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寫記叙文時作文開頭應該怎麼寫

寫記叙文時作文開頭應該怎麼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7 19:12:24

寫記叙文時作文開頭應該怎麼寫(怎樣快速寫好記叙文開頭)1

元人喬夢符說過,寫文章需要“鳳頭”,巧妙玲珑,短小精美,美麗動人;“豬肚” ,内容豐富,健美充實,容量大;“豹尾”,幹脆利索、警策有力。

“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些話很有道理。将文章的開頭比作“鳳頭”,意在強調開篇的重要。

我們寫作文時,必須重視文章的開頭。特别是高考作文,若能有一個别出心裁、獨辟蹊徑、讓人耳目一新的開頭,一定會讓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将會在衆多作文中脫穎而出,博得閱卷老師的“歡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所謂“鳳頭初現驚百鳥”說的便是這個理。

怎樣寫好記叙文的開頭?我們不妨嘗試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标新立異,别出心裁。标新立異,叙述新鮮事件,表示與衆不同。也就是鄭闆橋說的“領異标新二月花”。别出心裁,就是另有一種構思或設計,有着與衆不同開頭,猶如“一枝紅杏出牆來”。把這種風格或方法,運用到作文開頭,就是一種寫作的開篇技法。這種技法的特點是,一反常情,轉換角度,構思獨特,立意獨到,以奇取勝,能産生奇峰突起,今人叫絕的藝術效果。

美國《紐約太陽報》19世紀70年代的編輯主任約翰·博加特把新聞解釋為“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種說法被西方報人作為選擇新聞的标準一直延續至今。這句話也說出了新聞的特點:異常性、新鮮性、獵奇性。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引起我們注意的,往往是那些不同于日常平凡生活常見的奇事、異事、新鮮事,也隻有這樣的事件,才會勾住人的眼球。當然,這對于我們寫好記叙文的開頭也有借鑒作用。

标新立異,别出心裁,巧妙行文,雖是一種大膽的創造,寫得好,尚能一鳴驚人,技壓群芳,但不能好新獵奇,弄巧成拙。要做到“新”不出格,“異”而合體,穩中翻新,恰合情理,令人讀而拍案,回味無窮。

例1.《一件小事》(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鐵凝)開篇:

15歲那年,我很迷戀打針,找到母親一位在醫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師,向她學會了注射。

自從我學會了打針,便開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論是家人或外人。我備齊針具,嚴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鄰居來找我,說她每天都要去醫院注射維生素B12,我若能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醫院的麻煩。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請求。

這位鄰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沒有下鄉,大約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們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廠謀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種心眼兒不壞,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學過芭蕾,很惹男性注意。這樣的鄰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學歸來,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樣迎接我的病人。一連數日,事情進行得都很順利,我的手藝也明顯地娴熟起來。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誤眼前的事業。這天我的病人又來了,我開始做着注射前的準備:把針管、針頭用紗布包好放進針鍋(一個小飯盒),再把針鍋放在煤氣竈上煮。煮着針,我就和病人聊起天來,聊着小城的新聞,聊着學生的前途。不知過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氣竈上的事。

簡評:記叙文開篇與别人不一樣就是創新,作者開篇寫了自己經曆的事情,沒有别人與作者這樣的經曆相同,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式的新意,寫出了一位十五歲少女的好奇心,其實好奇心每個人都有,可是别人的文章沒有寫過這樣的事情,也就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這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每個人的經曆都會不同,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也不一樣,作者自己經曆事情,别人不知道,寫出來,就是新意。

例2.《父親與牛》(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車承金)開篇:

井旁的石槽上放着一個破舊的紙箱,裡面是提前做好的阄。人們摩拳擦掌,眼睛瞪得圓圓的,都想抓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我站在父親身後,小聲問父親,渴望抓到什麼?父親連想都沒想,就說,最想得到的是一頭牛……

簡評:抓阄是從古代傳下來的風俗習慣,據說還是孔子發明的呢,就是每人從預先做好記号的紙卷或紙團中摸取一個,以決定誰該得什麼或做什麼。類似于今天抽簽。開頭幾句話把農村的風俗人情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散發着濃郁的鄉土氣息,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例3.《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高考北京卷滿分作文)開篇:

公元前91年12月19日,我來到匈奴管轄的北海,這裡已是白雪皚皚,天寒地凍,巨大的氣壓差形成強大的風暴——北海季風,攪得周天寒徹。讓人感到錐心刺骨的寒冷。

蘇武見我是漢朝的人,非常高興。 他帶着我走進一間草棚,那是蘇武的住所,收拾得十分幹淨。他從漢朝随身帶來的一些物品,值錢的大都被匈奴人搶走了,還有一些生活日用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草棚的一角。草棚的旁邊,是蘇武的羊圈。

蘇武熱情招呼我,像是見到親人一樣,噓寒問暖的,又向我打聽漢朝好多的事情, 我都一五一十地和他說了。他聽得很投入,眼圈都漸漸紅起來。

匈奴頭目單于派衛律勸降,衛律軟硬兼施,各種手段都用盡了,終究無法迫使蘇武投降,他就報告了單于。

單于很惱火,他把蘇武關在一個大地窖中,不給他吃的,喝的。天降大雪,蘇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氈毛一起吞下肚去,好多天都沒有死。

匈奴人很是詫異,視之為神,就把他放到北海邊無人區,讓他放公羊,還說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國……

