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乳腺癌的治療,無論是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十年前,複發轉移的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約2-3年,如今,平均生存時間超過五年的大有人在,甚至由于一些藥物的出現,部分晚期患者擁有了長達十年的生存時間。
乳腺癌,這一過去看起來不可治愈的疾病,現如今已然變為慢性病。
“我今年正好70周歲,在2006年查出自己罹患乳腺癌,到現在為止已經第14年了,距離我手術以後第二年的複發轉移到治療,已經10多年,我現在情況還是很好的。”
李阿姨在14年前确診後就被冠以“乳腺癌患者”的帽子,而自從患上這一疾病,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無人知曉,隻知道按照醫生的指示乖乖配合治療。也是從确診後起,李阿姨會定時查看癌指數指标,每一次的上升和下降都對她意義重大。
在中國,還有許多人有着與李阿姨同樣的命運。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副院長殷詠梅教授介紹,我國每年新發的乳腺癌人數約30萬,随着我國居民的生活習慣、工作節奏的改變,患病人數也在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現在就醫的就有不少年輕患者,在我們醫院,我接診過最年輕的一位乳腺癌患者才3歲。”殷詠梅教授說。
無論是先天因素的影響,還是後天因素的出現,乳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并呈現年輕化趨勢,這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這一疾病。
乳腺癌易複發轉移,每三四年就會有一次從确診至今,李阿姨為何能活得這麼長久?無數患者對此提出了疑問。
根據李阿姨介紹,除了歸結于創新藥物的使用,這還主要歸結于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家人對我的治療特别支持,老伴常常說,隻要你開心,什麼事情在家裡都不要操心。兒子為了給我治病把家裡的房子賣了,女兒為了給我最好的照顧,我得病後一直沒考慮要孩子。雖然得病非常不幸,但是有家人的不離不棄我也感覺到很幸福。”李阿姨如是說。
但是,在幸福背後也存在着疾病的煎熬。自從李阿姨患病以來,她的病情出現了多次複發和轉移,情況很是複雜。
“與肺癌、直腸癌相比,乳腺癌應該是一個愈後比較好的疾病。當時李阿姨也是經過了正規的治療,手術之後化療了4個療程,在手術3年之後形成了淋巴結轉移。由于李阿姨家裡有一位親戚也患了乳腺癌,但是她治療之後就沒有複發,所以李阿姨非常不理解複發原因,她深受此打擊。”面對這樣的情況,殷詠梅教授介紹,李阿姨在手術之後第3年,也是10年前出現病情複發,那也是她第一次見到李阿姨。
從現在的治療上來看,有的患者在10年中會複發三次,也就是說,幾乎每三四年就會有一次。但是,複發和轉移,從名字上來看就很恐怖,所以,李阿姨當時的心情非常焦慮、憂心及迷茫。
為了更好的給李阿姨提供幫助,此時,除了治療更需給予患者足夠的信心和戰勝疾病的勇氣。
“對于醫生來說,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現在國家提倡對于腫瘤患者全周期、全方位兩全管理,全周期是指在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最大的關注。所謂的全方位,不單指治療,除了患者生理上的病情,還要關注患者的心理。”殷詠梅教授說,患者心理的負擔不比生理上的治療比重低,很多患者對疾病不正确的認識、恐懼,會出現拒絕治療,放棄治療的行為,從而導緻治療失敗。
好在,在出現疾病複發轉移後,家人和醫生都給予了李阿姨足夠的關注。
心态能決定壽命長短,年輕女性尤其需注意罹患癌症不意味着死亡宣判。每一位患者在被診斷為乳腺癌的這一天必然是黑暗的,但是他們會經過一個從無法認同、無法面對、無法理解,直到接受、理解、配合治療的過程。
實際上,與許多人一樣,在确診後,許多人都會非常的焦慮、憂心,年僅38歲的小楚也不例外。2014年10月,小楚被确診為癌症:三陰乳腺癌,晚期。這一乳腺癌屬于最少見的類型,一般隻能靠化療藥物,效果不理想。
在知曉這一事實的第一時間,小楚甚至想放棄治療。
“有一個同城的姐妹也患有乳腺癌,她不想拖累家人,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也不想治療。”在癌症到來的那一刻,小楚感覺自己四周彌漫着死亡陰影,乳腺癌更是如同魔鬼一般與她糾纏不清,更讓她陷入無限的恐懼漩渦中。
面對乳腺癌,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無奈。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會在家人、朋友、醫生團隊的關心幫助下走出這樣的心境。
在殷詠梅教授看來,無論是從乳腺癌發病,還是從乳腺癌的治療療效來看,情緒緊張、焦慮的患者總是比不過放松、能正确看待自己、保持樂觀的患者。
“我們非常期待患者能盡快從疾病的恐懼、憂慮中走出來,忘記自己是一個病人,配合醫生進行積極的治療,以良好的心态對待腫瘤,擁有戰勝疾病的堅定信念,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腫瘤患者即使在複發轉移以後也能長期生存甚至達到治愈,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殷詠梅教授稱。
事實上,不少頂級醫學雜志也提出,如果女性心理、情緒發生異常波動,将導緻人體内分泌功能失調,引發雌激素分泌紊亂,從而成為衆多婦科疾病的根源。特别是年齡在30-50歲之間的女性,正處于事業和家庭中的角色轉型期,由于不适應自己在各種關系中的應對而産生不良情緒,之後沒有采取正确的方式處理,一直憋在心裡。在這樣的亞健康狀态下,患上婦科疾病的幾率也明顯上升。
“如果不幸罹患乳腺癌,一定要正視疾病,勇敢面對,多接觸、了解正确的信息,之後配合醫生做規範化的治療。目前,乳腺癌治療強調慢病管理的理念,因此定期随訪也非常重要,而随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至少需要5-10年以上的時間,”殷詠梅教授強調,“打太極、瑜伽、唱歌、旅遊等方式都可以讓患者的内心從疾病中走出來。”#清風計劃##她健康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