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弄墨,且看江湖~
這裡有沉香千年的古詩詞,也有最精美的配圖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這首《玉樓春》是歐陽修的離别詞,寫于酒後,深深傷感。
那一年,歐陽修22歲,拜入翰林學士胥偃的門下,繼而在國子監、國學、禮部考試中屢奪魁首,正是少年得意風光之時。殿試時,主考官晏殊為促其成才,故意打壓,給了進士第14名的成績,尚可。
于是,胥偃為招賢納士,将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歐陽修,兩年後于洛陽成親,夫妻恩愛,琴瑟和鳴。奈何天妒紅顔,愛妻産子後便因病離世,給了他莫大的打擊。
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歐陽修奉诏回京,辭别洛陽之際因想念妻子,醉酒成詩。其實不難理解,很多人都說歐陽修娶胥夫人是政治聯姻,可是歐陽修心裡想的卻是:
我愛你,隻因為你是你,無關風月。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愛情吧!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重陽節,45歲的蘇東坡坐在江邊,獨自飲着一壺酒,歎浮生若夢,人情冷暖。
此時,是他被貶黃州的第二年,因為“烏台詩案”蘇東坡差點被砍了腦袋,朝野内外,一片“倒蘇”之聲。人在落難的時候,壞人最多,若不是曹太後幫忙說話,恐怕此時他已經成了刀冤魂。
蘇東坡19歲便名滿天下,巅峰引來虛僞的看客,黃昏留下虔誠的信徒,經曆了這一切以後,他或許早已看透這個紅塵。
重陽本是團圓日,蓦然回首,愛妻王弗已經過世10餘年,父母雙亡,心中感慨,便寫下了這首《南鄉子》:世間萬事,皆如一場大夢,重陽的菊花不久後便會凋零,就連迷菊的蝴蝶也會感歎發愁吧!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首詩是杜甫為“唐初四傑”王楊盧駱鳴不平所作,體現出了他博大的胸懷與那些鼠輩的狹隘,這其中蘊含了很深的世俗哲理。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你風光無限時,很多人都來捧你,可是日暮西山後,踩你的人恰恰是當初贊揚你的那些虛僞之徒。
但小人終歸是小人,但我們都化為塵土以後,萬裡江河不會為他們有一絲感傷的。不值,也不配。
隻有那些内心寬厚、為人正直的君子,才會被後人所懷念,所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這兩句詩,出自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筆觸豪放,胸懷若谷,每每讀來蕩氣回腸。
宋仁宗皇祐二年夏,30歲的王安石轉回故裡,途經杭州時,抒此情懷。王安石是個古闆的人,頗為嚴肅,心中有治國的大志向,且甯折不彎,這樣的人一般都能成事。
所以後來王安石變法時,也一直秉持着30歲的壯言,因為自己站得比他們都高,所以不懼怕被浮雲遮住雙眼。
雖然王安石變法在後人眼裡褒貶不一,也是學者們坐下來能為此吵上一架的原因,但這并不妨礙王安石當時的決心,以及心中的韬略和遠見。
因為他站得夠高,他才有話語權。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張若虛這首《春江花月夜》被後人譽為“孤篇蓋全唐”的佳作,詩境構架的宏觀巧妙,織繪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曠世美圖,同時又不缺乏深遠的寓意。
讀這首詩,大概會讓人想起李白的那兩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天地悠悠,日月輪轉,人在滾滾紅塵裡如滄海一粟,所以隻有擁有寬廣的心境,才能把這些美景盡收眼底。
世俗的煩惱會困住人心,斤斤計較隻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狹隘,并且人生真的很短暫,比起無涯的時間荒野,我們的生命轉瞬即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讀詩也好,過生活也罷,人的終究追求不過是開心快樂,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以及某一瞬間開闊的愉悅感。所以多去感悟人生,讓自己逐漸變得豁達通透,才是我們一直需要去渴求的。
江河湖海,山巒疊翠,來人間一趟,怎能不賞這春江花月夜呢!不如放下心中的瑣碎,享受一下詩酒年華,豈不快意!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