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魚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魚類之一,它在深海中産卵繁殖,在淡水環境中成長,屬純天然野生資源,鳗苗至今還無法實現人工繁育,隻能靠人工捕撈。
一、鳗魚簡介
鳗魚,學名鳗鲡,俗稱河鳗,背部呈暗綠色,腹部白色,是在海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長的降河性魚類。由于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水中人參”之稱,在國内外享有盛名。鳗魚身體細長,前部呈圓筒狀,後部側扁,眼小,吻突,體表富粘液。
日本鳗鲡産卵場
鳗魚苗不能用人工繁殖來培育,這主要是因為鳗魚有很特别的生活史,很難在人為環境下來模拟。鳗魚在淡水的河川裡長大為成鳗,到了夏天就開始降海洄遊,也就是由河川遊到海洋去産卵,和鳟魚、鲑魚由海洋中遊回河川去産卵的溯河洄遊正好相反。它的産卵場遠在幾千公裡以外介于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納群島中間的深海,科學家發現這個産卵場主要是因為在這裡采獲很多它剛孵化的仔魚。
鳗魚是魚類中最有名的長途旅行家,它遊回大海産卵的距離長達五千公裡以上,是魚類中最長的。它可以在“絕食”一年半後仍能生存,它可以溯流攀登美洲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亞裡士多德就開始對鳗魚有研究。在我國,鳗魚的研究也有數千年的曆史,五代《日華子本草》便有“鳗鲡治勞,補不足,暖腰膝,起陽”的說法;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記載:鳗,去勞損、甚補益”。
因此日本在7月19日-8月7日期間的某一天或兩天,每年的日期都不固定,成立了一個鳗魚節。鳗魚節叫做土用の醜の日(どようのうしのひ),所謂“土用”是指每年的立春(2月4日左右)立夏(5月5日左右)立秋(8月7日左右)立冬(11月7日左右)的前18天;而“醜”則是地支中的牛。當土用和醜日剛好撞在同一天時,則是“土用醜日”。每當到了土用醜日,日本人就會按照傳統習俗吃鳗魚。家家都會吃上美味的鳗魚料理,而各個料理店也會挂上很有特色的鳗魚料理看闆招徕路人。
鳗魚
二、鳗魚的營養價值
鳗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所以被稱作是水中的軟黃金,在中國以及世界很多地方從古至今均被視為滋補、美容的佳品。日本人在冬天就常吃香噴噴的烤鳗飯以驅走嚴寒,保持充沛精力。鳗魚營養成分豐富,每百克(100g)生鮮鳗魚含水分 61.1g、 蛋白質16.4g、 脂質21.3g、 醣類0.1g、 灰分1.1g、 礦物質95mg(毫克)、 維生素 230mg,還含有鈣、磷、 鐵、 鈉、鉀等物質。《掌中妙藥》、《聖惠方》、《本草綱目》、日本的《本朝食鑒》等書中均記載了鳗魚的神奇食療功效:補虛、暖腸、祛風、解毒、養顔、愈風,療濕腳氣、腰腎間濕風痹,治惡瘡,治傳屍疰氣勞損,暖腰膝,起陽,治小兒疳勞、婦人帶下。
在鳗魚的肉質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D、E、礦物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DHA/EPA。它能提供人類生長、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成分。長期食鳗,對于強健體魄、增進活力以及滋補養顔上極有幫助,特别是孕婦與嬰幼兒。與其他動物性食品比較,鳗魚的維生素A、維生素E及脂肪中含有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等,均有較高的含量。值得一提的是河鳗含豐富的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每100公克鳗魚含将近2500國際單位(IU),達國人成年人維生素A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的50%,其他如礦物質鈣,每100公克鳗魚約含100毫克。
科學研究表明,鳗魚是含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最高的魚類之一,不僅可以降低血脂,抗動脈硬化,抗血栓,還能為大腦補充必要的營養素。DHA能促進兒童及青少年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也有助于老年人預防大腦功能衰退與老年癡呆症。醫學專家還發現,鳗魚兼有魚油和植物油的有益成分,是補充人體必需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理想食物。鳗魚中的鋅、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含量都很高,可防衰老和動脈硬化,從而具有護膚美容功效,是女士們的天然高效美容佳肴。在山環水繞的福清,有一家齊翔食品公司正在鳗魚産業上越走越遠,越做越強,掀起了國内鳗魚熱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