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龍頭山在哪裡好

龍頭山在哪裡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22:57:30

光明日報記者 張 勇

2014年8月3日,一場6.5級強烈地震奪去了雲南昭通魯甸縣龍頭山516人的生命,68人失蹤,龍頭山鎮成為一片廢墟。

在魯甸地震後6年中,記者三進龍頭山,見證了災區幹部群衆抹幹淚水重建家園、滿懷信心脫貧奔小康的步伐,感受了龍頭山從一片廢墟上崛起一座新集鎮,再蝶變為一個美麗旅遊小鎮的曆史進程。

1.廢墟上重建家園

2017年1月19日,魯甸地震過去兩年半,記者一進龍頭山,廢墟已經消失,一座嶄新的集鎮已基本建成,一排排嶄新的民居整齊有序,一條條寬敞的街道整潔幹淨,新建的鄉衛生院和鄉龍泉中學已投入使用,校園内有寬敞的足球場和室内籃球場。老百姓于2015年春節前遷入了新房,鎮黨政機關還在租民房辦公,鎮黨委書記李善雲在出租房臨時辦公室的爐火邊對記者說:“今年内一定要全部完成龍頭山恢複重建任務!”

地震時,山體滑坡掩埋了龍頭山鎮龍泉社區甘家寨,造成21人遇難、31人失蹤。89戶幸存村民全部安置到集鎮中央新建的小區。記者走進新甘家寨,看到69歲的甘正芬和72歲的鄒體富夫婦正在新房中擦拭門窗,門框上貼着春聯“喬遷新居謝黨恩,地震無情人有情”。

記者來到龍頭山原集鎮遺址,山坡上原鄉政府大院還保留着一棟歪斜的三層辦公樓和一棟一樓被壓扁的小樓,作為地震遺址公園,讓後人永遠記住這場災難。山坡下原來的集鎮街道正在施工,準備建造魯甸抗震救災紀念館。

2017年11月2日,記者二進龍頭山。鄉黨委政府機關在全鎮最後搬進了新樓,抗震救災紀念館已建成開館,意味着魯甸地震三年恢複重建全面完成。原來的荒山秃嶺處處可見綠色花椒林,被花椒林簇擁的村寨露出點點青瓦白牆。光明村種植了1.3萬多畝花椒,村黨總支書記譚德軍因最早帶領村民種花椒而被稱為“花椒書記”。他告訴記者,村裡成立了兩個合作社,種植花椒和林下養雞,每個合作社吸收幾十個貧困戶參加,幫助他們盡快脫貧。

“小小花椒樹,緻富大産業。現在龍頭山種植花椒6.8萬畝,帶動了災區群衆脫貧,全鎮貧困人口不到2000人。”李善雲說。

龍頭山在哪裡好(三進龍頭山)1

生機勃勃的魯甸縣龍頭山旅遊小鎮。光明日報記者張勇攝/光明圖片

龍頭山在哪裡好(三進龍頭山)2

魯甸縣龍頭山鎮光明村花椒種植大戶王雲坤帶着孫子采摘花椒。光明日報記者張勇攝/光明圖片

2.龍頭山人的新生活

今年8月11日,記者三進龍頭山。地震已經過去6年,龍頭山的人們過得好嗎?

在清香撲鼻的光明村花椒林中,一串串綠中帶黃的花椒壓彎了枝頭。記者遇到了正在采摘花椒的王雲坤一家五口,68歲的王雲坤是花椒種植大戶,近幾年種植花椒300多株,還教其他村民種植技術。“我家原來種烤煙,現在種花椒,去年花椒收入4萬多元,今年雖然有疫情,至今也賣了3萬多元,比種烤煙劃算!”王雲坤邊采花椒邊說,讓他更開心的是,身邊埋頭幹活的大孫子考上了大學。

