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更新了。
突然發現,微信官方又靜悄悄上線了一個新功能——朋友權限裡的“僅聊天”。
它有别于朋友圈的天數設置和微信運動的記錄設置,“僅聊天”相當于完全抹除了你和對方的交集,彼此間剩下的,隻有聊天框。
從此,微信裡多了另一種好友。
叫做:“僅聊天”朋友。
01.
有人說,微信的每一次更新,都能夠讓我們清晰又明确地管理朋友圈,清除無效社交。
不可否認,微信正讓好友的定義變得越來越不同。
但與此同時,每個人對微信權限的設置,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還記得之前關于“朋友圈是否會關閉”的問題,在知乎上,有一句話就說出了我的心聲。
他留言道:
“我反正不會關,因為想了解你的人會看一看,喜歡你的人會翻完,不在乎你的人根本不會點開,那麼何必阻斷那些在乎你的人了解你的途徑,何必為那些與你無關的人自多多情。”
這條留言得到了大家的一片好評,點贊高達6000多。
他說得很對,朋友圈的設置越來越多,半年可見,一個月可見,三天可見,甚至是“僅聊天”......但是,能否發現你設置朋友圈權限的,往往不會是陌生人,而是真正想了解你,在乎你的人。
因為在乎,才會關注你;
因為在乎,才點開你的朋友圈。
記得早前,有個朋友跟我抱怨。他說他被好友的朋友圈給屏蔽了,甚至好友結婚,都沒有通知他,他還是從另一個朋友那裡知道的。所以每次提起這事,他都耿耿于懷。
我聽着他的抱怨,也深有感觸。
微信朋友圈,就像是對外的生活備忘錄,是給朋友關心你的一個窗口。但如果你把他設置成了“僅聊天”,那麼你的朋友圈,從此都會安靜地消失在他的手機微信裡。
可想而知,當朋友看到的那一刻時,心該有多涼。
對于不在乎你的人來說,就算你把他删除,拉黑,他也不會有反應,他不會在意。但對于在乎你的人來說,你設置了“僅聊天”,别人看到了,心也就涼了。
借用用木心先生的那句說:“你鎖了,别人就懂了。”
他懂了,就不會再“敲門”了。
那朋友之情,就這樣慢慢地毀在這塊隐形的“鎖”上。
02.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聚會。
他問我:在哪一刻,你會對一段關系死心?
随後,他給我了一個答案:從他發現朋友把自己屏蔽時,他突然心裡咯噔一下,涼了。
聽完他的話,我沉思了一下。
是啊,所有感情的覆滅,或許真就隻是那一瞬間的事。那一刻,你死心了,瞬間就發覺沒有繼續的必要了。
其實,所有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都取決于對方對你的态度和方式。
當你設置了分組,把别人隔絕在你的朋友圈距離之外,那也就别指望他人能用多大的熱情來回饋你,來維護你的友誼。長此以往,感情又怎會不被消磨掉呢?
漸漸的,你消失在我的朋友圈中,我就消失在你的生命裡。
一段好的友誼,就這樣被毀掉了。
所以說,“僅聊天”是朋友圈友誼中最厲害的殺手。
無形之中,它消耗着彼此之間的情感。
當被瓦解完時,也就是彼此分道揚镳的時刻。
03.
一直以來,微信頁面和設置都是以簡潔為主。
但随着微信的更新完善,微信權限設置也越來越齊全,所謂“微信好友”的遠近層次,也就讓這個朋友圈變得越來越“功利化”。
也就是說,對每個好友的不同設置,都意味着你對他抱有不同的态度來面對和經營。
朋友圈開放的是真心好友,那“僅聊天”好友呢?
是不是意味着,和黑名單之間,隻隔着一個聊天框的距離?
想當初,我們隻有幾個、十幾個好友時,沒有太多防備,沒有遠近之分。但當我們好友越來越多的時候,不同的好友、不同的分組,我們需要隐藏的也就越來越多。
最後,朋友圈變得越來越陌生,彼此的距離也越來越冷漠。
雖然說,人生是一趟列車,有些人上,有些人下,有些人是知己,也有很多人是過客。
但我們也不必用這些特别的設置把好友推遠,就像前面說的,那些不在乎你的人,也不會注意到你設置的各種權限,最終傷害的,還是那些在乎你的人。
朋友圈,應該是屬于朋友的圈子。
而不是讓朋友圈,圈住了你和朋友間的距離。
04.
在登錄微信時,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面對着蔚藍色的星球。”
官方解釋說,一個人聯系着全世界。
這看似拉近距離、熱熱鬧鬧的背後,如今看來,卻也隐隐約約透着一股孤獨的味道。而這孤獨的滋味,正是因為從我們設置朋友圈的各種權限開始。
無論怎樣,每一個社交平台都應該成為我們彼此情感的連接地,而非是孤獨的聚集地。那些添加你好友的人,不論是你生命中的過客,還是你衷心的好友,都值得你珍惜。
所以,請不要輕易把朋友設置為”僅聊天”好友。
這也是對一段關系,最大的尊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