活動,一年舉辦雅集十多次。

鳳凰古城風情詩(古詩裡的鳳凰台)3

△小記者們在愚園的“課耕草堂”

“青山伴讀之樓”是愚園難得開放的景點,曾是胡家的藏書樓,也是子弟讀書的地方。走進去,可以看到師生的“課桌椅”,教書先生桌上擺放着文房四寶。緊挨着園子大門的“課耕草堂”,還原了一座農舍的場景,裡面擺放着箬笠、蓑衣以及農器具,寄托了文人耕讀傳家的理想。這些古色古香的場景,讓小記者們興奮不已,喊爸爸媽媽給自己拍照。

走街串巷,感受老門西煙火味

從小門走出愚園,就是花露北崗。“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筆下的古長幹裡,其西北就在這裡。旁邊不遠處,還有杜牧詩《清明》裡的“杏花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聽了卞琪斌的介紹,小記者們一邊走,一邊情不自禁地背起了古詩。

鳳凰古城風情詩(古詩裡的鳳凰台)4

△小記者們參觀老門西街巷和文保建築

中午11點左右,小記者們和家長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老門西煙火味最足的“小門口”。四條小巷在這裡交彙,每一條巷子裡都住着人家。這時,家家戶戶炊煙升起,遠遠地就能聽到鍋碗瓢盆的交響,聞到飯菜香。“100多年前,這裡就是‘新街口’,雖然狹窄,但周圍都是商鋪,非常熱鬧。”卞琪斌的解說,讓小記者們有點驚詫。

穿過“小門口”,沿着逼仄的巷子,這裡處處可見從前的“大戶人家”。“看,這裡就是‘學霸’魏家骅的故居,他可是考上進士的。”卞琪斌帶小記者們參觀了魏家骅故居、劉芝田故居等文保建築。這些宅第,曾号稱“九十九間半”,如今雖然看起來破敗,但精美的磚雕門樓、高聳的馬頭牆依稀可辨。卞琪斌指着院牆外的拴馬環,告訴孩子們,“這就是過去的‘車位’,是家境殷實的人家才有的。”小記者們好奇地走近斑駁的磚牆,在巷子裡觀察、辨認古迹。

一路“走讀”,小記者收獲滿滿

參加這次“走讀南京——尋訪老門西”活動的小記者,其中很多是第一次來老門西,甚至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一路“走讀”,無論是精緻古雅的愚園,還是略顯滄桑老舊的“小門口”街巷,都讓他們瞪大了好奇的眼睛。

“胡家花園裡的建築,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漢江路小學二年級的小記者李明澤告訴記者,他要把看到的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這座美麗的古典園林。金陵小學一年級小記者曹钰琳則對“課耕草堂”印象很深,茅草屋、箬笠、蓑衣都是她從沒見過的,“原來,古人下雨天用的‘雨衣’‘雨傘’是這樣的。”

金陵小學一年級小記者徐甯遠說,他印象最深的是門西的老街巷,“我很喜歡這個地方,今天很開心。這裡現在看起來很破舊,但老師說,100多年前,這裡很熱鬧、很繁華,類似現在的新街口,我很震驚。”

直到活動結束,還有小記者意猶未盡,提議讓爸爸媽媽帶着去城牆邊,找找“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雕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