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尼采是不是最偉大的哲學家

尼采是不是最偉大的哲學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15:44:37

尼采是不是最偉大的哲學家(德國哲學家尼采簡介)1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思想家、語言學家、詩人及作曲家。他的著作對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讨論。衆所周知,尼采的寫作風格如其人,十分狂傲獨特,在表述觀點時,他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等技巧。那麼,這位舉世聞名個性獨特的大家的哲學成長之路是怎樣的呢?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魯士薩克森州勒肯鎮附近洛肯村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寫過神學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師。兒時的尼采是個沉默的孩子,兩歲半才學會說第一句話。

1849年7月,尼采的父親病逝。數月後,年僅2歲的弟弟又夭折。當時尼采才5歲,親人接連的死亡,使尼采過早地領略了人生的陰暗面,鑄成了他憂郁内傾的性格。父親死後第二年,尼采随同母親和妹妹遷居瑙姆堡,從此便生長在一個完全女性的家庭裡。祖母關于其波蘭貴族家族史的灌輸對尼采貴族情結的形成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蘭貴族血統并為此而感到自豪。由于父親過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們團團圍住,她們把他嬌慣得脆弱而敏感。尼采曾經這樣講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屬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陽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經過早地學會成熟地思考。”

14歲時,尼采進入普夫達中學,這個學校課程都是古典的,訓練很嚴格,出了很多偉人,如詩人和劇作家諾瓦利斯以及康德的繼承者、偉大的先驗主義和道德哲學的代表費希特。可是尼采卻難以接受這種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願意接近陌生人。這時的他除了理智的發展并有着驚人的進步外,音樂和詩歌已經成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但第一學期結束,便不再學習神學了。他對平民政治不感興趣,而且他從沒想過要過一種安甯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不會對有節制的歡樂和痛苦這樣一種可憐的生活理想感興趣。尼采有自己的喜好,他熱愛希臘詩人,崇尚希臘神話中各種具有鮮明特點的人物,并把他們巧妙地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結合起來。他熱愛巴赫、貝多芬,以及後來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熱情褒揚的那位歌劇巨人——瓦格納。

1865年,他敬愛的古典語言學老師李謝爾思到萊比錫大學任教,尼采也随之到了那裡。當時的尼采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開始哲學沉思了。在萊比錫期間,他偶然地在一個舊書攤上購得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欣喜若狂,每日淩晨2點上床,6時起床,沉浸在這本書中,心中充滿神經質的激動。後來他回憶說,當時他正孤立無助地經曆着某些痛苦的體驗,幾乎瀕于絕望,而叔本華的書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現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他覺得叔本華好像專門為他寫了這本書一樣。那時,尼采非常困惑:為何像叔本華那樣的天才會被現世所抛棄,其偉大的著作為何隻在書架的偏僻角落才找得到?這時的他,此外還從朗格、施皮爾、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裡汲取了傳統的抽象概念。

尼采早期的童年生活和大學接觸哲學的經曆鑄就了日後非凡的尼采。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人拿起尼采的著作,都會發覺它們才氣橫溢、光彩奪目、豪氣沖天。尼采并沒有建立一個封閉而龐大的哲學體系,他隻寫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裡行間并不證明什麼,隻是預告和啟示,但恰恰不是憑借邏輯推理而是憑借神奇的想象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獻給人類的不隻是一種新的哲學,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