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作為中國社會中司空見慣的代号,目前已經有5000多年的曆史。從最早期的姓、氏各成一體,到最後姓氏合二為一,實際上也是家族觀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标志。
現如今單姓已經成為了主流姓氏,而複姓、多字姓的人口則正在每年遞減。我國作為從未有過文化斷層的文明古國,十分重視“以禮治國,以禮待人”。
這種“禮儀之邦”的傳統,貫穿了整個曆史發展,以及人們生活中每一個角落。
古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都會首先問一句:“您貴姓”,而回答者也會說“免貴姓某某”,但是卻有3個姓不必說免貴,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第一、當被人問“貴姓”時,為何要說“免貴”
很顯然“免貴”是一個謙詞,“免”有免掉、免了的意思,而“貴”則是貴重、貴氣的意思。可見“免貴”并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隻不過是一個比較客套的謙詞而已。
自古以來人們都以謙虛為美德,以張揚、跋扈為恥辱。所以當兩個陌生人想要了解彼此的時候,一般都有一個人先開口,而問題一般都是“請問您貴姓?家住在哪裡?”。
實際上提出問題的人,給足了那個被問的人名字的尊重,用一個“貴”字既體現出了尊重之意,而是也彰顯出了個人的修養。
而被人問“您貴姓?”的時候,也要表現得更加謙虛謹慎,進而表達對提問者的尊重。而“免貴”則說明自己的姓并不尊貴。
意思是相對于那些門閥士族而言,自己的姓氏可謂遍地都是。按照現代人的說法,“免貴”也有“我姓某某”的意思。
第二、3個不用說“免貴”的姓氏1.孔姓
孔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二十五位,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關于孔姓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春秋時期鄭國便出自姬姓孔氏,後來經過不斷發展,鄭穆公後人孔張的名字,又被其後人當作了姓氏姓。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孔姓源自孔子,由于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所以被儒生們稱為至聖先師,因此從宋朝時期開始,孔子嫡長子孫世襲封号“衍聖公”。
可想而知孔子的後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當然不用說“免貴”了。
2.張姓
在最新一輪的人口普查中,張姓人口僅次于李姓和王姓位列第三,可見張姓是一個極為普遍的姓氏。
張姓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按照史書上的說法,張揮為該姓始祖。在古代曆史中,張姓也曾初夏難過帝王,西漢張耳受封為趙王,而他的十七世孫張軌則建立了前涼國。
如果單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可能張姓還不足以“免貴”,但如果從宗教信仰方面來講,恐怕所有人都會不約而同的點頭稱是。
因為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就姓張,他的名字叫張有人,他掌管着天庭和人間,并管理天上各路神仙,影響力之大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同時,民間對玉皇大帝十分敬重,所以人們便愛屋及烏地認為,姓張的人的姓氏也必然十分尊貴。所以當有人問“您貴姓”時,姓張的人就不必說“免貴”了。
3.國姓
以“國”為姓的人并不多,在現代社會中更是極為罕見。但是在宋代《百家姓》中,“國”姓卻排在了第354位,可見當時 “國”已經被當作姓氏了。
但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國姓”一般都是代指皇帝的姓氏。例如,明朝時期的國姓爺朱成功,他本名就叫鄭成功。
在封建社會中除非是皇帝賜姓,否則普通人絕對不敢和皇帝姓一個姓氏。因為在當時社會為了體現出皇帝的尊貴,所以無論是臣工還是老百姓都要避諱,否則就會惹來殺身之禍,嚴重的甚至還會牽連九族。
例如,朱元璋時代農民就将豬稱為“肥肥”,因為國姓是“朱”,膽敢将豬與朱混為一談,最終的下場可能會非常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姓國姓的人也不需要用免貴。
結 語
姓氏最早的時候隻是為了區分部落、氏族,但是随着社會發展逐漸完善,姓氏也就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
尤其是在奴隸制建立之後,姓氏更是開始分為高低貴賤,也就是說貴姓的反義詞就是賤姓,可見“您貴姓”和“免貴”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曆史時代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