簡評:作者開篇就進入想象的天地,一下子把時間推到二千多年前,也一下子把空間擴展到北海,也就是貝加爾湖畔,把想象與史實結合起來,贊揚了蘇武忠貞愛國的可貴精神。正如孟子所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二、推移鏡頭,變換視野。推移鏡頭,變換視野,就是采用推移鏡頭拍攝的辦法,将有關内容客觀地真實地呈現給讀者,使人們随着鏡頭去轉移蹤迹,變換視野,領略風光,了解内容,加深印象。這種開篇方式最适于記叙文。記叙文推攝式開篇,則是為了牽引讀者,随着鏡頭的移動,逐步向故事發生地走去,從而引人入勝,使人感染。例如方紀《揮手之間》的開篇: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從清涼山上望下去,見有不少的人順着山上大路朝東門外飛機場走去。我們《解放日報》的同志早得了消息,見博古、定一同志相約下山,也紛紛随着下來,加入向東的人群,一同走向飛機場。

簡評:這段文字,通過作者的視覺,采取推移俯拍的方式,展現了一個闊大的曆史鏡頭。鏡頭從“清涼山”開拍,然後移動:山上大路——人群——東門外——飛機場,故事就發生在這裡。這樣開篇,一入文就扣住讀者并由此引向縱深,使人感到這裡将要發生什麼大事,從而增加了人們閱讀探究的興趣。可見,推移鏡頭,變換視野開篇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由遠而近地凸現事物,二是橫向移動地牽引讀者。寫作時要因文而易,合理安排,恰當運用。

三、渲染氣氛,烘托形象。渲染本為一種繪畫手法,是用水墨或淺色烘染形象,以增強藝術效果。文學作品的渲染則主要指對人物刻畫或對環境氣氛的烘托、描述,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也是一種常用的開篇方式。例如《安徒生童話故事選·海的女兒》的開篇:

在海的遠處,水是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麼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鐵錨船停泊時所用的器具,用鐵制成。都達不到底。要想從海底一直達到水面,必須有許多許多教堂尖塔一個接着一個地連起來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這下面。

簡評:作品開篇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渲染着一種悲劇的氛圍,讓讀者情不自禁投入其中;同時作品自始至終籠罩着作者的一種憂郁情緒,這種情緒自一開始就彌漫着,昭示着小人魚悲劇結局。這是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小人魚為了追求人的高潔和不死的靈魂,放棄華貴生活和三百年生命,忍受肉體的痛苦,用她的愛心和她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追求永生而崇高的人的靈魂的頌歌。

渲染式開篇與人物形象有直接關系,但就作用對象來說,又各不相同。有的襯托文中人物的悲劇氛圍,如上面引文。還有的則突出作者的某種心境,如峻青《海濱仲夏夜》的開篇,就描繪了一幅夕陽落山後“霞光”的流動畫面,突出了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使用渲染式開篇要有明确的目的:為主題服務,為正文服務,為人物或情節的發展服務,為激發興趣感染讀者服務。運用這種技巧要注意分寸,防止渲染過度,以至臃腫堆砌,影響主題的集中表達。

四、設置懸念,引人入勝。設置懸念開篇,就是在文章的開頭制造某種氣氛,使讀者産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關注的心情,能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例如《醉人的春夜》的開篇:

“‘再遇到人,一定開口。’陳靜想着,擡眼望了望胡同裡昏黃的路燈。夜深了,到處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這倒黴的自行車!’她從心底發出聲無可奈何的喟歎。”

簡評:這個開篇,文字雖平實,但向讀者展示的懸念氛圍卻是十分緊張的。“夜深”人靜,路燈“昏黃”,怪影“黑黝黝”,女青年自行壞了,無法修理,身陷“胡同”,處境十分艱難,令人揪心關注。她是否遇到壞人,生命有無危險,命運怎樣發展,這些懸念一開篇就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弦。

五、人物登場,直入主題。記叙文是記人叙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記叙文六要素。這六要素最核心的要素是人物和事情。人物在記叙文的開頭要自然亮相,不能唐突出現,也不要姗姗來遲。例如江蘇省高考滿分作文《憂與愛》的開篇:

老王蹲在牆角,兩手對插在袖筒,終于不耐煩地啐了一口。而老王進城一年多了,還是不能習慣這個奇怪的地方。看到這些小樹,他總忍不住懷念老家那片地。

“噫,種兩壟豆角哪!這麼好的地!”他望着花壇,歎了口氣。

他覺得心疼,那份煩憂藤條般纏捆了笑容。老王是個粗人,提煉不出“家園荒蕪”這樣的概念,他隻是擔憂。

簡評:作文開頭第一句話,就讓小說的主要人物老王出場,直入核心内容 “憂與愛”,正文主體部分從“憂”寫到“愛”也就容易了,同時起到了間接點題作用,打開了整篇作文思路。顯得十分自然,沒有轉彎抹角,也沒有拖泥帶水,更沒有吓人一跳,而是順理成章。因為拆遷,身為農民的老王住進了高樓,卻也抛棄了過往的家園,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根。而老王之所以憂,是因為愛,愛他生活的家園,愛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愛他用心耕作的莊稼,愛那隻陪伴他的老黃狗……“憂與愛像利箭刺入心中,因為深,所以痛”。這種構思,有着濃郁的時代氣息,讓人聯想到時下“要想富,就當拆遷戶”的說法就有些失之偏頗。

“他望着花壇,歎了口氣。” 考生創設的記叙文情境,由“花壇”二字點出,主人公老王“被拆遷”,住進了高樓大夏,眼前沒有碧綠的田野,隻有美麗的花壇,可是老王不喜歡這些,卻留念從前的那方土地。“擔憂”與“懷念老家那片地”都明點了題旨,寫到這兒,考生的思路逐步打開,“頭”已經開好,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