“2018年全村278戶村民就全部脫貧了,現在人均純收入8200多元,村裡正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現任村黨總支書記肖慈勤說,全村種花椒400多畝,去年花椒收入7000多萬元。在廣東東西協作項目和縣委組織部的扶持下,村裡新成立了鹌鹑養殖合作社和養牛合作社。花椒林邊就有剛建成的鹌鹑養殖車間,4萬隻鹌鹑叽叽喳喳地争相吃食,管理人員正彎着腰撿拾鹌鹑蛋。

第三次走進甘家寨,鄒體富家熱鬧非凡,孫媳婦鄭家麗一邊打掃火鍋店,一邊照看才一歲的孩子。她有3個孩子,老二在地震後帳篷裡出生。近兩年,丈夫鄒建國在外面跑運輸,她就在新家開了火鍋店,每月純收入四五千元。鄒體富的兒子鄒家榮地震前夫妻離婚,雙方各帶一個兒子,不料随母親生活的小兒子在地震中遇難,年僅11歲。不忍看前妻孤苦一人,鄒家榮便把前妻接回家一起生活,破鏡重圓。天災之後,龍頭山人更珍惜親情!

幸福感增強的還有年過七旬的鄒體富、甘正芬老兩口。甘正芬抱着重孫爽朗地說:“地震那年心情不好,身體也不好。這幾年政策好,心情好了,身體也好多了。去年兒子出錢,讓我們老兩口去旅遊,今年如果沒有疫情,我們就去北京看天安門了。”鄒家榮憨厚一笑:“現在我們生活好了,應該出去外面走走看看。”

看鄒體富爺孫三代越說越開心,記者提議為他們拍個全家福。于是鄒體富、甘正芬就和在家的兒子、孫媳婦和重孫一起坐在客廳沙發上合影,燦爛的笑容綻放在一家四代人的臉上,定格在龍頭山人的心底。

3.蝶變的旅遊小鎮

記者來到與龍頭山集鎮一山之隔的沙壩路段,便見山前打通的都香高速營盤隧道,隧道前方正在修高速出口收費站。李善雲說:“穿過隧道就是龍頭山集鎮,我做夢都沒想到這裡會通高速,今後從昭通走高速半小時就能到龍頭山,就會有更多的遊客來,龍頭山旅遊小鎮就能發展起來了。”

“龍頭山這幾年發展花椒産業和勞務輸出,今年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目前要發展旅遊小鎮,促進鄉村振興。”李善雲描繪着龍頭山的發展藍圖。

龍頭山旅遊小鎮的藍圖正在逐步變成現實,集鎮入口旁新建了一座朱提銀文化館。昭通古稱朱提,朱提産銀自古聞名,早在西漢及三國時期,朱提銀就成為朝廷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而朱提銀主要礦區樂馬廠就位于龍頭山鎮大佛山下,樂馬廠礦冶遺址是昭通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龍頭山形成打造“全國朱提文化體驗第一鎮、抗震救災紅色文化、全國花椒産業示範鎮”的思路,積極建設旅遊小鎮。去年全鎮接待旅客15萬餘人次,旅遊業收入達1500萬元。

恢複重建和建設旅遊小鎮,使龍頭山鎮鳳凰涅槃,也深刻改變着龍頭山人的生活。許多村民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鄒建國看到震後恢複重建工程多,就買了輛貨車跑運輸,一年收入1萬多元。恢複重建結束後,龍頭山附近修建都香高速路,鄒建國又抓住機遇,分别在魯甸縣和巧家縣組建了兩個運輸車隊,為高速路施工運輸材料,生意日益紅火。

龍頭山的變化給山裡的孩子們帶來更多希望。龍頭山龍泉中學不僅有新建的美麗校園,還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有雲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連續6年支教,學生從不到2000人增加到3000人。今年魯甸縣中考狀元是龍泉中學畢業的謝德平,謝德平家原來是貧困戶,地震後有了新家、新學校,他學習更加勤奮。他小聲告訴記者:“我準備讀昭通一中的高中,将來想考北京大學。”

謝德平的願望不是夢,龍頭山孩子們的未來不是夢,從廢墟上崛起的龍頭山的未來更不是夢。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02日10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