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們因為演化自同一批祖先,所以保留了很多相似的生理結構和行為習性,哺乳動物之間的情緒表達是共通的,比如狗呲牙咧嘴我們就知道它生氣了,在面對其它的動物時狗也會這樣表達情緒,雖然沒有人類語言表達的含義多,可是還是可以看出表達的情緒。
而哺乳動物的生殖結構也十分相似,不同于魚類、鳥類或者爬行動物那樣的生殖、排洩、排尿系統歸一,兩性的差異相當大。結構決定功能,哺乳動物繁衍是由雄性将生殖細胞送入雌性的生殖道,精卵在輸卵管結合,然後受精卵在子宮内膜着床發育為一個完整的生物個體,是胎生的方式,隻有鴨嘴獸一個個例是卵生哺乳。
而哺乳動物的交配時長差異卻十分巨大,袋鼩為了提高繁殖的幾率,甚至可以交配12小時,結果是雄性個體的免疫崩潰大量死亡,繁殖期内數量甚至可以降低90%以上,這給懷孕的雌性騰出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和更多的食物,保證了雌性帶崽時的能量需求,而三兩個月後,幼崽中的雄性就長大了。
多數哺乳動物的繁衍活動很純粹,就是為了繁衍,談不上什麼感受,雄獅在繁殖期内會頻繁地交配,獅王有最高的交配權,然而單次交配時長卻很短,快速結束戰鬥然後就走向另一頭雌性,通過和更多的交配對象和頻繁的交配,獅王可以提升自己基因傳遞下去的幾率;而食草動物中的兔子等物種也很迅速,幾秒就完事。
如果隻說繁衍這件事,其實時長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兩者的生殖細胞在雌性的生殖道内結合、着床,現代的輔助生殖技術就是這樣,并不需要經過雌雄雙方的結合。當然,也有袋鼩那樣的物種,但它們也體會不到什麼樂趣,反而雄性會大量死亡。而一些智商發達的物種,卻有很多和繁衍無關的繁衍活動。
黑猩猩、倭黑猩猩、海豚、人類在這方面很相似,并不純粹是為了繁殖。因為這些物種的大腦都比較發達,而感覺是需要通過周圍神經系統收集信息傳回大腦才最終産生感覺,所以這些物種感覺十分發達,這也是為啥大猩猩力量強大卻會被豹子捕食,痛覺發達,一旦被咬被撓了,就可能産生退意。
而外周感覺發達,也使得這些物種的交配活動不再局限于繁衍,有時候就是為了相關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種多巴胺補償機制,它能使動物感覺愉悅,和頻率、時間都有一定的關系,也會讓物種有類似成瘾的感覺。腦子最發達的那些動物幾乎都有這方面的玩鬧行為,海豚甚至不局限于雌性,而在獅子中也有大約8%的雄性是這樣。
人類無疑是地球上腦子最聰明的物種,外周感覺就很發達,在各類器官上也分布着感覺神經,而生殖系統的神經分布使人類這方面的感覺突出,在繁衍行為中就會有強烈的體驗。也使得人類的很多行為并不是為了繁衍,在演化的曆程中,人類和近親黑猩猩等大型物種一樣,這方面的行為也成為了一種促進交流的方式。
當然人類個體之間也存在差異,生存的目的也不同,有的人喜歡這類行為,有的人卻比較冷淡,有的人結婚就是為了生娃,也就是所謂的傳宗接代。而在一些族群中,比如愛斯基摩人等生活在寒冷、艱苦地帶的人,還有共妻現象,原因在于環境艱苦生存困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證家庭的食物獲取等。
而一些專家研究認為,在原始時代,因為照明等條件較差,就算是夏季最晚也就8點左右天黑,早上5點左右天才亮,十來個鐘頭,冬季夜晚更加漫長,而人休息并不需要太長的時間,所以原始人在這方面的行為就比較頻繁,比如晚上吃完東西沒事唠唠嗑,唠完了就秀秀,然後睡覺,睡醒了還來,然後精神抖擻地幹活去。
人類是一種群體活動的物種,人類社會的形成就和人類之間的各種聯系分不開,在性方面有類似黑猩猩那樣的行為,可以促進交流,而語言功能的轉變使得人類可以更高效地交流,當然語言可能是最重要的,它是人類區别于其它物種最重要的功能,将世間萬物抽象化為各種詞彙,我們可以面無表情地表達憤怒,其他的哺乳動物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