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語故事不學無術簡介

成語故事不學無術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8:32:56

成語故事不學無術簡介(十堰成語故事⑤)1

2006年12月,在丹江口市均縣鎮北泰山廟戰國墓中,考古人員發掘出100餘件珍貴文物。(資料圖片)

《左傳》兩次提到“筚路藍縷”

“筚路藍縷”這個漢語成語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筚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筚路藍縷”也作“荜路藍縷”,形容創業的艱苦。

筚,是荊、竹、樹枝之類;路,同“辂”,就是大車。筚路,是用荊竹樹枝編制成的大車,或者叫做柴車;藍縷,即“褴褛”,破爛的衣服。意思是說就地取材制成車子,穿着破衣服,去開發荒山野林,艱苦創業。

“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讨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在軍,無日不讨軍實而申儆之于勝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無後。訓以若敖、蚡冒,筚路藍縷,以啟山林。”《左傳·宣公十二年》也記載了“筚路藍縷”的故事——晉國執政大臣栾武子說,楚國自從戰勝庸國以來,楚國的國君沒有一天不用下面的方式治理國内的人們:教訓百姓生計的不容易、禍患不知哪天就會到來、戒備警惕不能放松。告誡軍隊,沒有一天不用這樣的方式管理軍官士兵:勝利不能永遠保持、商纣王得到百次勝利而終究沒有好結果。用若敖、蚡冒乘柴車穿破衣開辟山林的事迹來教訓他們,告誡說,民生在于勤勞,勤勞就不會匮乏。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春秋時期,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鄭國派大夫皇戍到晉國求援,并稱楚人很驕傲,出兵可以大敗楚軍。栾武子極力反對,說楚王滅了庸國以後經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記楚國先君若敖開創基業時筚路藍縷的生活。晉國出兵,結果被楚軍打敗。

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鬥,楚國的疆土不斷擴大,财富昌益增多,軍事力量不斷增強,竟然成了江漢一帶的霸主。

那麼,為什麼說“筚路藍縷”與十堰有關系呢?

丹陽系丹江口庫區所在地

周成王時,為賞賜開國功臣的後代而分封諸侯。當時分封的諸侯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鬻熊的曾孫熊繹被封為第四等爵号,稱為楚子,居住在荊山一帶,國都設在丹陽。

丹陽是楚國立國後第一個國都。關于古丹陽的位置,一直是曆史學界、考古學界長期争論的熱點。有說在今湖北秭歸縣,也有說在今湖北枝江市,還有說在今湖北南漳縣一帶。更多的專家學者則認為,古丹陽應該在丹水之陽,與淅水交彙處,也就是如今丹江口庫區所在地。

周昭王時,屢次出兵南征,迫使楚人沿丹江河谷下徙。下到周夷王以前數十年間,楚人終于在丹江下遊的“丹、淅之會”,建立起首座都城丹陽。

楚人居丹陽時,屬立國之初,因受艱苦生産條件和落後生産方式的制約,隻能“筚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直到春秋中期,楚國才形成自己的文化體系,以一種完全嶄新的姿态呈現在曆史舞台之上。

作為古代漢族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左傳》忠實地記載了楚國早期艱苦奮鬥的曆史故事。

證實丹陽系丹江口庫區所在地的證據還有很多。唐朝史學家司馬貞所著的《史記·索隐》記載:“丹陽故址,在今均州。”

2003年,古文字學家、安徽大學何琳儀教授發表的《楚都丹陽地望新證》明确提出“丹陽楚都均州說”。他根據新蔡葛店楚王墓出土的兩枚楚簡,楚簡譯文:過去,我的先輩出自均陵(均州),往居此沮漳流域,又選擇遷居在郢。他論證後的結論是:“楚國故都發祥地在戰國時代的均陵,即唐朝的均州。”

衆所周知,均州,即今天的丹江口市。所以,“筚路藍縷”的故事應發生在十堰地區。

楚國故都丹陽 出土“國之重器”

以前,人們都以為楚國最為輝煌的曆史發生在江漢平原,但自上世紀70至80年代,考古界對丹江口庫區下寺楚國貴族墓葬群進行發掘,出土了青銅禮器等器物8000餘件,包括王子午鼎、雲紋銅禁和王孫诰編鐘等國之重器。其中,1978年出土于下寺楚令尹(相當于後世的宰相)子庚墓的雲紋銅禁,進一步證實了丹江口庫區即為古楚國丹陽。

據了解,1990年至1992年間,考古工作者再次對下寺春秋楚墓群附近的和尚嶺、徐家嶺等地發掘,10餘座楚國貴族墓葬群出土文物達2000多件。這是繼下寺春秋楚墓群發掘之後,丹淅流域楚文化考古中的又一重大收獲,再一次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92年,該墓地的發掘還被評為當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然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丹江口庫區之前,人們對這裡的文化知之甚少。丹江口大壩蓄水後,随着庫水的消落,許多古墓被沖刷出來。

屈原流放時,在這裡寫下許多詩篇,其中《國殇》裡描寫的秦楚丹陽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楚國發展史,堪稱一部 “筚路藍縷”創業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丹江口庫區淹沒區應當就是司馬遷筆下的楚國最初封地丹陽。楚人立國之初,方圓不足百裡,地僻民貧。然而,生活的艱辛和困苦并沒有讓楚人低頭。相反,他們生活在古都丹陽,于長期辛勤勞作的磨砺下,培育出一種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

終于,楚國曆經數代國君與國民的奮力開拓,成就了“楚地千裡,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霸業。楚文化更是被推向輝煌和極緻,和中原文化比肩而立,各顯風流。可以說,楚國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筚路藍縷”的創業史。

追古撫今,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筚路藍縷則是中華民族史上艱苦奮鬥的典範。(文、圖/記者 朱江 編輯 柚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