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從四天前說起。
1 月 19 日的微信公開課 Pro 在廣州舉行,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會上提到:
我們會經常收到投訴,說剛剛在微信裡聊到什麼很快就能廣告,微信是不是我們的聊天記錄給廣告主了?
随後張小龍表示微信不會分析用戶的聊天記錄,哪怕是“損失了廣告收入”。
雖然給了否定的回答,但話中的意思非常明白,那就是--
某些輸入法在偷偷記錄用戶的聊天記錄。
因為随後張小龍就宣布,将推出微信自己的輸入法,以便保護用戶隐私。
*截圖 @财經網
好吧,其實輸入法竊取用戶聊天記錄的事,這些年被讨論的也不隻一次兩次了。
類似這種:剛和朋友微信聊天說沒錢,然後沒過一分鐘就能接到電話,問你要不要借錢。
比如這位網友曬出的圖,顯示他正與朋友聊天,話中提到了“菜鳥裹裹”。
然後聊天還沒結束,就已經收到了菜鳥裹裹的活動短信……
或者這種,你的文字剛剛打出來,輸入框下面就給你精準的推薦了廣告。
網友們痛罵被輸入法出賣的案例,微博上能一下子搜出十萬條。
這并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而是一直存在。
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輸入法對此事做出正面回應,全都裝作鴕鳥表示沒聽到。
所以這次張小龍的話,算是第一次有大佬公開提到這個“行業潛規則”。
這就是近期關于輸入法竊取用戶隐私的消息,忽然引起極大關注的原因。
雖然他的初衷……可能隻是想給微信輸入法打個廣告。
因為這事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于是就在今天,關于 #輸入法會窺探隐私嗎?# 的話題終于爬上了熱搜。
甚至把最近的“話題王”鄭爽都給壓了下去。
跟進的主力軍是 @ 新京報貝殼财經,他們在自家 App 上發文,明确指出:
實測 5 款主流輸入法,其中有 4 款可以收集上傳(用戶聊天)内容。
*截圖 @新京報貝殼财經
文中提到,他們下載了排名靠前的 5 款輸入法,分别是:
搜狗輸入法、百度輸入法、QQ 輸入法、章魚輸入法……
在使用華為手機的前提下,系統都會直接彈出提示:
“此輸入法可能會收集您輸入的所有文字,包括密碼和信用卡号等個人數據,是否使用?”
這……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每家手機都會提示,比如剛才老狐特意在 iPhone 上安裝了搜狗輸入法。
從頭到尾都沒有彈出類似的警告。
當然,要求定位、麥克風、通訊錄等權限也一個沒少。
然後老狐又在小米手機上下載了百度輸入法,發現手機也彈出了和華為一模一樣的提示。
嗯,連标點都一樣……
回過頭來,手機提示該輸入法“會收集你輸入的文字”,隻是向用戶提示這種風險的存在,并不代表着輸入法就一定收集。
那麼,貝殼财經記者下載的這幾款主流 App,到底有沒有收集你的文字?
大部分都收集了。
因為很多 App 直接就把這些内容寫在了“用戶協議”或“隐私條款”當中。
其中有一個很多人都見過,但誰也沒有仔細看的“用戶體驗計劃”。
裡面大概率包含了同意 App 收集你的輸入文字的條款。
比如搜狗輸入法的用戶協議當中,就明确表明:
“您理解并同意,我們有權對您上傳的内容進行存儲。您授權我們對您上傳的内容進行合理的使用,包括但不限于産品分析、宣傳、推廣等。”
……
所以現在明白了吧?
有些輸入法收集你的私人信息是真的,但卻不是偷偷收集
而是經過了你的同意,屬于有理有據,光明正大的那種……
盡管 99.99% 人都不知道,自己點了“同意”的條款當中會有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條款。
有哪個正常人願意,把自己每天和朋友吹過的牛、每天和女朋友說過的騷話被輸入法上傳到公司服務器?
最令人難過的是,網友們對這種本該很生氣的事情,表現的……
相當平淡。
因為已經習慣了,各大 App 誰也别說誰,在收集個人隐私這件事上可能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網友紛紛表示,何止是偷看我輸入的文字,就連平常說過的話也會被偷聽。
比如,你聊天說到了秋刀魚,接着在抖音上就能看到大廚做魚的推薦。
比如你從同事那拿了一個阿膠說好吃
晚上逛淘寶,就能看到一模一樣的阿膠出現在淘寶推薦。
之前還聽說過一個“笑話”,說某網友跟朋友打電話抱怨說快要累死了
結果手機上出現了棺材的推薦……
想想我們所有打過的文字,所有的賬号密碼都被某些 App 無差别記錄并上傳。
甚至還在有需要的時候直接共享給第三方廣告主,還有第四方,第五方……
是不是感覺有點毛骨悚然?
這種肆無忌憚侵犯個人隐私的行為,應該适可而止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